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婚嫁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9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婚嫁习俗
分类号:
K892.421
页数:
3
页码:
437-4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青区大寺镇提亲、订亲等婚嫁习俗情况。
关键词:
大寺镇
婚嫁
习俗
内容
解放前,婚嫁习俗较繁琐,主要过程为:
提亲和订亲提亲一般多由男方家长托媒,媒人讲清男女双方年龄、长相、及家庭情况,若女方同意,便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写成贴子送到男方家,这叫“过小贴气男方接贴后便请星相士合婚问卜。若男女属相相克,则不能成婚。
若男方认为可成亲时,男女双方各以“龙凤呈祥”字样的红柬,分别书写男女生辰、年岁和文约,男方将男帖放入木匣,外裹红布,连同彩礼,由媒人送往女家。女方收帖后将女帖放入匣中,由媒人带回男家,这叫“订亲”,又称“下订礼”、“过大帖
送聘礼过嫁妆订亲后,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财物,多是粮食、衣物等。一般穷户事先讲好给几石玉米、几石高粱或多少钱。结婚前,女方将陪嫁品送到男方(也有迎娶时一块带来的),俗称“过嫁妆”。过嫁妆时一般都抬着去,有两抬的,四抬的,最多有十二抬的。若正月结婚必须在腊月送到,送嫁妆的车不许套驴,俗传驴属鬼性,不吉祥。
做被褥送日子结婚前,男方找公婆健在、儿女双全的全科中年妇女2人或4人为新郎新娘做被褥,被角上放些枣和栗子,意为早立子。婚前两三个月内男方要将择定的婚期写成鸾书,由媒人送到女方,俗称“送日子”。女方认定后就不准更改了。俗传改了婚期死婆婆。
其他婚前习俗若新娘父亡、母亡,或父母双亡,出嫁前新娘须到坟前烧纸钱禀告。新娘的衣物须用大红包袱裹好。裹时不得系扣儿,而以针别住。包袱皮若是借他人的,还时在里面装4个苹果,8块糖和脚钱,以图吉利。新娘出嫁的前一天以酒宴招待近族和有贺礼的亲朋好友。婚仪前男女双方都在大门两旁贴大“喜”字,男方贴双“喜”字,女方贴单“喜”字。男方的双喜字在大门上方贴4个,洞房门上方贴4个。多数人家将喜字倒贴,取“道喜”和“喜到”之意。新娘上轿之前扎大红腰带,带子两头各装四元钱压腰,取四平八稳之意。新娘出门时身体不得挨炕沿和门框,如挨了则穷娘家。上轿前喝一口稀饭,咽下半口儿,剩下半口吐在炕席底下,然后嘴里含块糖再上轿。上轿时用红布盖头,并鼓励新娘大声痛哭,意为把金豆子掉在家里。
接亲 接亲时男方要带一提匣,内装“四彩礼”,四彩礼为哪些东西,各村大同小异。
1、“剃骨肉”,即用四根相连的筋骨及肉。取母女分离如肉之离骨之意。
2、“宽心面”,即自擀的宽面条儿,取让女方母亲放宽心,女儿嫁后不会受气受罪之意。
3、4个苹果,取四平八稳,万事遂心之意。
4、麦麸少许,意为有福享。
有的村不放剔骨肉,而放4斤肉,叫做离娘肉,不放麦麸,而放40个馒头,取“发家致富”之意。
接亲时男方请一对夫妇(一般是兄嫂或叔婶)为娶门亲,女方也由一对夫妇为送门亲。
迎亲 接新娘的轿或车入村后,男方出门迎接,新娘到婆家门前,男方有人把大门插上,隔着门缝问新娘是大脚还是小脚,女方有人答是小脚后方给开门,此举谓之“拦门”。新娘跨进大门后,有人把一块糖填入新娘口中,谓之“甜头儿”。女方一干人入室,男送客可在洞房稍坐,并把娘家灯点着,此灯一亮,不准熄灭,直到次日清晨为止。女送客及新娘绝对禁止入洞房。拜堂之前,一般闲杂人员尤其是不全科的人禁止入洞房,以防晦气冲散了喜气。
背桶子、挂门帘 女方送客中有位10岁左右的男童,给新娘背尿桶子。凡新娘陪嫁之物,下车时都要由男方接过来,尤其这背尿桶子的更不可慢待。如若不接或接得迟了,背桶子的男童就有权掀开锅盖,把桶子放在吃饭锅里,给男方造成很大的难堪。挂门帘者多由新娘的妹或侄女担任,进门后,将新娘带来的门帘挂于洞房门口。背桶子的,挂门帘的都会得到新郎及新郎父母的赏钱。
拜堂 转天按择定的时辰拜堂。拜堂时桌上供天地神像,摆弓、箭、斗及果、酒、香、烛等。旁边贴大双喜字,新娘的腰中揣上铜镜。新郎新娘以跪叩礼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毕,引新娘入洞房,新郎用秤钩将新娘的红盖头布钩下来。忙活人端上4个煮熟的饺子,让新娘吃掉4个饺子的尖儿,然后由新郎把4个饺子全部吃掉。此时有人问新郎是生是熟,新郎必须答“生”,取“早生贵子”之意。若答错了,就会引起一场笑话。
闹洞房 洞房花烛夜入寝前,有闹洞房逗媳妇的习俗。有的村分大小,即不许长辈逗,有的村3天不分大小。入寝前由嫂子们给焐被,从进门到结束处处念喜歌,说逗笑的话。如进门时说“一撩门帘把头抬,天上的凤凰飞进来”,或说“连生贵子跟进来”、“屋里坐着个狗尿台”。扫炕时说“新笤帚,扫新炕,两口子睡觉别尿炕”或“问问新娘犟不犟”。还有“头上摆碗水儿,两口子睡觉嘴对嘴”、“奶奶拿个墩儿,明年抱个孙儿”、“姑姑拿个盆儿,明年抱个侄儿”、“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儿”、“铺得厚,盖得厚,小两口儿睡觉肉挨肉”。焐完被子后,叫一两个小男孩在床上滚一滚,谓之“滚炕席儿”,取“生男孩”的吉利。
坐三天 新娘到男方家后,要盘腿坐3天。3天内不许出门,不许上厕所大便,所以新娘婚前在娘家多吃些鸡蛋之类的营养品,到婆家只喝点水,不吃饭,以便闯过这一关。
婚后的习俗 拜堂的第二天全家人吃合子,第三天吃喜面,新娘先到祖茔拜祖,后到本族各家拜认长辈。第四天回四(有的回六,回九情况不一),即新郎新娘到女方家拜见长辈。返回时不得等到日落,俗传“日落回家,婆婆眼瞎”。婚后第二天,女方一干人来男方家认亲,男方设宴款待。婚后第三天,娘家来送瓶梳头油或香油。一个月后许可住娘家,一般是娘家来人接。头趟家准住10天,二趟家准住9天。俗称“十加九,越过越有”。住头一趟家见娘家长辈要问好,回到婆家时见长辈也要问好。住娘家期间,新娘要为公婆等家里人多做些鞋袜。新婚后第一个清明节,新娘须到外人家躲一天,除了娘家之外在什么亲戚家都行。
其他婚俗 解放前还有娃娃亲、童养媳和指腹为婚的。民国以前还有冲喜亲和鬼作亲的。冲喜亲是指男方在病中迎妻过门,以驱“邪气”,拜堂时由病人的妹妹代替,婚后多以男亡女寡告终。鬼作亲是指订婚后男方死亡,女方被迫与其鬼结婚。拜堂时有的新娘怀抱着公鸡、有的怀抱着木扁担。婚后女终生守寡。鬼作亲的另一种情况是:张家死儿,李家死女,双方同意,将男女尸体合葬,结为所谓的阴间夫妻,因此也叫做“结阴亲”。
传统婚姻也有男到女家的,谓之“招养老女婿”,有的男方改姓,有的不改姓。情况不一。
历史上男方丧妻后可以再娶,不受社会舆论责备,女方丧夫后则不得改嫁。民国时期对此有所宽容,但寡妇改嫁时,进门前必先搂搂树,然后有人用布带子牵着走进门,进门要迈火。带来的孩子不能从门口进院子,要从墙头上爬过去。
解放后,公布了《婚姻法》,废除了封建包办婚姻,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提倡男女自由恋爱结婚。但封建包办婚姻和一些旧婚俗时有抬头。多年来境内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和婚事简办。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对此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建立了红事组织,订立了奖罚制度,使婚俗为之一新。
60年代以来,订婚不要彩礼,拍订婚照或举行小型订婚宴者居多,结婚仪式逐渐趋于简单化和多样化。婚仪不讲排场,一天之内就将婚礼及认亲活动全部结束。旅游结婚则更为简便,青年男女领取结婚证后到别处玩一天,回家后自家吃顿喜面就完事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常在节日期间为成批的青年男女举行集体婚礼。至于冲喜亲、鬼作亲、娃娃亲和童养媳早已绝迹,历史上一些歧视妇女的旧婚俗也荡然无存。
附:旧县志所载烈女
天津新县志载
邢氏:孙克显,大任庄,嘉庆年间二十一,夫亡守节五十余年。
刘氏:张茂林,门道口,光绪年间二十五,夫亡守节。
李氏:张宝希,门道口,光绪年间二十六,夫亡守节。
吴氏:郭文德,门道口,光绪年间二十六,夫亡守节。
中华民国十八年静海县志载:
青凝侯牛星三妻牛张氏,二十五,夫亡守节。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提亲和订亲
相关专题
送聘礼
相关专题
做被褥
相关专题
接亲
相关专题
迎亲
相关专题
背桶子、挂门帘
相关专题
拜堂
相关专题
闹洞房
相关专题
坐三天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