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歇后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91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歇后语
分类号: H136.3
页数: 7
页码: 481-485
摘要: 本文是一些中文谚语和俗语的归纳,这些谚语和俗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意义和智慧,揭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态度。这些谚语和俗语常常被用来描述现象、表达观点、传递经验教训,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谚语和俗语在中文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关键词: 大寺镇 俗语 歇后语

内容

磕瓜籽磕出个臭虫来——什么仁(人)都有
  纳底子不用锥子——真(针)好
  吃了秤铊——铁心了
  上床打呵欠——白张口
  猴吃麻花——满拧
  脱了裤子放屁——白费两道手
  罗锅腰上山——钱(前)紧
  尿刷锅——假干净
  驴粪球儿——外面光
  瞎子戴眼镜——多一层不如少一层
  拉着胡子过河——谦(牵)虚(须)过度(渡)
  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
  下雨不撂窗帘子——不嫌臊(扫)
  瞎子点灯——白费蜡
  乌鸦落在猪身上——光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属手电筒的——照人不照己
  老虎拉碾子——不听你那一套
  死猪不怕开水烫——跟你泡了
  骑驴看帐本——走着瞧
  榆木脑袋——不开窍
  井里的蛤蟆——见不得天
  狗长犄角——洋(羊)式的
  单单勾(尖头的蝗虫)戴笔帽——双料的尖头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癞蛤蟆哭大眼贼——一类货色
  癞蛤蟆捉苍蝇——张口就来
  凉锅贴饼子——蔫溜
  属泥鳅鱼的——一摸滑出溜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不倒翁骑兔子——一点不稳当
  腊月的孩子——动(冻)手动(冻)脚
  狗熊擗棒子(玉米)——来一个,去一个
  吃不了——兜着走
  茶壶里煮饺子——有东西倒不出来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鸡孵鸭子——白落忙活
  坐飞机吹喇叭——想(响)得高
  做梦娶媳妇——想得美
  癞蛤蟆拱杂草——露你那一鼻子
  吃冰棍拉冰碴——没话(化)
  屎克郎打喷嚏——满嘴喷粪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三春了
  庄稼佬打砘子——实(石)对实(石)
  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窗户纸—一一舔就破
  灶王爷伸小手——稳拿糖瓜儿
  灶王爷吃糖瓜——封住嘴了
  拨力盖(膝盖)上钉掌——离题儿(蹄儿)太远
  大麻苍蝇落马勺——混碗饭吃
  屎克郎戴花——臭美
  狗吃山芋——闷口了
  要饭的打狗——急门儿
  头顶长疮,脚心流脓——坏透气儿了
  张飞纫针——大眼儿瞪小眼儿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瞧扁了
  兔子尾巴——长不了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小孩拉把把——挪挪
  蝎子把把——独份儿(粪)
  赵老二偷房標——顶这儿了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扁担上睡觉一没见过宽绰
  老虎屁股——摸不得
  破笆子——攥上了
  二拇指挠痒痒——随着
  驴子啃痒痒——一口对一口
  癞蛤蟆垫桌子腿儿——鼓着肚子挨
  狗咬吕洞宾——不识真假神人
  土地爷打浆子——胡(糊)鬼
  飞机上打浆子——糊天
  阎王爷打盹儿——白叫你披了张人皮
  阎王爷没在家——疯了小鬼们了
  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阴天打孩子——闲着的工夫 周
  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周瑜要饭——穷嘟嘟(督)
  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
  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门缝里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老鼠拉木饨--大头在后头
  菜瓜打驴——去了一半儿
  罐里养王八——越养越抽儿抽儿
  二小穿大褂——楞充老先生
  苍蝇尥蹶子——小踢打儿
  大闺女哭儿——瞎咧咧
  马尾穿豆腐——提不的
  叫化子敲镗锣儿——穷乐心儿
  老妈抱孩子——人家的
  小炉匠戴眼镜儿——找碴儿
  炒菜不搁盐——不嫌淡得慌
  放屁扭腰——寸劲儿
  过河的卒子一横冲直撞
  冻豆腐——难办(拌)
  水梢没梁——饭桶
  大年三十吃饺子——没外人儿
  牵狗见丈母娘——没话答理话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花椒水洗屁股——麻眼儿了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老母猪钻篱巴——进退两难
  灶王爷上天——光拣好听的说
  卖切糕的撩盖布——瞧早(枣)
  麻杆打狼——两头儿害怕
  砂锅子捣蒜——一锤子买卖
  一根绳儿拴俩蚂蚱——跑不了你,蹦不了他
  一只耳朵的罐子——抡了
  房梁上挂鸡仔——悬蛋
  粪叉子掉河了——多(掇)余(鱼)
  打了霜的茄子——蔫了
  瞎子发眼——豁出去了
  老太太骑驴——驼驼搭搭
  鞋帮儿改帽沿——一步登天
  阴天打跟头——摸不着影子
  木头眼镜——看不透
  山沟里的兔子——两面吃
  皮带没有眼——记(系)不住
  妯娌打架——改哥们儿
  瞎子放驴——大撒手
  脚心长痦子——点儿低
  卖鸡蛋的摔脚——一个好的也没有
  胡同里扛房檩——直来直去
  脱完坯的模子——挂起来了
  猴子爬竹竿——一节倒一节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马大爷吃面条——里外都是
  破茶壶——没准儿(嘴儿)
  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不吃馒头——争(蒸)口气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日本船——满完(丸)
  火车出轨——没辙
  一根筷子吃面条——单挑
  癞蛤蟆爬上花椒树——麻爪儿
  包公的儿子——要麻儿(包公的儿子总不听包公的话;专和包公的话反着做)
  烙饼炒蚂蚱——家(夹)吃去
  西瓜皮擦腚——没完
  屁股后头作揖——瞎送情
  老太太上鸡窝——笨(奔)蛋
  二小儿拾柴禾——认准一个地方
  破鞋底子——紧追(锥)
  瘸子迈门槛——忒(腿)不够意思
  卖布的不带剪子——扯货
  狗叼尿胞—空欢喜
  老鼠舔猫屁股——找死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