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编 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七庄乡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968
颗粒名称:
第一编 建置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6
页码:
49-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的建置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沿革、村庄、街道、驻乡单位。
关键词:
李七庄
建置
内容
第一章 沿革
第一节 位置
李七庄乡之称,始于1953年,因境内原有李七庄村,故名。
李七庄乡位于天津市区的南部、西青区境内的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05′,东经117°11′。东与河西区交界,西与南河镇接壤,北与南开区相连,南与大寺镇毗邻,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在红旗南路、凌庄子西侧,西北距区政府驻地杨柳青约25公里。津涞公路在境内横穿东西,津淄公路和李港铁路纵贯南北,外环线在西南部通过。
第二节 隶属
一、古代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境内属燕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全国设36郡,境内属广阳郡。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属渤海郡章武县。
西晋(265—316年),属章武县。
南北朝时期(317—577年),属浮阳郡章武县。
隋朝(581—618年),属河间郡鲁城县。
唐朝(618—907年),属河北道沧州乾符县。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境内为辽国契丹芦台军所辖。
宋朝(960—1279年),属河北东路清州乾宁军(县)。
金灭辽后,于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属河北东路靖海县。
元朝(1279—1368年),属河间路中书省靖海县。
明朝洪武初年,“靖海县”更名“静海县”。明朝永乐二年(1404),天津设卫,城西门和南门皆属静海县,境内属静海县。
清朝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卫为天津州,隶属河间府。同年九月升天津州为直隶州,辖武清、青县、静海三县。雍正九年(1731),升天津州为天津府,附郭置天津县。天津府辖六县一州,境内隶属天津县南路。
二、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改天津府为天津县,由直隶省管辖。境内村庄分属天津县南乡和西乡。
1933年,重新划定市、县分界,境内村庄分属市区第六区和天津县二区蔡台大乡管辖。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市区由六个区划为九个区,境内村庄仍分属市区第六区和天津县蔡台大乡管辖。
1945年5月,人民民主政权建立津南县,境内属津南县七区。
1945年10月,建立津沽县,原津南县七区划归津沽县一区。境内属津沽县一区。
1946年1月,中共冀中区委决定,津沽县与津南县合并,称津南县,原津沽县一区又恢复为津南县第七区。境内属津南县七区。
1947年2月,津南县建立津郊区,原津南县七区归属津郊区。境内属津郊区。
1948年8月,津郊区更名为砖垛区。
1948年12月,中共冀中区八地委决定,以津南县为基础建立天津县,津南县建置结束。境内村庄分属天津市第六、十一区和天津县第五区管辖。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7月,天津县五、六区合并为五区。境内村庄分属五区、十一区。
1952年4月,天津县划归天津市领导,将市辖之5个自然村划归天津县五区。
1953年5月,天津县撤销,建立津西郊区,境内原属天津县五区的21个自然村为津西郊区所辖。是年7月,实行区、乡、村制,分别设立区人民委员会、乡人民委员会和村公所。境内划分为李七庄、程村、辛院、梨园头和黑牛城5个乡。
1955年6月,津西郊区更名为天津市西郊区。
1958年5月,西郊区将全区28个乡合并为15个乡。境内5个乡合并为辛院乡和李七庄乡。
1958年8月,西郊区建立东风、红旗两个人民公社。境内属东风人民公社管辖。原各小乡建置撤销。是年9月,撤销郊区建置,境内随同东风人民公社划归南开区管辖。
1959年5月,东风人民公社更名为卫南人民公社,境内属卫南人民公社管辖。
1960年10月,卫南人民公社划归和平区管辖。
1962年2月,恢复西郊区建置,境内仍属卫南人民公社管辖。
1963年1月,西郊区委将全区划为28个人民公社1个镇,卫南人民公社建置撤销,境内成立辛院、李七庄和梨园头3个人民公社。实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分别设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和生产队队委会。
1964年12月,西郊区将全区28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5个。境内村庄分属李七庄人民公社和梨园头人民公社。
1968年2月,各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相继建立了革命委员会。
1969年7月,区革命委员会将15个人民公社合并为9个。境内村庄属李七庄人民公社。
1980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置,李七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组为李七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各生产大队革委会也改组为管委会。
1983年6月,按照中共区委统一部署,将李七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建为李七庄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1992年3月,西郊区更名为西青区。
第三节 区划
一、中华民国时期
1933年,划市、县分界,李七庄、凌庄子、赵金庄、纪庄子、宁家房子北5村,划归市区第六区;其余村庄属天津县二区蔡台大乡管辖,乡下设保,保下设甲,共有16保112甲。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天津,市区划为九个区。北五村仍在六区;其余村庄仍属天津县蔡台大乡管辖,共设辛院、于台、梨园头3个联保。
1948年12月,人民民主政权撤销津南县,建立天津县。梨园头、王姑娘庄(今南四新庄)、高庄子、大倪庄、小倪庄、王兰庄、凌口、杨楼、武台、辛院、蔡台、王台、于台、邓店、程村、边村16个自然村,均属天津县第五区管辖;李七庄、赵金庄、凌庄子、宁家房子4个自然村,属天津市第十一区管辖;纪庄子属天津市第六区管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2年4月,天津县划归天津市领导,原市辖第六区之纪庄子和十一区之李七庄、赵金庄、凌庄子、宁家房子5个自然村,划归天津县五区。
1953年5月,建立津西郊区,境内划分为李七庄、梨园头、辛院、程村、黑牛城5个乡:
李七庄乡,由李七庄、凌庄子、赵金庄、宁家房子4个自然村组成;
梨园头乡,由梨园头、王兰庄、王姑娘庄、高庄子、大倪庄、小倪庄6个自然村组成;
辛院乡,由辛院、蔡台、王台、武台、杨楼、凌口6个自然村组成;
程村乡,由程村、边村、于台、邓店4个自然村组成;
黑牛城乡、由黑牛城和纪庄子2个自然村组成。
1958年5月,西郊区将全区28个乡合并为15个乡。辛院乡、程村乡、梨园头乡合并,称为辛院乡,辖16个行政村;李七庄乡与黑牛城乡合并,称为李七庄乡,辖6个行政村。
1963年1月,西郊区将全区划为28个人民公社1个镇,境内成立辛院、李七庄和梨园头3个人民公社;
辛院人民公社,由辛院、杨楼、武台、蔡台、王台、于台、邓店7个生产大队组成,凌口属杨楼生产大队。
李七庄人民公社,由李七庄、纪庄子、赵金庄、凌庄子4个生产大队组成,宁家房子属赵金庄生产大队;
梨园头人民公社,由梨园头、王姑娘庄、大倪庄、王兰庄、高庄子、张道口、门道口7个生产大队组成,小倪庄属高庄子生产大队。
程村、边村划归小南河人民公社。
1964年12月,西郊区将全区28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5个。境内村庄分属李七庄人民公社和梨园头人民公社。大任庄、周庄子、倪黄庄3个生产大队并入梨园头人民公社:小倪庄从高庄子生产大队分出、建立小倪庄生产大队,仍属梨园头人民公社。李七庄人民公社与辛院人民公社合并,称为李七庄人民公社。程村生产大队和边村生产大队划归傅村人民公社。
1969年7月,西郊区将15个人民公社合并为9个。梨园头人民公社的大任庄、周庄子、倪黄庄、张道口、门道口5个生产大队分出,其余6个生产大队并入李七庄人民公社。原属傅村人民公社的程村、边村2个生产大队也并入李七庄人民公社。
1970年,宁家房子从赵金庄生产大队分出,建立宁家房子生产大队,仍属李七庄人民公社。
1974年1月,凌口从杨楼生产大队分出,建立凌口生产大队,仍属李七庄人民公社。
1979年1月,经天津市革命委员会、西郊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李七庄生产大队全体社员转为非农业人口,统归天津市纺织局管理。
1984年12月,根据天津市民政局191号文件通知,将原辖之宁家房子、凌庄子、赵金庄划归南开区,纪庄子划归河西区。上述有关村的村民委员会按生产组织仍由西青区李七庄乡管理。
第二章 村庄 街道
第一节 村庄
一、李七庄
李七庄位于红旗南路与纪庄子道、津淄公路交汇处的四侧。
杨七庄村呈四方形,占地面积约300000平方米。
明朝洪武年间,始有居民,村名无考。清朝年间,朝廷将军白马李七遭贬来此定居,因得村名李七庄。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已有后李七庄、南李七庄和西李七庄三个村,村民共52户,237人,民国时期,改称为前、后李七庄,后又统称李七庄。
1978年,李七庄生产大队(村)有535户,共2453人。耕地面积2360亩,其中稻田1000亩,旱田1360亩;另有鱼池400亩。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木材加工、铸件、电器维修、机械维修等7个工厂,另有一建筑队。
1979年1月,经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李七庄生产大队(村)撤销,全体社员转为非农业户口,其中1400名符合招工条件的社员转为天津市纺织局职工。
自1954年至1971年底,李七庄曾是西郊区党政机关所在地。因坐落在李七庄村而得名。
二、宁家房子
宁家房子村在乡政府驻地北约2公里,卫津南路西侧,距天津电视塔约0.5公里。
清光绪年间,河北青县财主宁星普来天津做买卖发了财,购买了今日水上公园两侧的大片土地,建瓦房百余间。村境内窑地较多,工人多为外地农民,便租其房居住。后住户逐渐增多,形成散居村落。因房、地均为宁家所有,故名“宁家房子村”。
1995年,全村有90户,共306人;住房总面积为23000平方米。
经济上,以工业和房地产业开发为主。村办企业有五金电器、印刷、化学染料等5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6120万元,纯收入3450万元。人均分配水平8000元。
1994年,该村建成花园别墅,村民全部进住。别墅小楼140幢,占地100005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
1993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三、赵金庄
赵金庄在乡政府驻地东约1.5公里,红旗南路延伸线上。
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山西移民赵氏、金氏首先到此定居,故名赵金庄。另据传说,村西有旧河道一条,为卫南洼至天津卫的水路交通要道,村中赵氏兄弟与卫南洼船工发生口角,于是在西河筑坝,以阻南来船只,为此双方角斗,官司打到京城,皇帝将河坝封为死坝,永不可动,故村名又曰“赵家坝”。
1995年,全村有230户,共650人;住房总面积为26000平方米。
经济上,以工业为主。村办企业有合成材料、助力自行车、饮料等6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651万元、纯收入274万元,人均分配水平2618元。
1995年,该村建成4幢6层的村民公寓式住宅楼,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村民全部进住。
四、凌庄子
凌庄子在乡政府驻地东约1公里,红旗南路延伸线上。
相传明洪武年间,燕王部下凌氏首先到此开荒定居,逐渐繁衍成村,故名。
凌庄子村呈多边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200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和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932户,共2638人,住房总面积41705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稻田)200亩,水产养殖面积200亩。
经济上,主要以工业、房地产及租赁业为主。村办企业有制药、食品、彩印、服装等16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4179万元,纯收入1606万元,人均分配水平3320元。
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五、纪庄子
纪庄子在乡政府驻地东约2.5公里,卫津河以西,黑牛城道两侧。
相传明洪武年间,有纪氏兄弟首先到此居住,故名。
纪庄子东起紫金山路,西至体院北环湖中路,占地面积约260000平方米。东西走向的纪庄子道为村内主要街道。1995年,全村有840户,共2421人;住房总面积7200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
经济上,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村办企业有冷冻、木材加工、油漆分装、铸造等14个工厂。另有鱼池43亩。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796万元,纯收入681万元,人均分配水平4075元。
村内有国办小学校1所,供销社、托儿所各1个,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所各1处。
1995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1900年,纪庄子曾为“义和团”战场,现村东有纪念碑1座。
六、王兰庄
王兰庄在乡政府驻地南约3公里,津港运河西岸,东临津淄公路。
相传明洪武年间,王氏移民迁此定居,得名“王来庄”,后由于音误,把“来”读成“兰”,习称今名。
王兰庄村呈长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占地面积约107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650户,共1670人;住房总面积7400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220亩,其中稻田70亩,园田50亩,旱田100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300亩。
经济上,以工业为主,兼顾农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化工、电缆、橡胶、轧钢等14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28508万元,纯收入3789万元,人均分配水平4138元。
村内有国办中心小学1所,供销社、老年活动中心各1处,卫生所1个。
1990年,在村东建4层公寓式住宅楼1幢,建筑面积2596平方米,共住进村民36户;1994年,建5层公寓式住宅楼2幢,建筑面积5846平方米,共住进村民75户。
1993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1936年夏,在“一二·九”运动的推动下,一些大学和中学的进步学生,响应党的号召,来到王兰庄开展义务教育和抗日救国宣传,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抗日救国骨干力量,为王兰庄建立中共党组织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津郊的农民运动。村东建有“一九三六年天津抗日救亡义务教学点旧址”纪念碑和陈列馆。
七、小倪庄
小倪庄在乡政府驻地南约4公里,津港运河以西,外环线以北。村沥青路通津淄公路。
相传明洪武年间,有移民来此定居,形成大小两个村落。至清代嘉庆年间,因村民将土地卖给天津卫南门里桐盛钱庄倪家,而成为佃户村。因村小于大倪庄,故名。
小倪庄村呈扇形,地势东高西低,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南北走向一条。1995年,全村有156户,共480人;住房总面积970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256亩,其中旱田160亩,园田96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20亩。
经济上,种植蔬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化工、锻件、拖鞋加工3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584万元,纯收入132万元,人均分配水平2418元。
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八、高庄子
高庄子在乡政府驻地南约3.5公里,津港运河西岸,外环线以北。村沥青路通津淄公路。
相传清帝乾隆下江南,路经此地遇难,被郑氏渔民相救,后乾隆赐给郑氏联网地24顷。不久,高氏一家到此租种土地,人丁兴旺,因此得名“高家庄”,简称“高庄子”。
高庄子村呈凸字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246户,共709人;住房总面积10792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园田)240亩,水产养殖面积500亩。
经济上,以种植蔬菜和工、副业为主。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冰箱壳体、化工、自控装置、服装等6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492万元,纯收入266万元,人均分配水平3063元。
村内有国办小学1所,卫生所1个。
九、大倪庄
大倪庄在乡政府驻地南约4.5公里,津港运河以西、外环线以北。
相传明洪武年间,有移民来此定居,形成大小两个村落,至清代嘉庆年间,因村民将士地卖给天津卫南门里桐盛钱庄倪家,而成为佃户村,因村大于小倪庄,故名。
大倪庄村略呈方形,地势北高西低,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走向一条。1995年,全村有198户,共619人;住房总面积1400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园田)185亩,水产养殖面积65亩。
经济上,以种植蔬菜和工、副业为主。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低压开关、化工等4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442万元,纯收入146万元,人均分配水平2000元。
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十、南四新庄(原王姑娘庄)
南四新庄在乡政府驻地南约5.5公里,津港运河以西,外环线南侧。
相传明洪武年间,当地一王姓财主,女儿出嫁时将土地及财物作为陪嫁赠给女婿。女婿为本村佃户王氏,为感谢其岳父之恩,故将村名称为“王姑娘庄”。
1965年更名“四新庄”。因西郊区中北斜乡有同名村庄,1984年始易名为“南四新庄”。
南四新庄村呈凸字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53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213户,共745人;住房总面积2440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中园田180亩,果园210亩,水产养殖面积640亩。
经济上,以农、副业等为主。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化工、锻件加工等4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028万元,纯收入289万元,人均分配水平3443元。
村内有卫生所1个。
十一、梨园头
梨园头村在乡政府驻地南约5公里,津港运河西岸,外环线南侧,东临津淄公路。
相传明洪武年间,有人在此栽植一梨树园,后相继来人到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因村居高台,得名梨园坨。后由于音误,“坨”读成“头”,习称今名。
梨园头村呈多边形,地势西北高,占地面积约169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南北走向两条,东西走向一条。1995年,全村有770户,共2545人;住房总面积54767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1250亩,其中稻田900亩,园田350亩,另有果园240亩,水产养殖面积1000亩。
经济上,以农业和工、副业为主。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聚酯、仪表、仿瓷涂料、五金加工等13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9743万元,纯收入1611万元,人均分配水平3500元。
村内有国办中、小学各1所,供销社、老年活动中心各1处,卫生所1个。
1994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十二、凌口
凌口村在乡政府驻地南约2公里,丰产河北岸,津涞公路南侧。村沥青路通津涞公路。
相传明洪武年间,有凌氏到河口处开荒定居,渐成村落,得名“凌家口”,后简称今名。
凌口村略呈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163户,共506人;住房总面积12175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150亩,其中稻田90亩,园田60亩。
经济上,菜粮并作,兼营工、副业。蔬菜生产以西红柿、豆角、黄瓜、大白菜等为主,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冷拉钢材、钢丝绳、木箱等5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968万元,纯收入343万元,人均分配水平3474元。
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十三、杨楼
杨楼村在乡政府驻地南约2公里,丰产河北岸,津涞公路南侧。村沥青路通津涞公路。
相传明洪武年间,有移民来此定居,筑高台建房,偶有砖瓦建筑,便以“楼”称之。又因土地肥沃并有河流过村中,连年丰收,堪称养家之地,居民称为“养家楼”,后演化为今名。
杨楼村略呈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84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走向两条,南北走向一条。1995年,全村有376户,共1143人,住房总面积17527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490亩,其中稻田264亩,园田226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40亩。
经济上,菜粮并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漂染、锻件、电工材料、纸制品等7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609万元,纯收入284万元,人均分配水平1857元。
村内有国办小学1所,供销社1处,卫生所1个。
十四、武台
武台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3公里,丰产河北岸,大沽排污河东岸,外环线经过该村。
相传明洪武年间,移民武氏到此定居,垫土台为房基,得名武家台,后简称今名。
武台村呈长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占地面积约54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338户,共1010人;住房总面积24177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为园田150亩,另有果园200亩,水产养殖面积200亩。
经济上,主要生产蔬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轮胎、胶囊、羽绒制品、化工等6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2023万元,纯收入379万元,人均分配水平2469元。
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1995年,在村东北建村民公寓式住宅楼1幢,5层,总建筑面积5638.7平方米,共住进村民55户。
十五、辛院
辛院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3.5公里,丰产河南岸,外环线西侧。村沥青路通津涞公路。
相传明洪武年间,战乱后原居民返回故居,在村东寺院西南筑土台重建家园,形成新的村落。因“寺”与“院”意同,“新”与“辛”音同,得名辛家院,后简称辛院。
辛院村呈长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占地面积约52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方向一条。1995年,全村有330户,共1152人;住房总面积26896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为园田547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14亩。
经济上,以种植蔬菜为主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纺织、印刷等4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2万元,纯收入367万元,人均分配水平2700元。
村内有娱乐室1处,卫生所1个。
十六、蔡台
蔡台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3.5公里,丰产河北岸,外环线西侧。津涞公路经此。
相传明洪武年间,移民蔡氏到此筑高台建房定居,得名蔡家台,后简称蔡台。
蔡台村呈长方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140户,共443人;住房总面积21153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100亩,其中稻田70亩,园田30亩;另有果园105亩,水产养殖面积105亩。
经济上,菜粮并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橡胶制品、服装加工、机修配件等6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148万元,纯收入176万元,人均分配水平4665元。
村内有国办中心小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十七、王台
王台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3.5公里,丰产河北岸,外环线西侧。津涞公路经此。
相传明洪武年间,王氏兄弟来此筑台建房定居,繁衍成村,得名王家台,后简称王台。
王台村呈不规则多边形,地势西高东低,占地面积约54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走向两条。1995年,全村有254户,共761人;住房总面积21664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为园田440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120亩。
经济上,主要种植蔬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村办企业有冷压辊和电器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923万元,纯收入328万元,人均分配水平2095元。
村内有卫生所1个。
十八、于台
于台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3.7公里,丰产河两岸,津涞公路南侧。
相传明洪武年间,移民于氏来此筑台建房定居,得名于家台,后简称于台。
于台村呈三角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120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南北走向一条,通津涞公路。1995年,全村有512户,共1670人;住房总面积31075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1400亩,其中稻田800亩,园田600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950亩。
经济上,菜粮并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沥青油毡、带钢、塑料、冷冻等9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4150万元,纯收入759万元,人均分配水平6882元。
村内有国办小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1992年,在村南建村民公寓式住宅楼1幢、4层,总建筑面积1539.2平方米,共住进村民12户。1993年,建公寓式住宅楼1幢,4层,总建筑面积5779.2平方米,共住进村民42户。
1995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十九、邓店
邓店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3.7公里,丰产河两岸。村沥青路通津涞公路。
相传明洪武年间,邓氏移民到此开店定居,渐繁衍成村,得名邓家店,后简称邓店。
邓店村呈多边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109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375户,共1112人;住房总面积24796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810亩,其中稻田360亩,园田450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1100亩。
经济上,菜粮并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怖、黄瓜、豆角、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油脂、纸制品、木器等5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2859万元,纯收入434万元,人均分配水平1982元。
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1处,卫生所1个。
二十、程村
程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4公里,津涞公路南侧。
相传明洪武年间,移民程氏首先到此定居,故名。
程村略呈长方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158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南北走向各一条。1995年,全村有742户,共2450人;住房总面积2950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867亩,其中稻田147亩,园田720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390亩。
经济上,菜粮并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豆角、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化工、锻件、印刷、兽药等9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9575万元,纯收入2146万元,人均分配水平3329元。
村内有国办小学1所,供销社、老年活动中心各1处、卫生所1个。
1994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二十一、边村
边村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5公里,大沽排污河以西、津涞公路南侧。村沥青路通津涞公路。
相传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村北有一座大佛寺,内住一边姓道人,后病故葬于村西,因道人最早在此定居,便以道人姓氏命名为边村。
边村略呈椭圆形,地势平坦,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村内主要街道有东西走向三条,南北走向两条。1995年,全村有345户,共1150人;住房总面积39432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平房;耕地面积987亩,其中稻田620亩,园田367亩;另有水产养殖面积600亩。
经济上,菜粮并作,兼营工、副业。蔬菜种植品种有西红柿、豆角、黄瓜、大白菜等,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村办企业有化工、自行车等9个工厂。199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11819万元,纯收入1490万元,人均分配水平6428元。
村内有老年活动中心、花园各1处,卫生所1个。
1993年,该村被评为天津市明星小康村。
第二节 街道
1973年,李七庄人民公社成立街道办公室。
1974年,经西郊区民政部门批准,境内建立4个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其名称以坐落地点而命名,即:纪庄南宿舍居委会、纪庄北宿舍居委会、人委宿舍居委会和商业里、工业里宿舍居委会。居委会主要管理驻乡单位宿舍的居民。
1979年,在上述4个居委会的基础上,扩展为8个居委会,各居委会所辖居民范围是:
第一居委会:纪庄南宿舍;
第二居委会:纪庄北宿舍、人委宿舍;
第三居委会:商业里宿舍、工业里宿舍;
第四居委会:人民大楼宿舍、永红鞋厂宿舍、油化宿舍;
第五居委会:原李七庄大队津盐公路东片社员农转非居民;
第六居委会:原李七庄大队津盐公路西片社员农转非居民;
第七居委会:十八所宿舍;
第八居委会:体育学院宿舍。
其后,水上公园南碳素厂宿舍和宁家房子村丰华宿舍成立第九居委会;汽车配件宿舍、鸭场宿舍、第二轴承厂宿舍及原第四居委会的油化宿舍,成立第十居委会。
1986年3月,因政区划分,将李七庄乡津盐公路东部的第一、二、三、五、八居委会划归河西区,将津盐公路西部的第四、六、七、九居委会划归南开区。
此后,经西郊区民政部门批准,乡街道办公室在李七庄铁道以南建立油化、王兰庄南和程村北居委会。1988年,又增设了二玛钢居委会。至此,境内共有4个居委会。
油化居委会在乡政府驻地东南约1.5公里。东至汽车修理厂,南至杨楼村,西至西青区第二职业学校,北至津涞公路,面积约2平方公里。辖油化宿舍、汽车配件宿舍和供电所宿舍。1995年,有居民小组5个,123户,共492人,均为汉族。
王兰庄南居委会 在乡政府驻地南约3公里。东至涂料厂,南至第二轴承厂,西至王兰庄,北至津淄桥,面积约5平方公里。辖鸭场宿舍和二轴承厂宿舍。1995年,有居民小组4个,101户,共342人,其中回族15人。
程村北居委会 在乡政府驻地西南约4公里。东至人民建材制品厂宿舍,南至津涞公路,西至长征建材制品厂,面积约2平方公里。辖人民建材制品厂宿舍、长征建材制品厂宿舍和建材机修厂宿舍。1995年,有居民小组5个,131户,共524人,均为汉族。
二玛钢居委会 在乡政府驻地南约6公里。东至第二大理石厂,南至第二玛钢厂,西至梨园头村,北至王兰庄南,面积约2平方公里。辖二玛钢厂宿舍、第二大理石厂宿舍和水泥纸袋厂宿舍。1995年,有居民小组4个,85户,共425人,其中回族6人。
第三章 驻乡单位
第一节 部属
一、十八所
全称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中国天津电源研究所)。位于李七庄乡政府东约1公里,毗邻天津市科技园区。建于1958年7月1日。占地面积150000平方米,科研、生产、教育用房约60000平方米。全所共有职工1500人,其中科技人员700余名。主要任务是承担化学电源和物理电源的研究与生产,产品涉及30多个系列400多个规格品种。科研成果绝大部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达到或超过当代国际水平。该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确定的国家军用电子一类科研院所。
二、空军天津医院
1958年9月迁至天津,当时名称为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属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1969年1月始属于空军第六军建制,1979年10月始属于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199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天津医院。该院位于红旗南路延伸线乡政府驻地东约1.5公里。占地面积66003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有临床科室12个,辅助科室8个,医护人员560人。骨科、泌尿外科、心血管科、肝炎及脑神经外科为该院的主要临床科目。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北京军区空军所属部队人员及家属,1984年开始为地方服务。
三、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
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位于李七庄乡政府东北约2公里,卫津路南端。成立于1965年。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该所是一个以研究火灾理论、工程消防应用技术、火灾分析鉴定技术、灭火剂、阻燃与防火材料、建筑防火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消防科研机构,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消防科研基地之一。
第二节 市属
一、天津市地方铁路工程公司
隶属于天津市地方铁路局。坐落在李七庄铁路南约500米处。建于1992年。占地面积约22667.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56.76平方米。有职工297人。该公司是一个集设计、物资供销、工程施工及铁路维修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国家二级施工企业。主要经营铁路、公路、土石方、桥隧、涵渠、站场、通信、电号、电力及运营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维修。
二、李七庄火车站
隶属于天津市地方铁路局。位于李七庄铁道南侧。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有职工70人。该站与国铁接轨,担负着客车的始发和李港全线内的整车货物接入、发送运输工作。对本市西青、津南、大港3个区的主要生产原料、建筑材料和以石油为主的产品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李七庄交通中队
隶属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位于体院北。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70名。主要负责交通管理。
四、外环线管理所
隶属于天津市公路管理局。位于津涞公路李七庄火车站对面。始建于1988年10月。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55名。主要职责是对外环线的公路、绿化、桥梁的管理和维护。
五、纪庄子污水处理厂
隶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局排水管理处。位于卫津河东,李港铁路以西。建于1984年4月。占地面积3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1664平方米。有职工320人。主要任务是对污水处理及其运行管理、运行调试,并负责污水处理研究及其监测、化验分析。是天津市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
六、人民建筑材料制品厂
隶属天津市建筑材料工业局。位于李七庄乡程村北。建于1958年。是天津市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瓦生产厂家。占地面积16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有职工870名。主要生产耐特牌普通烧结砖、非承重空心砖、粘土平瓦及承重空心砖等。近几年来,随着墙体材料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其产品结构也不断调整。
七、天津建筑装饰涂料实业公司
隶属天津市建筑材料工业局。位于李七庄铁道南,王兰庄东。解放以前为私人窑地。1955年公私合营为国家企业,称天津基建一厂。1956年后先后改称王兰庄砖厂、工农兵砖厂、天津碳素厂。1979年又改为王兰庄砖厂。1980年改为天津建筑涂料厂。1993年6月改称今名。该公司占地面积93192平方米,建筑面积14062平方米。有职工498人。以生产、经营各种建筑涂料及通用粘结剂为主。是建材局重点利税企业。
八、长征建材制品厂
隶属天津市建筑材料管理局。位于李七庄西小南河桥北。建于1965年。占地面积96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66平方米。有职工481名。主要生产钢制散热片、玻璃钢产品及砖瓦制品。
九、第二大理石厂
隶属天津市建筑材料管理局。位于李七庄铁道南,大任庄路西端。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2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有职工206人。主要生产大理石板、花岗岩、贴墙砖等。
十、振华毛纺织厂
隶属天津市纺织工业局。位于李七庄铁道南、大任庄路。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2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有职工1860人。该厂是2万锭规模的大型毛纺织染整厂。主要生产纯毛、毛混纺、化纤三大类精纺织品。是天津市首批获准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之一。
十一、环亚毛纺织厂
隶属天津市纺织工业局。位于外环线13号桥东侧。1982年由机械厂转产为东亚毛纺厂分厂,1988年改称今名。占地面积36920平方米,建筑面积15471平方米,有职工473人。主要生产粗纺针织纱,供本市毛针织行业毛衣生产专用。
十二、津英纺纱有限公司
隶属天津纺织品联合进出口公司。位于李七庄津涞公路南侧,建于1988年7月,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有职工305人。生产高档涤纶缝纫线,年生产量2400吨。
十三、柠檬酸厂
隶属南开大学化工厂。位于李七庄火车站南侧。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4724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有职工350人。为南开大学化工厂所属树酯生产车间,年生产能力2000吨。
十四、天津碳素厂
隶属天津市建筑材料管理局。位于津淄公路王兰庄东。其前身属王兰庄砖厂,1970年改称今名,占地面积74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有职工600人。主要生产冶金用的石墨电板及其异形产品。
十五、试剂四厂
隶属天津市化工局。位于李七庄四号房。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有职工413人。主要生产化学试剂、工业钼盐等。
十六、尼龙树酯厂
隶属二轻局文体总公司。1965年迁至李七庄四号房,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职工105人。主要生产“尼龙—6”树酯等化工原料。
十七、试剂二厂油漆分厂
隶属天津市化工局。位于津淄公路王兰庄北,原为和平区民园街化工车间,1964年迁此,后更名为四新油漆厂,占地面积45743平方米,建筑面积14988平方米,有职工498人。主要生产各种工业、民用油漆及稀料。
十八、第二构件厂
隶属天津市建筑构件公司。位于李七庄铁道南0.5公里,建于1976年9月,占地面积100779平方米,有职工600人。主要生产钢筋混凝土及素混凝土预制建筑件。
十九、金属结构厂
隶属天津市机电设备安装公司。位于津涞公路李七庄火车站对面,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16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965平方米,有职工297人。主要生产各类型号建筑钢模产品及非标钢结构件的制造安装等。
二十、建材机械厂
隶属天津市建筑材料管理局。位于津涞公路小南河北。建于1958年,1965年由唐口迁此。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有职工335人。主要生产砖瓦机械、软垫、软板、软门帘等。
二十一、第二玛钢厂
隶属天津市劳改局。位于梨园头村南,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2733470平方米,建筑面积31164平方米。有工作人员314人。主要职责是在玛钢生产中对罪犯实施改造工作。
二十二、经济贸易学校
隶属天津市第二教育局。位于李七庄铁道南约1公里,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292平方米。有教职员工200人。该校是一所文、工、管理兼备的中专学校,主要为天津市商业系统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中级技术工人。
二十三、天津电影制片厂
隶属于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位于卫津路南端路西,东面与天津体育学院相对。创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15333平方米,建筑面积4234平方米。有职工186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137人。该厂为具有影视综合生产能力和出品权的电影制片厂。自1992年以来,有12部故事片获得国际、国内41个奖项。
二十四、天津体育学院
隶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位于卫津路南瑞路东。创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建有布局合理、设备齐全的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等教学训练馆7座,室外标准场地30余块;实验楼一座,图书馆一座。有教职工434人,其中教师200人,国际与国家级裁判员40人,在校学生2100余人。该院肩负着为天津市及全国各地培养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和优秀运动员的任务,共为国家培养了5000余名研究生和本、专科生,输送优秀运动员1000余名。
二十五、凌庄水厂
全称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凌庄水厂,隶属天津市公用局。位于李七庄西凌宾路,李七庄乡政府南侧。始建于1958年,1963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43705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2平方米。有职工400人。担负着南开区、河西区等地区的供水任务,日产水近50万吨、是天津市三大水厂之一。
第三节 区属
一、种子公司
隶属西青区农林局。位于杨楼村北。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职工20人。主要提供粮食和蔬菜的优质种子,为农业生产服务。
二、钻井队
隶属西青区水利局。位于李七庄四号房,1978年3月成立,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有管理人员5人,负责测定井位、安排生产任务及技术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三、农业银行李七庄营业所
建于1953年6月,1992年迁至纪庄子道。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有职工70名。主要办理金融业务。
四、李七庄工商所
隶属西青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位于津涞公路武台村北。建于1962年,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有职工6名。该所对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五、李七庄税务所
隶属西青区税务局。位于王兰庄东约0.5公里。建于1953年10月,占地面积2197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平方米,有职工34人。主要负责李七庄乡市属集体企业、商业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的税收征管工作。
六、李七庄信用社
位于凌庄子村,与十八所相邻。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30平方米。有职工55人。其业务是吸揽农村闲散资金、投放回笼货币、分配信贷资金、办理各项存款、现金转帐结算、汇兑和信托及代理等。
七、李七庄供销社
隶属西青区供销社。位于纪庄子道。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33平方米。有职工423人。主要经营生活、生产资料。
八、梨园头粮库
隶属西青区粮食局。位于梨园头村南,建于1965年10月。占地面积739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10平方米。有职工61人。主要业务是粮食储存。
九、李七庄房管站
隶属西青区房地产管理局。位于体院北,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职工22人。主要负责公产房及民用住房的管理和维修。
十、宾水医院
隶属西青区卫生局。位于纪庄子道,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6933.7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医护人员286人。主要负责李七庄乡、大寺乡、王稳庄乡及南河镇范围内单位和居民的医疗保健。
十一、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
隶属西青区教育局。位于梨园头村北,原称梨园头中学,建于1956年。1991年与95中学合并,称95中学。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教职员工166人,在校学生1300人。该校为普通初中和高中完全中学校。
十二、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隶属西青区教育局。位于李七庄火车站以西,津涞公路南侧。始建于1980年,为李七庄中学。后转为职业高中,1993年改称今名。占地面积2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有教职员工67人。该校任务是为地方培养中级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材。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李七庄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迁和发展,重点描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七庄乡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和取得的瞩目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七庄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