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旧军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旧军队
分类号: E122
页数: 2
页码: 328-329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大芦北口村在不同时期驻军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主要活动和影响。这些驻军包括日伪军、国民党军队等,他们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当时的社会治安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军队 大寺镇 军队编制

内容

一、日伪军
  1937年11月,日军佐藤部派一大队进驻大芦北口村。在村北设有调堡,并在村北建造了1座日本建设总署。依靠该村地主分子,建立伪保甲制,对群众横征暴敛,并经常骚扰周围一带村庄。
  日军刚进村时,在村中鸣枪、抢鸡、抢鸭、掳掠妇女。一些妇女集中在于德润家,日本鬼子要进房强奸,被一日本翻译劝阻,后得知这一日军翻译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一次,1名日本士兵在大街上追赶一名妇女,被村民于文会拦截制止,日本士兵要向于开枪,于瞪起眼,用手拍着自己的脑门说:“你朝这儿打,我不怕!”鬼子放下枪,伸出大拇指说:“你是中国人的这个”。
  1943年以后,芦北口驻有伪军1个班。日夜守在日军修建的碉堡里。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时撤离。
  二、国民党军队
  民国前期,大芦北口村曾驻国民军1个排,30多人,装备一律是步枪。
  1946年4月,国民党为固守天津,在天津外围设立第二道防线,首先派十六军1个团攻打并驻扎在大芦北口,后退出,又由新二军1个营进驻大芦北口。
  1946年5月(农历四月下旬),牟廷芳的九十四军1个连来大芦北口换防,后由林伟俦的六十二军九十五师某团三营换防。1947年下半年至1948年,先后在大芦北口驻九十四军1个营、六十二军的1个营,后改为连。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驻大芦北口后,强迫百姓为其修建大碉堡4个,挖护村河1道,还砍尽周围一带村庄的树木做桩,架铁丝网和篱笆墙。其武装一律美式,班配备轻机枪1挺,排设迫击炮1门,连有重机枪1挺。他们在村南津盐公路西侧(现西青水利局第二排灌处西)建了l道防御工事,设有碉堡和战壕等。
  这一时期,中共地方武装,经常攻打大芦北口,小的战斗每三两天就有一次。中共武装于夜间派两三名战士至大芦北口村外,放几枪,扔几颗手榴弹,转头就回,国民党军队就会枪声大作。以此骚扰、消耗和麻痹国民党驻军,为中共武装打大仗创造有利条件。
  1946年至1948年,大芦北口村还驻有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特务谍报八连。本地参加此组织者有20余人。这是个秘密军事组织,专门从事搜集中共军事情报活动。
  1946年至1948年,大芦北口村还驻有国民党中统局天津经济调查站,下设4个调查组。其主要任务是封锁由天津运往解放区的物资,并以“禁运”为名,在津盐公路上设卡,肆意抢夺过往车辆和行人的财物。1947年至1948年间,迫使中共解放区的行人和车辆,绕道青凝侯往来天津,在青凝侯的土道上,整日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1947年至1948年6月,大寺村驻有国民党公安三连和四连。1948年,天津保警第七中队三分队40余人,虽驻地在灰堆,但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境内各村,其武器装备是轻机枪3挺,掷弹筒3门,步枪33支。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人物

牟廷芳
相关人物
林伟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