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敬老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敬老院
分类号: D632.1
页数: 1
页码: 4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8年,境内建立敬老院,对孤寡老人实行集中供养。1981年,门道口北建大寺公社敬老院,收养孤老户。1990年,敬老院兴办第三产业,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条件。1993年,敬老院实现由收养型向康复型的转变。1995年,入院老人平均各项开支提高到2500元。敬老院通过开展“争创文明敬老院”达标活动,不断提高办院水平和服务质量,1992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敬老院。1995年,敬老院院长为苗雨田。
关键词: 大寺镇 社会福利 敬老院

内容

1958年10月,境内人民公社化,大寺、大任庄、芦北口、张道口建起了敬老院,对孤寡老人实行集中供养。1961年随集体食堂陆续解散。
  1981年3月,在门道口北建大寺公社敬老院,占地面积5.5亩,建筑面积334平方米,有工作人员4名,院长霍德明。
  建院后遵照“以养为主、文明办院、敬老养老”的办院方针,收养孤老户7人。1990年以来,敬老院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先后办起了电器维修、副食商店等经济实体,所得利润全部用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条件。
  1993年,敬老院实现了由收养型向康复型的转变。是年有孤老户32人,各居室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并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购置了电视机、象棋、军棋、扑克等,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年集体供给现金4.8万元。1995年,入院老人共8名,平均各项开支由1993年的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2500元。
  建院以来,通过开展“争创文明敬老院”达标活动,使敬老院办院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1992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敬老院。1995年,敬老院共有工作人员5名,院长苗雨田。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