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951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3
页码: 596-598

内容

大寺乡地方志编修委员会于1992年10月成立,并建立了相应的修志班子,因客观原因,修志工作未能正常进行。为此,又于1993年10月18日重新成立了由张广才任主任、李庆华任副主任、傅金凤(女)为主管领导11人组成的编委会;下设办公室,胡本昌任主任;由柳彩元、魏国璋、杨长宽、冯长智组成新的修志班子,柳彩元出任主编。
  一、组织培训
  1993年10月至12月,完成了机构组建和篇目设计。先后到津南区北闸口乡、本区王稳庄乡、南河镇等单位学习修志经验,得到了修志同仁的热情帮助。1993年11月20日,篇目设计初稿完成。
  在进行篇目设计的同时,搞好宣传发动和基层资料员队伍建设。乡党政“一把手”曾多次在各村、厂主要领导会议上讲修志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促其尽快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积极配合乡地方志办公室搞好修志工作。至是年12月,多数单位指定了修志主管领导和1~3人的资料调查员,并于12月3日举办了第一期基层地方志工作人员培训班。乡志办创办了“地方志工作简报”,交流工作信息,促进了修志工作的开展。
  1994年1月至2月,工作重点为乡志编修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搜集资料前的筹备工作。1月7日制定了《抄录案卷要求》。2月底起草印发了《资料调查表》24套及《搜集资料注意事项》等材料。2月28日二稿篇目设计完成。
  二、搜集资料
  1994年3月5日,乡志办召开编纂人员会议,研究工作方案,决定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以基层资料员为主,按调查提纲的要求逐条落实。1994年3月12日,在乡志工作汇报会上决定采取“分篇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编纂人员每人5篇,本着“写什么,找什么,亲自动手,分工协作”的原则,各负其责。
  篇目分工:
  柳彩元:户籍人口、工业、商业、文化、体育卫生篇、大事记等(兼总纂)。
  魏国璋:建置、党政团体、军事、民情、方言文学、人物篇(文学部分、民情篇第三章姓氏流源由柳彩元撰稿)。
  杨长宽:自然环境、村镇建设、交通邮电、政权、教育科技篇。
  冯长智:农业、财税金融、综合经济管理、公安司法、民政篇。
  篇目分工以后,制定了“先境内,后境外”分三个阶段搜集资料的工作方案,拟定了搜集资料时间表,即:
  村、单位资料调查:1994年3月~12月
  乡档案室文字资料:1995年1月~3月
  境外资料:1995年4月~6月
  至此,搜集资料工作全面展开,四位编纂者不分昼夜、废寝忘食、风雨无阻、反复考证,付出了很大的艰辛。从1994年3月至1995年6月,走访了境内各村、厂、驻乡单位,采访人数达3000余人,获口碑资料200余万字;查阅区、乡及有关部门档案2183卷;翻阅《天津县志》等历代志书10余部,摘录文字资料300余万字;先后走访了天津市档案馆、市志办资料室、市公安局档案科、静海县、津南区、南开区、河西区及北京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河北省宣化市、沧县;函调地区有吉林省盘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真乃:
  修志苦中苦,汗滴纸上数。
  谁知手中志,字字皆辛苦。
  三、撰写初稿
  1995年6月15日,柳彩元主持召开编纂人员会议,布置撰写初稿工作。基本要求是:1、注意资料互补,互通有无。2、随时筛选各篇中所涉及的大事和重要人物。3、科学制表,数据核实。并规定分散撰稿,每周一次碰头会,交流经验,相互提供资料。每篇完稿,主编阅后再开新篇。
  截至1996年4月20日,已完成初稿19篇。4月21日,刘为好接替傅金凤主管地方志工作。是日,冯长智调出,三日后杨长宽调出。
  1996年5月1日,初稿打印工作开始,其间,主编三次校稿并进行了文字修改、结构调整和数据核实。1996年10月10日,初稿打印完毕,是月送各村、厂、驻镇单位、各乡镇主编、本镇编委会成员、机关各部门、区志办、市志办及有关人员。
  四、初稿评审
  1996年10月至1997年4月,境内各单位及有关人士阅稿后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事件、人物、数字方面的错漏。对此正、副主编又进行了核实与修改。
  1997年5月8日,区志办主持召开了区志顾问、各乡镇志主编、副主编参加的《大寺镇志》初稿评审会。镇党委书记张广才、副书记刘为好、书记助理辛培起、镇人大副主席杨宝成等也参加了评稿会。
  会议充分肯定了《大寺镇志》是继《王稳庄乡志》、《上辛口乡志》之后又一成功之作。它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记载了大寺镇从战国时期至1995年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突出地反映了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志书观点正确、特色鲜明、语言精炼,是一部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高质量的“百科全书”。但也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个别篇目还存在结枸、详略、用词等问题。评稿会后,镇地方志编修委员会提出了修改方案,其原则是:有错必改,有误必究,调整结枸,力求精美,详略得当,合理交叉,用词准确,避免曲解。
  1997年10月8日,市志办主任郭凤岐、市志办区县处负责人赵继华及区志办迟亚平、刘统武来大寺镇,对《大寺镇志》进行终审,提出了宝贵意见,镇志办正、副主编逐条进行了研究和修改。
  1997年11月25日,送吏区志办审阅,由贯锡信再度审阅并于1998年3月27日将志稿返还大寺镇。
  1998年2月25日,辛培起接管刘为好主管地方志工作。
  1998年3月29日,大寺镇地方志办公室向镇党委、镇政府递交了“关于出版《大寺镇志》”的请示。1998年4月20日,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将终审后的《大寺镇志》报送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审核验收。
  在编修《大寺镇志》整个过程中,由于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视,区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和帮助,市志办把关审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进展较快,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镇志精心设计彩照版式的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张承娟和在资料搜集过程中给予积极协作的王兰亭、冯瑞、胡全、尚春茂、张镜、佟泽民、张裕普的家属以及各村、厂、驻镇单位、机关各部门热情支持修志工作的人士;向热情支持查阅档案资料的市志办资料室、区档案馆的领导和同仁表示深深的谢意!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