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姓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9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姓氏
分类号: K810.2
页数: 9
页码: 447-455
摘要: 本章记述了西青区大寺镇姓氏录、主要分布、姓氏流源等情况。
关键词: 大寺镇 姓氏 分布

内容

第一节 姓氏录
  1994年8月1日至8日,乡志办公室对境内各姓氏的人口进行了普查,总人口为30148人,236姓。
  第二节 主要姓氏分布
  张氏 总人口4688人,遍及境内。其中:青凝侯794人、芦北口729人、门道口636人、张道口485人、周庄子386人、王村338人,合计3368人,占张氏总人口的71%。
  王氏 总人口2593人,遍及境内。其中:南里八口499人、李庄子366人、青凝侯329人、 芦北口271人、大任庄266人,合计1731人,占66.8%。
  李氏 总人口2554人,遍及境内。其中:李庄子953人、南里八口373人、北里八口177 人、大任庄164人、芦北口167人、倪黄庄159人、门道口120人,合计2113人,占82.7%。
  孙氏 总人口1784人,遍及境内。其中:王庄子359人、青凝侯325人、芦北口260人、大任庄237人,倪黄庄111人,合计1292人,占72.4%。
  刘氏 总人口1570人,遍及境内。其中:青凝侯343人、大任庄314人、芦北口161人、李庄子145人、大寺村121人,合计1084人,占69%。
  郭氏 总人口1374人,遍及境内。其中:北里八口 513人、倪黄庄303人、南里八口 267 人,合计1083人,占78.8%。
  杨氏 总人口1219人,遍及境内。其中:周庄子270人、芦北口258人、北里八口 215人、 贾庄子113人,合计856人,占70.2%。
  宋氏 总人口1147人,遍及境内。其中:大任庄716人、大寺201人,合计917人,占80%。
  韩氏 总人口1050人,遍及境内。其中:南里八口 335人、贾庄子331人,合计666人,占 63.4%。
  于氏 总人口890人,遍及境内。其中:王村359人、芦北口259人,合计618人,占 69.4%。
  周氏 总人口788人,遍及境内。其中:青凝侯530人、大寺村88人,合计618,占78.4%。
  范氏 总人口637人,其中:大任庄490人、北里八口86人,合计576人,占90.4%。
  高氏 总人口573人,遍及境内。其中:倪黄庄340人,占59.3%。
  吴氏 总人口547人,其中大任庄333人、张道口77人,合计410人,占75%。
  魏氏 总人口534人,遍及境内。其中:南里八口168人、大寺村110人、青凝侯101人,合计379人,占80%。
  尚氏 总人口485人,其中:芦北口 359人,占74%。
  赵氏 总人口441人,遍及境内。其中:青凝侯131人、周庄子63人、芦北口46人,合计240人,占54.4%。
  陈氏 总人口386人,遍及境内。其中:青凝侯114人、贾庄子60人、芦北口61人,合计235人,占61%。
  石氏 总人口352人,其中:石庄子268人,占76.1%。
  冯氏 总人口343人,其中:北里八口134人、张道口101人,共235人,占68.5%。
  柳氏 总人口329人,其中,大任庄276人,占83.9%。
  郑氏 总人口314人,其中,芦北口 246人,占78.3%。
  董氏 总人口262人,其中,青凝侯83人、大任庄64人,芦北口55人,合计202人,占 77.1%。
  马氏 总人口257人,遍及境内,其中,大寺村56人、芦北口48人、张道口39人、青凝侯31人,共174人,占67.7%。
  岳氏 总人口245人,其中,李庄子151人、芦北口52人,共203人,占83%。
  黄氏 总人口242人,其中,北里八口129人,占53.3%。
  田氏 总人口225人,遍及境内。其中:王村130人,占58%。
  谢氏 总人口203人,其中:大芦北口160人,占78.8%。
  傅氏 总人口200人,其中:石庄子95人、青凝侯50人,共145人,占72.5%。第三节 部分姓氏流源
  一、范氏
  《唐世系表》云:“范本自陶唐氏之后,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其后杜伯之孙士为晋司空,生士会,食采于范,为范氏”。《荒史》云:“禹收天下金铜,使巧工成光抟土为范,后即以为姓”。《广韵》云:“隋会为晋大夫,食采于范,其后氏焉。《姓篡》云:“敦煌有范氏。”《水经注》云:“南夷扶南有范氏,世为王”。
  境内范氏有两大家,一在大任庄,一在北里八口。
  1、大任庄范氏
  祖籍江苏,后迁至山东黄县,于明建文二年(1400)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范良胜。
  2、北里八口范氏
  祖籍不详,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范奎。
  二、柳氏
  《广韵》云:“本自鲁孝公子展之后,以王父字为展氏,至展禽食采于柳,因为氏。鲁为楚灭,柳氏入楚,楚为秦灭,乃迁晋之解县,秦置河东郡,故为河东解县人”。《河东郡君柳氏墓铭》云:“柳氏起黄帝。”《淮南子》注:“展禽之家树柳行惠德,因号柳下惠,一曰邑名,当从以邑为氏之说。汉本初时,孝廉柳倣,碑以柳为出于二十八舍柳宿之精,不典之说也。”
  大任庄柳氏于明建文二年(1400)由山东登州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柳殿。
  三、吴氏
  《广韵》云:“秦伯之后始封于吴,因以命氏,后季扎避国居于鲁卫之间。”《史记索隐》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可证。吴姓不止秦伯之裔,又柳州蛮有吴姓,唐之吴君解是也”。
  大任庄吴氏于明永氏二年(1404)由山东无棣县(原河北省海丰县)吴家码头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祖吴鸾。
  四、宋氏
  《唐世系表》云:“宋氏出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启,周武王封之于宋。三十六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广韵》云:“宋微子之所封,遂为氏。出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抚凤五望。”
  境内宋氏,大户有三,一在大任庄、一在大寺、一在贾庄子。
  1、大任庄宋氏其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东经山西洪洞落于天津灰堆。六世祖宋登选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扛活至大任庄,后于王氏女儿成秦晋之好,繁衍至今。
  2、大寺宋氏
  初祖宋风鸣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王稳庄乡大侯庄迁至境内。
  3、贾庄子宋氏
  初祖宋良作,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五、周氏
  《急就篇》云:“周大夫周恒公宰周公,周公忌父继守官邑,故有周氏”。《汉书》云:“周燕自少卿,其先出自周平王之后。”《广韵》云:“出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八望”。《河图运路法》云:“黄帝将有周昌、周书,商大史有周任,是周姓远矣。”
  境内周氏,大户有二,一在青凝侯,一在大寺。
  1、青凝侯周氏
  其初祖周雷、周雨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原汝南郡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2、大寺周氏
  其初祖周为正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周庄子,后移居大寺。
  六、张氏
  《广韵》云:“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三望,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定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通》云:“张姓乃黄帝赐姓也。”《唐世系表》云:“张姓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赐姓张氏。”
  境内张氏,大户有芦北口、张道口、门道口、周庄子、青凝侯、大寺、王村。多数家谱失传,其源无考。
  1、周庄子张氏
  初祖张帮君,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河北省南皮县迁至境内。
  2、张道□张氏
  初祖张衡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东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3、青凝侯张氏
  初祖张一龙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静海县管辅头迁至境内。
  七、于氏
  《广韵》云:“周武王第三子邘叔,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单为于氏。”
  境内于氏,王村为大户,芦北口于氏出自王村。明永乐二年(1404)于氏初祖于江、于海由山东济南青城县随父经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八、郭氏
  《括地图》云:“夏禹御郭哀”。《抱朴子》云:“禹乘二龙,郭支为御。”《白虎通》云:“武王师郭叔。一说其子号郭叔。此郭姓之始。”《急就篇》云:“齐地有郭氏之虚。盖古国齐灭之,后亦为郭氏。齐有郭荣,或称郭公。一云郭为曹灭,公子配奔周。遂为郭氏。”
  境内郭氏,大户有二,一在北里八口、一在南里八口。
  1、北里八口郭氏
  初祖郭应时,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2、南里八口郭氏
  初祖郭祖,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由山东经山西洪洞至境内。
  九、朱氏
  《黄帝本行记》云:“朱氏,黄帝之后”。《唐世系表》云:“朱出自曹姓,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安之裔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广韵》云:“朱姓出沛国、义阳、吴郡、河南四望。”《姓书》云:“邾,春秋后八世灭为朱氏。又舜臣有朱虎,则朱姓远矣。当从白帝朱宣为氏也。”
  境内朱氏,芦北口为大户,其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初居南里八口,二世祖朱宏于明成化四年(1468)移居芦北口。
  十、杨氏
  《广韵》云:“出宏农、天水二望。本自周宣王少子尚文,幽王邑诸杨,号曰杨候,后并于晋,因为氏”。
  境内杨氏,大户有三,一在芦北口、一在周庄子、一在北里八口。
  1、芦北口杨氏
  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胡楼(王村的村中之村),后其祖杨东楼于明成化四年(1468)移居芦北口。
  2、周庄子杨氏
  初祖杨文树、文枝、文叶哥仨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由河北省刚阳县迁至境内。
  3、北里八口杨氏
  初祖杨自本,于明景泰二年(1451),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十一、刘氏
  《姓氏寻源》澍按:“帝尧娶敬宜氏之女,女皇生长子监明先死,监明之子式封于刘,其后有刘累。”《唐世系表》云:“陶唐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
  境内刘氏,大户有青凝侯、大任庄、芦北口、大寺、李庄子,今仅存有青凝侯刘氏家谱。
  青凝侯刘氏,初祖刘尚武,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十二、魏氏
  《史记》云:“魏之先毕公高之后,高封于毕,为毕姓,苗裔毕万,晋封之魏,为大夫,从其国姓,为魏氏。”《广韵》云:“出钜鹿、任城二望。又〓姓为魏姓者,秦之穰侯魏冉是也。”
  境内魏氏,大户有青凝侯、大寺、南里八口,今仅存有青凝侯魏氏家谱。
  青凝侯魏氏,初祖魏朝海,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河南卫辉府滑县瓦碴庄迁至(东丽区)赤土村,而后部分人员来境内。
  十三、王氏
  《广韵》云:“王出太原琅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北海、陈留,齐王田和之后。东海出自姬姓,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高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者,殷王子比干为纣所害,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等共二十一望”。
  境内王氏,大户有南里八口、李庄子、青凝侯、芦北口、大任庄。今仅存李庄子王氏家谱。
  李庄子王氏,其初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咸水沽,后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王宗冉携家口迁至境内。今芦北口有王氏与宗冉同宗。
  十四、李氏
  《风俗通》云:“李氏伯阳之后”。魏李仲璇修孔子碑云:“其先帝高阳之苗裔,柱史之胤,左车之緜绪。”《唐世系表》云:“李出自赢姓,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城。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时,理徵字得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为李氏”。
  境内李氏,大户有李庄子、南里八口、北里八口、大任庄、芦北口、倪黄庄。今存有李庄子、北里八口李氏家谱。
  1、李庄子李氏
  初祖李富德,于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迁至境内。
  2、北里八口李氏
  初祖李豪、李英兄弟二人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境内。
  十五、黄氏
  《姓苑》云:“望出江夏”。《姓篡》云:“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焦郡皆黄氏望”。《广黄帝本行纪》云:“黄氏,黄帝之后”。《黄溪记》云:“大冥之川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传者黄神王姓,莽后。”
  境内黄氏,以北里八口为多,其初祖黄福利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由浙江绍兴迁至境内。
  十六、石氏
  《广韵》云:“望出武威、渤海”。《春秋公子谱》云:“石骀仲之后。”《急就篇》云:“郑有石癸、石楚、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亦以命族。”
  境内石氏,以石庄子为首户,其初祖石太来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由山东石家林迁至境内。
  十七、傅氏
  《广韵》云:“傅氏本自傅说,出傅岩。以为氏。”《唐氏系表》云:“出姬姓。黄帝裔孙犬由封于傅邑,因以为氏。”《书疏》云:“汉晋世北地灵州傅姓最盛。西羌有傅姓,王莽时之傅幡是也。”
  境内傅姓,以石庄子为最,家谱已失落。境内芦北口、青凝侯傅姓者皆源于石庄子。
  十八、韩氏
  《姓氏寻源》澍按:“韩氏宜出于昌意之子韩流,故尧时有仙人韩终。而姓书皆云周武王之子封于韩,其后为晋所灭,因称韩氏”。《广韵》云:“出唐叔虞之后,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于韩,因以为氏。”
  境内韩氏,大户有二,一在南里八口,一在贾庄子。
  1、南里八口韩氏
  初祖韩亭毓,于明正德十年(1515)由静海县大丰堆迁至陈塘庄,后定居境内。
  2、贾庄子韩氏
  初祖韩信,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由山东盐山博古流村迁至境内。
  十九、陈氏
  《广韵》云:“舜后胡公妫满之后,公子完奔齐为陈氏。今宛立地,出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六望。”
  境内陈氏,大户有二,一在青凝侯、一在贾庄子。今存有贾庄子陈氏家谱。
  贾庄子陈氏:初祖陈义谋,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由江苏陈家疙瘩迁至境内。
  二十、高氏
  《广韵》云:“高,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焉。有高傒又惠公孙灶,子疆亦为高氏。出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五望”。益州太守高颐碑云:“其先出自颛顼之苗胄,裔子逢伯陵,殷汤受命,陵有功,食采齐之(缺)乐邑,世为正卿,氏采建姓。”
  境内高氏,倪黄庄为首户,其初祖高成龙、成凤、成祥兄弟三人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山东芽芽庄迁至境内。
  二十一、谢氏
  《广韵》云:“出陈郡、会稽二望”。《世本》云:“谢,任姓,黄帝之后。”《姓谱》云:“周宣王后父姜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境内谢氏,芦北口为最,其初祖谢承栓,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北平迁居境内。
  二十二、其他姓氏
  1、孙氏
  王庄子为首户,其初祖孙应举于明成化四十年(1504)由山东迁至境内。至三世主孙士进在朝为官,买地百顷,将王氏家族驱至李庄子。
  2、霍氏
  张道口居多,初祖霍旺山,于清乾隆四年(1739)由山东迁至境内。
  3、焦氏
  居大寺、南里八口二村。今存有南里八口焦氏家谱,其初祖焦纯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山东逃荒境内落户至今。
  4、施氏
  清凝侯为首户,初祖施耀如于清道光五年(1825)由张家窝迁至境内。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