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民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人民武装
分类号: E158
页数: 2
页码: 328-329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青凝侯村在不同时期人民武装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主要活动和影响。这些人民武装包括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津沽支队、渤海军分区二十一团等,他们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当时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该地区也有不同的驻军,执行不同的任务。
关键词: 民兵 预备 役部队 人民武装

内容

一、抗日战争时期
  1943年初,中共津南游击队30余人,奉冀中第八军分区之命,进驻青凝侯村,在周围一带村庄开展抗日活动,1943年7月13日撤出。
  1943年6月,以冯景泉为首的武工队在老君堂、青凝侯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并经常打击日本侵略军。
  1943年8月,津南支队特派员梁永泰率手枪队40余人,来到津盐公路两侧地区,在大芦北口、老君堂等地进行抗日活动。
  二、解放战争时期
  津沽县在青凝侯成立之后,于1945年11月,天津工委派2个连与津沽县警卫班合并,组成津沽支队,共300余人,经常在境内活动。政委刘镜心(兼),支队长储国恩。津沽县撤销后,改为津南支队。1947年12月,改编为渤海军分区二十一团,储国恩任团长。
  津沽县时期,还有一区队和二区队在境内活动。
  1947年3月初,津郊区武工队和津沽武工队成立,津郊武工队政委殷增元(兼),副政委张裕普,队长沈金钟。津沽武工队政委佟泽民(兼)、队长冯长发(后为李明)。津沽区、津郊区更名为大芦北口区、砖垛区后,改称区小队。
  在境内活动和战斗过的人民武装还有三十七团、三十八团、津南县县大队、渤海军分区津沧中队二分队等。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包围天津时,境内各村都驻满了军队。在王村西,靠津盐公路一侧,设立了支前物资供应站,占地40余亩。在大任庄、大寺设立了伤病员临时救护转运站,亦称战地医院。此时大任庄还住有国民党“拍呱队”2个连(因他们手中都没有枪,故群众称他们“拍呱队”)。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天津解放以后,渤海军分区二十一团的1个连进驻大芦北口,1个多月后撤走。
  1957年至1959年,大芦北口和青凝侯各驻空军三六四〇部队探照灯排1个,执行防空任务。
  1965年,大任庄、门道口各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部队1个连。
  1967年至1970年,“假山国防工程”部队1个营驻大芦北口、石庄子、王庄子、李庄子。
  1968年9月至1973年,大任庄驻1个空军探照灯排。
  1970年3月至199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一四舟桥部队的1个连在卫南洼农场以东至津港运河一带建立农场,占地4000余亩。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景泉
相关人物
梁永泰
相关人物
刘镜心
相关人物
储国恩
相关人物
殷增元
相关人物
张裕普
相关人物
沈金钟
相关人物
佟泽民
相关人物
冯长发
相关人物
李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