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织
分类号: E158
页数: 2
页码: 330-331
摘要: 本文讲述了青凝侯村在不同时期的民兵组织建立和发展情况。在解放初期,青凝侯村就开始建立民兵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兵组织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在全民皆兵的时期,青凝侯村也积极参与,建立了民兵师。此后,青凝侯村的民兵组织逐渐规范化,成为企业管理和奖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民兵 预备 役部队 人民武装

内容

1948年12月,境内全部解放,各村先后建立民主政权,民兵组织也相继建立。1949年建起民兵组织的有青凝侯和大芦北口,青凝侯有民兵24名,大芦北口有民兵12名。其他村民兵组织分别于1950年、1951年和1952年建立。
  从1950年起,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18~25岁的为基干民兵,其余为普通民兵。同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将民兵年龄改为18~46岁。
  1953年,境内建有6个乡,每乡均设1名武装干部,负责民兵工作。
  1958年8月始,大搞全民皆兵,东风人民公社建民兵师,下设野战、地方、后勤3个团。各团分别按8~12人为1班,4班为1排,4排为1连,4连为1营,4营为1团进行编制。60岁以下的男女公民皆为兵员,生产队改称连队,实行生产军事化。
  1962年5月,境内大芦北口、大任庄公社党的基层组织中设立武装委员,专管民兵工作。
  1977年9月20日,建大寺公社武装部,部长安维元,并在全社20个单位(15个生产大队、5个社办厂)都健全了民兵组织。共有民兵5203人,其中,基干民兵4106人,武装基干民兵1097人,战时兵员动员对象940人。全公社为民兵团,下设一个民兵营,18个民兵连,157个民兵排,405个班。公社成立了1个武装基干营,下设14个武装基干连,战时兵员动员对象组成4个特别连。另外还成立了1个“七·五”无后座力炮连,2个“二·八”迫击炮排和1个通讯排。
  198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预备役二师六团三营在本乡建立。营部设在乡武装部。人员分布于本区的3个乡和1个市局化工厂(大寺乡、王稳庄乡、李七庄乡、振华毛纺厂),其中大寺乡设有1个步兵连和1个“八·二”无后座力炮连,共84人。
  1987年,各乡办厂把民兵班排列入车间班组,将民兵组织纳入企业。车间主任、组长任民兵排长、班长。村办企业也将民兵编入厂中。为充分发挥民兵在企业中的作用,把民兵活动列入企业管理和奖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1988年,为实现民兵管理工作规范化,完成了健章健制、建册及表格化统计工作。设有民兵干部、基干民兵、普通民兵、预备役军人、退伍军人及专业分队人员花名册,目标保卫示意图,快速动作集结联络网,民兵、预备役编制序列表,民兵数质量统计表,预备役人员档案,兵员卡片等。
  1990年1月,预备役六团决定,撤销八·二无后座力炮连在本乡的建制,改建制于南河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