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广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广播
分类号:
G22
页数:
2
页码:
361-36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某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广播发展情况。广播站的建设经历了从业余宣传员到建立广播站,再到小喇叭入户的过程。节目内容也逐渐丰富,包括自办节目和转播其他电台的节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播线路出现故障,乡广播站被迫采取发放录音复制带的办法进行广播宣传。
关键词:
电视事业
广播事业
电视工作
内容
—、广播站
解放初期,各村设有业余宣传员,持纸筒站在房顶上喊话,大村要设若干个传送点,一句句接力式传送,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各家各户。
1958年2月,大任庄乡购50W扩大器1台,建立了境内第一个广播站。1959年3月,以大任庄、大寺、大芦北口为中心建管理区广播站,总输出功率为1500W。
1962年,以管理区广播站为基础,分别在大任庄、大寺、大芦北口建立大队联营广播站。
1963年1月,管理区建置撤销,队办广播站正式形成。1969年10月,成立大寺公社广播站。主要设备有前级机1台,L-601型盘式录音机1台。播音员由电话站话务员兼任,通过电话线路向各大队输送广播信号。
1972年,广播站随公社机关迁址。是年,区拨500W电子管扩大器1台,广播线路改为专线,全长24.5杆公里。
1983年,乡广播站对原有线路进行了更新改造,架设北5村(大任庄、周庄子、倪黄庄、张道口、门道口)广播线路6.5杆公里,并将南里八口、北里八口、贾庄子3个村的12号线更换为8号线。是年,新增800W扩大器1台,安装高音喇叭38个,输出功率达到2250W。
1984年,实现机房与播音室隔离。
1991年,对原播音室进行了改造,并将单项输出改为多项输出。时境内有村级广播站15个,总输出功率为5525W,广播线路31杆公里。有专用广播室15间、录音机15台、高频喇叭125个。
1994年下半年以来,广播线路多处发生故障,修复工作进展缓慢。至1995年9月,乡广播站被迫采取向各村发放录音复制带的办法,以解决乡级广播站的广播宣传问题。
二、节目
1958年,建站初期,每天早、中、晚播音3次,每次30~60分钟,除定时转播中央台和天津台节目外,每晚自办节目20分钟,内容主要是农事方面的报道。
1962年7月,每天早、晚2次转播区站节目。
1970年开始,公社广播站每2天录制1套节目,主要内容是报刊、杂志、境内新闻及文艺节目;大队广播站除按时接收区、社节目外,每天1套自办节目。是年起,公社广播站建立了通讯报道队伍,丰富了播音内容。
1983年开始,乡广播站每天制作1套节目,主要栏目有“本乡生活”、“文艺天地”、“专题报道”、“为听众服务节目”等。是年,全乡有通讯报道员17人,共采稿件352篇,被报社、电台采用3篇。1985年,增设了“政策与学习”、“致富信息”栏目。是年乡广播站获区自办节目二等奖。1986年至1989年连续4年获得一等奖。
1991年,乡广播站开辟了“企业之声”、“热门话题”及“我们身边的新鲜事”等栏目。是年共采稿675篇,市电台采用3篇。
1994年以来,乡广播站各专题节目陆续取消。1995年开始,根据形势需要,录制磁带,由村播放。
三、小喇叭入户
1955年3月,境内首次推行小喇叭入户工作。除青凝侯外,14村共安装小喇叭1791个,占总户数的85%。
1965年5月,再次推行小喇叭入户工作,每1~3户安装1个舌黄喇叭,境内共安装小喇叭2186个。
1984年7月,第三次推行小喇叭入户工作,首先在大任庄、门道口进行试点,共安装小喇叭1320个。至1995年,小喇叭推广工作不仅无进展,而且连已经安装的小喇叭也所剩无几。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