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民间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间艺术
分类号:
J193
页数:
2
页码:
354-35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某个地区的剪纸、编织、魔术、杂技和泥塑等民间艺术的发展情况。剪纸方面,介绍了剪纸的历史和品种,以及解放后的继承和发扬情况。编织方面,介绍了编织的历史和品种,以及不同时期的编织情况和现状。魔术、杂技方面,介绍了魔术、杂技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高玉芳等艺人的传承情况。泥塑方面,介绍了魏国璋等人在青凝侯小学成立业余兴趣小组学习泥塑艺术的情况和主要作品。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文化
文化艺术
内容
一、剪纸
解放前,境内就有春节贴窗花的习俗。剪纸艺人们除自剪自用外,余者到集市销售。平时,剪、刻种类有花、鸟、鱼、虫等用于枕头花、鞋样子;逢年过节或吉庆日则有福字、喜字、财神爷、聚宝盆、肥猪拱门、年年有余等。
解放以后,剪纸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品种越来越多。1980年,举行大寺公社首届剪纸比赛,征集作品200余幅,这一时期,大任庄孙凤兰的剪纸作品颇有盛誉。90年代初,剪纸爱好者又以人文景观为题材,创作了一批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精品,开拓了创作领域,较著名者有柳彩军等。
二、编织
明朝初年,境内就以柳条、芦苇、秸杆等编织炕席、背筐、鱼篓、草帽等生产、生活用品。明万历十五年(1587),境内农民以麦杆为原料编织工艺品,在峰山庙会上出售,品种有牛、马、鸡、鸭、花篮、轿子等。50年代中期,因庙会被禁,编织量逐年减少,今已失传。
50年代初始,境内以稻草为原料打苫子、草帘、草绳等自用或出售。1965年,芦北口建编织厂专门编织“提篮”出口日本。70年代,大寺供销社组织境内农民以紫穗槐等编织筐、炊帚等。
80年代至今,境内人以塑料包装袋编篮子,除自用外,余者到集市销售。
三、魔术、杂技
境内魔术、杂技始于60年代初。艺人有高玉芳、刘兰亭2人。刘兰亭以戏法见长,高玉芳则集戏法、魔术、杂技于一身。1953年,高曾拜著名魔术大师孔熙胜为师。1976年,西郊区文化局以高玉芳为主组建西郊区魔术杂技团,在本市及吉林、河北等地演出。该团于1979年解散。
1976年至今,高玉芳在境内外收徒20余人,传授魔术、杂技艺术。其子女随父学艺,亦各有所长,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之家。
四、泥塑
1992年,青凝侯小学教师魏国璋在该校成立业余兴趣小组,系统学习泥塑艺术,有学员10人,主要作品有武松打虎、县宫等20余件。1993年小组解散。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人物
庄孙凤兰
相关人物
柳彩军
相关人物
高玉芳
相关人物
刘兰亭
相关人物
孔熙胜
相关人物
魏国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