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动、植物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92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动、植物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6
页码:
521-5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区的大寺镇的方言文学的传说的动、植物传说,包括母鸡的传说、猫狗结怨、蚊子的传说、狗撒尿为吗抬起一条腿、马心菜为吗晒不死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大寺镇
传说
动植物传说
内容
一、母鸡的传说
从前有这么一家子,小姑子嘴特馋,专爱干猫子狗子之类的事。时间一长父母不待见,兄嫂看不起。
有一次,她实在馋得受不住,就把家里的5个鸡蛋偷偷地煮着吃了。
母亲发现后大吵大闹,骂她不往人处长。她泪汪汪地说:“坏事都是我干的鸡蛋是嫂子偷吃的!”“放屁!偷吃了东西还诬赖好人!”母亲大声训斥道。“你们才屈赖好人呢!”
母亲一想:不兴只拿老眼光看人,说不定这次是她嫂子偷的?这么一想气更大了,她恨恨地瞟了儿媳一眼,心想:我骂了闺女这半天你就不吭声,偷吃了东西还装傻充楞看笑声儿,想罢她就破口大骂起儿媳来。儿媳不敢还嘴,可心里蹩气,骂得她实在受不了啦,就赌誓道:“谁要是偷吃了鸡蛋,就让她变成只母鸡!”一语定乾坤,小姑子顿时变做一只母鸡,母亲见了,一气一急,一口气没上来,死了。
哥哥见母亲死了,抡棒就打那母鸡,嫂子看变成母鸡的小姑子和死去的婆婆非常后悔,可人死不能复活,变鸡不能复原,她也没办法。
从此她特别疼爱那只老母鸡,每天都把好东西喂它,招呼时总是按以前的习惯,用孩子的口气喊它“姑姑气那母鸡每逢下蛋时就想起自己因为嘴馋害死了妈妈,心里非常难过,就冲外面大喊:“哥哥打我,哥哥打我……”
从那以后,人们渐渐地养成习惯,喂鸡喊“姑姑——咕咕!”母鸡下蛋时总是“哥哥打我一咕咕哒”的叫个不停,而且老太太们都特别喜爱母鸡。
(作者:朱国成)
二、猫狗结怨
老两口,没儿没女,养了一猫一狗。猫和狗同在一个盆里吃,同在一个灶坑儿里睡,和和睦睦,很是亲近。
这天,家里遭了难,老汉那祖传了八代的翡翠烟嘴儿丢了。这烟嘴儿不光是个宝物,还是老汉的爱物,自从它丢了以后,老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老伴也愁得长吁短叹,常常偷着抹眼泪。
猫狗知道了主人的不幸,也跟着愁起来。忽然,猫想起了什么,对狗说:“那天你出去了,我在炕上睡觉,咱家来了一个满脸胡子的大汉,我当时困得要命,看了他一眼就又睡觉了,会不会是他偷走了……”“哎呀,你这懒猫,肯定是他偷走了烟嘴儿。唉,那天我要在家就好了……”狗说着瞪了猫一眼。“都怪我……”猫伤心极了。“别难过,咱们想个办法。”狗劝慰道。“对,咱们去找那个大胡子……”
猫和狗溜出家门便上路了,它们走啊走,不知找了多少村子,来到一条大河边。那河好宽好宽的,猫一见就怕了:“狗大哥,你驮我过河吧。”“嗯”。狗驮着猫过了河。
它俩来到一个村里,猫突然惊叫一声:“瞧,大胡子,没错,就是他!”猫和狗悄悄地跟着那个满脸胡子的大汉,走进一个黑漆大门。猫和狗商议道:“你在外边等着,我进去看看。”狗点点头。猫钻进院子,跳上窗台,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偷看着屋里的大汉。只见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匣,打开锁,取出一样东西。猫瞪圆眼睛,仔细一看,正是主人的翡翠烟嘴儿。它高兴极了。
大汉欣赏了一会儿,又锁在匣里,放回柜子后走出了家门。猫随后钻进屋里,它虽然找到了烟嘴儿,却没有本事把它取出来。急得在房屋里打转转儿。“吱吱吱……”听到老鼠的叫声,猫的眼睛一亮,心里一喜,它猛扑过去,把老鼠按在爪下。“猫大哥饶命……”“今天我不吃你,但你必须帮我做一件事……”猫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好说,好说”。老鼠连连点头答应。
猫放开了老鼠。老鼠溜到柜子后边:“嘎吱嘎吱”磕了起来。柜子磕透了,它钻进去,又嗑小匣,小匣嗑透了。它钻进去叼出了烟嘴儿,交给了猫,没等猫说出“谢”字,它就急忙逃回了洞里。
猫叼着烟嘴儿出了院子,和狗一块飞跑起来。跑到大河边,它们才停下来喘口气。歇了一会儿,猫窜到狗的背上,开始过河,眼看就到了对岸,一条鲫鱼跃出水面,猫张嘴就捉。扑通一声,烟嘴儿掉进了河里。上岸以后,猫哭了:“狗大哥,烟嘴儿掉河里了……”“什么”?“一条小鱼跳出水面,我想吃它,结果……”“你这个馋猫,净坏事儿。”
狗气得直跳,猫急得一个劲儿哭。这时,来了一个撒网的渔翁。左一网,右一网,居然打上了烟嘴儿。渔翁拣起烟嘴儿,在衣服上擦了擦,一边看,一边笑,嘴里一个劲儿地叨叨:“好福气……”狗见渔翁要往兜里装,猛地扑了过去,渔翁吓得一抖,烟嘴儿掉到了地上,猫乘机扑了上去,叼起烟嘴儿就跑,渔翁看傻了,竟然忘了追赶。
猫和狗跑回主人家,天已大黑了。见主人已闩上了大门狗便汪汪地叫了起来,猫从水沟眼里钻进了院子,又从猫道钻进屋里,跳到炕上把烟嘴儿放到坐在那里发愁的主人眼前。
老汉一惊,一喜,把烟嘴儿抓在手里,把猫抱在怀里:“我的猫,真是个好猫。老婆子,快把那条大鱼端来给猫吃……”
猫一边吃鱼,一边打着小算盘。鱼吃完了,主意也打定了。它对主人说:“狗可坏了,我让它跟我去找烟嘴儿,它就是不肯去,它说:‘主人这几天也不喂咱们了,有那功夫还去找食吃哪!’我没办法,只好自己去找,这些日子吃的苦,受的罪,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狗在家里可享了清福了……”
“汪汪汪……”狗在外面一个劲地叫。
老汉下了地,开了门,把狗放进院子,操起棍子就打:“你这喂不熟的畜牲,你这没心肝的东西……”找回了烟嘴儿不但不奖赏,还要挨打,这事真奇了。狗被打得缩在墙角,一个劲儿哀求。老汉打累了,气恨恨地回屋了。
狗一夜也没睡着,越思越想越纳闷儿。第二天,它发现了主人的变化,对猫特别好,让它在屋里吃,在炕上睡,而且尽是好吃的。却把自己轰到大门口的过道睡,而且吃的净是猫剩下的东西。它终于明白,是猫捣的鬼。
从那以后,狗见了猫就咬,结下了永世不解的怨仇。
(作者:朱国成)
三、蚊子的传说
张家的小虎和温家的小芝,每天一块剜野菜,一块逮鱼虾,累了,坐在地头过家家儿玩。小虎扮新郎,小芝装新娘,冲南拜天地,冲北拜双亲,骑马坐轿,戴花吹笛儿,认认真真,热热闹闹,就跟真事一样,玩得好开心。
说话就是快,一晃俩人都长大了,小虎长成个棒小伙儿,身子骨结实,为人厚道,庄稼活样样是头一份儿,没挑的!小芝呢?模样俊俏,心灵手巧,织、绣、缝、连样样儿拿得起放得下,那才是炕上一把剪子,地下一把铲子,十里八村烦亲托友的踢破门槛子。温芝姑娘是穷富不要,谁来都摇头。为啥哩?她心里藏着一个人,谁呀?小时候过家家的张虎!
自从俩人长大后,她心里有情,他心里有意,可是俩人虽然斜对门住着,却难得说上一句话,赶巧走个碰头儿,看看前后无人也不过说上两句:“你家的猫昨个跑我家去了。”“再去喂点好吃的。”话少吗?这就够了。有情人不在话多少,一个眼神就够三天三夜说的,不信吗?就这么邪乎!
张虎的父母瞅着俩孩子自小就好,越大越亲,心里就跟吃了凉粉似的痛快,烦人跟温家二老一透,嘿,那头满口答应,这事就这么定了。啥时成亲呢?看皇历,批八字儿,折腾了一转遭儿,日子总算定了:正月初六拜堂成亲。
可是,腊月二十八温芝姑娘病了。这一病可不轻,汤水不进,牙口发紧,小脸煞白,蒙上一张纸就可以哭了。温家着急,张家犯愁,请了无数名医、巫婆、算命先生。凡来看病的都摇头:“绝症啊!咱道行浅”。就连画圈让人跳,说话两头堵的算命先生也变得结巴了:“我……您……另请高明吧!”
这就没治了吗?人不该死总有一救:这天来了位蓬头垢面的游僧,他问病摸脉,末了一点头,“姑娘的病不轻啊!不过,俩仨月不打紧,还有救。”“有啥法?”张虎急切地问。“南边有座山,山顶上长着一支杜鹃花,找到那朵花,姑娘就有救了。”游僧不紧不慢地说完扬长而去。
人们一下子傻了,腊月寒冬哪有什么花草?退一万步说,就算有,这“南边”在哪?这才叫“前到大柳树,后到马莲墩”,没投没奔哪!可事到如今也只好有枣没枣先撸一竿子了。
张虎回到家,让妈妈贴了半口袋饽饽背上就奔南边下去了。
他走啊走,来到“南边”的一座山,爬到山顶一看,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他下了山,继续往南走,又到了“南边”的另一座山,爬到山顶一看还是光秃秃的。他下了山又继续往前走。干粮吃光了,鞋子飞花了,脚上的血泡破了又起,起了又破。一个月后,他又爬上了“南边”的一座山。来到山顶一看,他一下子喜呆了,山顶上开着一支杜鹃花,象血一样红。他走到跟前,双手打着颤,刚要摘,忽听山顶上传来一声:“慢”!
张虎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一个月前为温芝看病的游僧。他感激地望着他:“仙人,谢谢您。”“小伙子,难得你一片诚心哪!”游僧手摘下那朵花,递给张虎道:“吃下去吧!”“这”张虎不解地望着他。“吃下去吧”!游僧催促道。张虎接过那朵杜鹃花,轻轻地咬下了个花瓣儿。人道世上黄连苦,杜鹃比它苦三分。张虎从没听说过杜鹃会这么苦,苦得他舌头都木了,花瓣儿只在嘴里转,说啥也咽不下去,可是,当他想到心爱的温芝姑娘时便猛地一口,吞了下去,连花带梗儿全吃了。游僧微笑地望着他说:“回去以后咬破你的中指,往姑娘嘴里滴三滴血,她的病就好啦。”
张虎再三道谢,辞别了游僧,日夜兼程,跑回家一看,温芝姑娘已奄奄一息了。他紧忙咬破中指,一滴血滴进温芝嘴里,她的呼吸均匀了;又滴了第二滴,温芝的脸色红润了;他赶紧又滴了第三滴,温芝姑娘居然坐起来了。
温家喜,张家乐,张虎却累的晕过去了。
温芝好了,他们该成亲了吧?谁成想,温芝好了以后就象换了一个人。爱吃爱玩爱打扮,针也不摸了,粗茶淡饭咽不下去了,对老实厚道的张虎看不上眼了。整天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埋怨自己好端端一只凤凰落进了鸡窝里。
也叫无巧不成书。有一天,从海上来了一位大阔商,他一上岸就看上了温芝,绸子、缎子、金银财宝往温家送了一大垛。干啥?求亲,温家二老直摇头:“一女不许二主,俺闺女有主了,要不是她寻死觅活地撒大拨早成亲了。”二老不答应,温芝乐意,她偷着跟那阔商跑了。张虎听到信,就疯了似的划着小船去追,追呀追,追了老远老远终于追上了。张虎冲着大商船喊:“温芝,跟我回去吧!”温芝站在船帮上:“跟你回去?你有绫罗绸缎吗?你有金银财宝吗?”“你的心能吃吗?能穿吗?好心的哥哥回去吧你可以再找一个嘛?”“不,我只娶你。”“我不会跟你的,你太穷啦!”张虎苦苦哀求,温芝干脆躲进舱里不出来了。张虎急了:“温芝,既然你绝情绝义,那就还我三滴血吧!”
温芝姑娘出来了,冷笑着说:“不就三滴血吗?还就还!”说罢,她咬破中指,往张虎嘴里滴了三滴血。滴完后,张虎扭头划船走了。
再说温芝,滴完三滴血以后,只一会儿的工夫,脸就白得跟纸似的,扑通一下倒下去,死了。那阔商一看人死了,让水手把她丢进海里,扬帆远去。
温芝的尸体在海里漂荡着,几天以后被浪头打到岸边上,经太阳一晒,尸体慢慢地腐烂了,生了一群小虫子。这些小虫子长着翅膀到处飞,专门咬人吸血,还一个劲地嚷嚷“嗡嗡嗡,嗡嗡嗡,张虎太无情,让我吸你三滴血,去给商人当婆娘”
人们都说这虫子是温芝变的,她想讨回三滴血,恢复青春美貌,好去享受富贵荣华。可人们都恨她,骂她,谁也不让她吸血,让她永远当飞虫。
(作者:朱国成尚志明)
四、狗撒尿为吗抬起一条腿
大家知道,狗撒尿总要抬起一条腿来。这是为吗哩?
从前有一个猎人,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山林里。白天打猎钻山林,夜晚歇息在山洞,只有一条大黄狗伴着他。他们相依为命,感情可深哩。
有一天,猎人发现一头熊,他一枪放出去,没打到致命处。这下可不得了了,那头熊扑向猎人,张着大嘴,两眼血红。猎人连忙抽出腰刀,跟熊博斗。大黄狗一看也急了,窜上去就和熊拼命。咬眼睛,斯耳朵,熊见它来势凶猛,舍弃猎人,跟大黄狗厮咬起来。猎人抽冷子一刀捅死了熊,而大黄狗的一条腿被熊咬伤了。
熊嘴有毒呀,没过几天,狗的一条伤腿就烂了。猎人想尽办法也没能治好,最后含着眼泪,抱着大黄狗下山,找到名医华佗。华佗看了看伤势对老汉说:“狗的这条腿是保不住了,要救它的命,就把腿锯掉。”
猎人前思思,后想想,长叹一声,只好点头同意。狗的命是保住了,可它再也不能跟着猎人进山狩猎。猎人从此象得了一场大病,一下子苍老许多。一晃一年过去了。猎人心想:“照这样下去不行,不把狗的腿治好,我怕也活不成了。”想到这,他抱起狗,二次来找华佗。
华佗抱歉地摇摇头:“我是没办法了,不过,听说白云山有个白云道长,他的神通挺大,您是不是找他试试?”
猎人辞别华佗回到山里收拾了一下,带足干粮,奔白云山走去。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他来到白云山下。但是,眼前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猎人左望望,右瞅瞅,既没摆渡也没桥,河水浪大流急,怎么过去呢?
猎人蹲在河边犯愁。抽完三袋烟,站起身,抱着狗就下了河。他横下一条心:能过河,都得救;过不去,宁可和狗一块死。他抱着狗向前游着,浪头一个接一个地向他打来,游到河中央,他累得精疲力尽了。他挣扎着,来一个浪,喝一口水。
大黄狗说话了:“好心的主人啊,丢下我,你自己游吧!”猎人象是没听见,抱着狗,挣扎着往前游。这时,他忽然发现前边漂来一根木头,就赶紧抱住,慢慢地游到了对岸。他抬头一看,见一位白须白发的老人,站在他面前,对他说:“你来了?我就是白云道长,把狗给我吧!”
白云道长用泥捏了一条腿给狗安上,然后从袖口里取出一只纸船,放在河边,将袍袖一抖变成了木船,说:“你们走吧!”猎人告别道长,登上船划到对岸,返回山里。
从那以后,狗撒尿就抬起一条后腿了,因为那条腿是泥捏的。
(作者:沈明兰 朱国成 陈锡和)
五、马心菜为吗晒不死
一般的草如果把根割断,很快就枯干了,唯独马心菜则干得很慢很慢,而且一经下雨,马上复活,被砍断的茎上生出新根,是种田人感到头疼的一种野草。为什么它就这么经晒呢?
传说上古的时候,原有十个太阳,每天一块出、一块落,白天长,夜里短。晒得人们白天不敢出来,躲在洞里扇扇子,夜里出来种庄稼。可一来二去庄稼全晒死了。人们慌了,纷纷商量道:“没有粮食光吃野菜怎么成?再说照这样下去野菜也得全晒死,得快想办法。”
村里有个箭法最好的小伙子叫后羿,他想了想说:“让我把太阳射下来吧!”村里人齐刷刷跪下,后羿赶紧把乡亲们扶起来,走出地洞。搭弓放箭,“嗖—”后羿的箭法果然奇,一个太阳落下来了,其余九个拼命逃。太阳跑,后羿追,边追边用箭射,一连射下了九个,剩下最后一个吓坏了,一头扎下来躲在一片马心菜的底下。
天黑了,人们把凯旋而归的后羿抬起来欢呼,可两天过后人们才醒悟过来:“没有太阳人们照样没法活,庄稼照样没法活,纷纷问后羿:“十个太阳全射下来了”?“只射了九个。”“那一个呢?”“落在地上躲起来了。”找吧,全村人都出来找,找不到,就喊:“太阳啊,升上去吧,不射你啦,我们需要你!”你喊我也喊,躲在马心菜底下的太阳相信了,它怯怯地答了腔:“真的不射我了?”“真的!只要你每天出一次,落一次,我们不再射你了。”
太阳红着脸,慢慢地升上去了。直到现在,太阳初升时脸仍然是红红的。
从那以后,太阳对它的救命恩“人”马心菜格外“照顾”,不忍心晒死它。
(作者:朱国成)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