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4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
页数: 14
页码: 377-3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的体育历史、机构与设施以及学校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大寺镇的体育活动历史悠久,自明代起就有各种健身活动。解放后,体育活动更为普遍,运动项目不断增加。在机构与设施方面,从1953年开始,境内各乡设专人负责体育工作,后来逐渐演变为文教卫生委员会、文教卫生组、文化站等机构负责体育工作。场地设施也得到了不断改善,从最初的土质篮球场到后来的标准足球场和柏油篮球场等。在学校体育方面,解放后,学校体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推行《天津市体育教学大纲》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等。大任庄小学还建立了体育学校,并在棒球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 大寺镇 体育历史 机构设施

内容

境内体育历史悠久,自明代起民间就有踢毽子、跳房子、打尜、摔跤、举砘子等健身活动。
  清光绪年间,芦北口、大任庄、青凝侯、门道口等村建有业余武馆。
  民国年间,著名武术大师韩慕侠在芦北口等村传授武功,培养了赵云标等一代武术名人。
  解放后,体育活动更为普遍,运动项目不断增加。1958年开始,境内掀起体育运动高潮,开展了田径、球类、举重等群众性体育活动。1970年始,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田径运动会。198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农民乒乓球比赛。1984年,举办了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1985年始,每年举办一次农民象棋比赛。1986年至1989年,连续4年举办青年足球联赛。1990年4月,国家体委派员来境内检查体育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1995年,境内共有市级、国家级棒球运动员4人,国家三级田径运动员3人。代表市参加国家及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少儿棒球队1支。体校1所。中小学及农民各类运动队55个。全镇常年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1.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一、机构
  1953年7月,境内各乡设专人负责体育工作。
  1954年3月,各乡设文教卫生委员会兼管体育工作。
  1969年7月,大寺公社将原文教卫生委员会更名为文教卫生组,仍负责境内的体育工作。
  1980年10月,成立大寺公社文化站,体育工作归文化站负责,站长敖承容(兼)。
  1995年,镇文化站共有工作人员2名,站长吕效。
  二、场地设施
  解放初期,境内场地设施简陋,体育器材短缺。除有少数足球、篮球和跳绳外,无其他器械。各小学校的篮球场地很不规范、篮球架为自制品,一根木桩一块板,俗称“苍蝇拍”。
  1958年10月,境内掀起体育跃进高潮。是年,共建土质篮球场12个;乒乓球室8个;200米田径场3个。各小学还添置了杠铃、鞍马等体育器材。
  1964年,境内篮球运动十分活跃,各大队都建起了篮球场,其中简易灯光球场5个。
  1970年,大任庄小学修建“三合土”篮球场1个。
  1973年,大寺中学建400米田径场1个,内设1个足球场和2个篮球场。1985年又建起了境内第一个柏油篮球场。
  1987年,大寺村修建标准足球场1个。
  1995年,全镇共有篮球场20个;足球场7个;乒乓球室37个;200米田径场6个、400米田径场1个。常用体育器械配套齐全,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第二节 学校体育
  1945年,境内王村初级小学、大任庄小学开设了体育课,内容有徒手操、球类等。
  解放后,学校体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3年开始,推行《天津市体育教学大纲》。是年,各校初、高年级每周设2节体育课,并试行《体育锻炼标准》。
  1954年,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简称《劳卫制》。
  1957年4月5日,大任庄联校30名体操运动员参加了西郊区小学春季体育运动会。
  1962年,各校增设了儿童广播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体育教学被军事训练所代替。
  1970年,大任庄小学组建了境内第一个小学生乒乓球集训队,教练员邢纪生,有队员10人,每天训练2~3小时。是年,各校普遍开展了球类、田径运动,并于4月9日至10日,举办了大寺公社第一届中小学军体运动会。除田径项目外,还设有急行军、防空演习等军事项目。此后,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1971年,各校增设了广播体操和眼睛保健操活动。
  1973年,再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校普遍建立了田径队、篮球队和乒乓球队。
  1979年开始,贯彻“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2节体育课;1次早操、1次课间操;2次课外活动)。并开始举行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
  1985年,境内王殿军入选国家少年棒球队。于7月赴日本参加第三届亚太地区少年软式棒球锦标赛获亚军。1987年,王殿军再次入选国家队,在第五届亚太地区少年硬式棒球锦标赛中获冠军。至1990年,李家强、韩家江、高德金先后入选天津棒球队,并在历次比赛中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
  1988年7月,境内推行10~14岁体育战略,并在大任庄小学建立了体育学校,校长王立新,主教练邢纪生,教练员冯长森、柳彩军,共有运动员28名,均由各校选送。经费由区、乡、村三级筹措。每天训练2~3小时。
  1990年5月,大任庄小学成立少、幼两个棒球集训队,教练员邢纪生、梁俊杰,共有队员30人。1993年开始参加市及全国性比赛。至1996年共夺得1次国际邀请赛亚军、1次全国冠军、1次全国亚军、1次全国第四名、2次全国第五名和2次天津市锦标赛冠军。
  1993年,全乡参加体育运动训练标准测试人数80人,达标54人。
  1995年,境内各中心校、大寺中学共7所学校有各类运动队26个,其中田径队7个、篮球队7个、足球队6个、乒乓球队5个、棒球队1个,队员总数564人,学生常年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100%。
  表16—1
  大寺镇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最高记录第三节 农民体育
  一、武术
  境内武术始于明代,至清末已相当盛行。主要是拳术,兼练刀、枪、剑、戟等器械。清光绪年间大任庄、芦北口、南里八口、青凝侯、门道口设有业余武馆。这一时期,境内武术名人主要有赵永顺、张茂春、李全和、霍文会、马俊、梁八等。
  民国年间,芦北口的赵云标拜著名武术大师韩慕侠为师,苦练武功,至解放前夕,武艺超群,成为形意门派的一代传人。这一时期,境内其他武术名人还有范用珍、王昆生、南正民、马瑞洪等。
  解放后,武术这一传统的体育项目更为境内人所喜爱。50年代,高洪斌在倪黄庄开办武术班,至今收徒逾百人,传授形意拳。70年代,柳春德在大任庄收徒30余人,传授八技。90年代,王昆生在南里八口办武术训练班,收徒20多人,传授少林武功。
  1995年,境内武术门派主要有:形意、八卦、太极、迷宗、少林、六和等,爱好者100余人,其中较著名的有宋富山、吴吉英、高德来、王立和、孟凡亭、柳彩发、张振行、韩士运、王金玉、张冠利等。
  二、棋类
  境内棋类活动始于清代,以象棋为主,还有“顶牛”、“打虎”等民间棋类。
  解放后,棋类活动非常活跃,种类也越来越多,除象棋外,还有围棋、跳棋、军棋等。
  1985年开始,文化站每年举办一次象棋比赛。
  1990年,大寺乡象棋代表队在西郊区农民“治富杯”象棋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
  1995年,境内棋迷达2500多人。其中象棋爱好者多达1800余人,著名象棋高手主要有:李志泉、李盛海、王焕如、石庚奎、吕春发、柳春松、范培金、范用俭、范善波等。
  三、田径
  1958年6月,境内各乡分别组织了“马拉松”长跑活动。
  1981年,大寺公社田径代表队在西郊区全民运动会上,获男子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4年4月15日,大寺乡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在大寺中学隆重开幕,共有19个田径代表队的153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大会共设13个比赛项目。芦北口、石庄子、大寺3村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一、二、三名。是年5月,在西郊区农运会上获田径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1988年3月,乡文化站举办1500米长跑竞赛活动,有16个单位的98名运动员参加,乡机关、青凝侯、大任庄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是年8月,大寺乡田径代表队在西郊区农民田径选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90年9月18日,乡组织了“接圣火、迎亚运”长跑活动,参加者3000余人,全程15公里。
  四、球类
  1、篮球
  境内篮球运动始于50年代初,当时设施简陋,赛事很少。
  1958年,境内兴起篮球热,各大队都成立了篮球队。并经常进行友谊比赛。
  1960年,各篮球队陆续解散。1963年开始逐渐恢复,至1965年,赛事频繁。这一时期,实力雄厚的队主要有芦北口、李庄子和大任庄。
  1969年至1981年,篮球运动在境内出现第三次高潮,1972年,公社篮球代表队夺得全区农民篮球赛男篮冠军。1973年屈居第二。1981年重新夺魁。
  1995年,境内有篮球队8个,多在农闲时组织活动,并经常举行友谊比赛。
  2、乒乓球
  境内乒乓球运动始于50年代末,至8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
  1980年,有农民乒乓球队3个。1982年发展到10个。是年,文化站举办了大寺公社首届农民乒乓球比赛,大任庄队夺得男、女团体冠军,并包揽了全部单打项目的前三名。是年,该队参加了全区农民乒乓球比赛,荣获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单打冠亚军。此后,文化站每年举办一次乒乓球比赛,促进了境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1985年,乒乓球队发展到15个。是年起至1988年,大寺乡乒乓球代表队连续4次代表西郊区参加市级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
  1994年5月,文化站举办了“迎世乒全民乒乓球大赛”。参赛单位12个,运动员45名。大任庄获男、女团体冠军,梁广义、赵树英分获男、女单打冠军。
  1995年,境内有农民乒乓球队17个,爱好者1000多人。
  1996年7月,镇乒乓球代表队代表西青区参加全市农民乒乓球比赛荣获男子团体第四名。
  3、足球
  1985年,境内农民足球运动蓬勃兴起,各村、厂纷纷成立足球队,各队之间自发组织友谊比赛。
  1986年,境内有足球队24个,队员480多人。农闲时节,各村的稻场、麦场都成了足球场。文化站因势利导,于是年9月28日举办了首届青年足球联赛。至1989年共举办了4届,使境内足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1990年起,足球热开始降温,至1995年,境内仅有农民足球队2个。
  4、台球
  解放前,芦北口吕凤祥在市内为职业选手,1962年参加全国台球锦标赛获亚军。
  1986年开始,境内台球活动盛行,是年经营者20人,球台40多张。
  1987年,台球经营者增至100多人,大、小球台在村口路边随处可见,达200多张。少数人以台球为赌具进行赌博活动,赌徒多为青壮年人。是年3月,文化站发出《关于台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台球管理、发证及惩罚等事项做了详细说明,加强了管理。
  1989年起,台球数量逐年下降,并从路边转入室内。至1995年,台球经营者10人,球台21张。参加活动的人数大量减少。
  第四节 体育比赛
  50年代末至60年代,农民体育比赛以篮球为主,多为自发性比赛。学校以田径为主,每年以校为单位自行组织。70年代初开始,境内各种比赛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1952年至1995年,境内共举办乡(镇)级运动会及各种比赛88次,参加区级比赛52次,参加市级比赛20次,参加全国比赛6次。国际比赛1次。主要项目有篮球、乒乓球、棒球、足球、武术、田径等。
  第二章 卫生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953年7月,境内各乡设专人负责卫生工作。
  1954年3月,各乡设文教卫生委员会。
  1969年7月,文教卫生委员会更名文教卫生组。
  1971年2月,文教卫生组撤销,卫生工作由政办组负责,并在卫生院设专职机构,具体负责境内卫生。
  1979年10月,成立卫生组,负责人马富昆。
  1980年8月,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大队建卫生检查领导小组。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