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旧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8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旧武装
分类号:
K26
页数:
2
页码:
327-32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民团、自卫团、还乡团、保安队和其他匪军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主要活动和影响。这些武装力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当时的社会治安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民团
自卫团
近代史
内容
一、民团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乱以后,南乡土匪常来境内搔扰。各村为防匪患,均摊钱买枪,成立民团,实行联防,一处发现匪情,四处出击。时峰山庙乡14村联防;峰山庙乡与青凝侯、大泊、大侯庄、小孙庄等十几村联防。倪黄庄民团自己造子弹,并因事故炸死1名团丁。
1937年闹大水后,南乡土匪窦同义(外号大老窦),率队乘船来本乡各村掠夺时,被民团击败。民团乘船追至芦洼,窦落荒而逃。过后窦增兵前来报复,时正值秋收季节,当地百姓都不敢下地收秋。后经人出面说和,各村民团交出所有枪支,并送了礼,窦才罢兵而去。此后窦对境内的骚扰从未终止,致使百姓日夜不宁。据传,窦氏哥俩儿系外地人,原在境内李庄子卖短为生,后起兵为匪。窦在天津沦陷后,于南乡众匪首中坐了头把交椅,一时成为津南的“东霸天”,后充当了日本侵略者的走狗。
同年,闹大水后,大孙庄的土匪万连玉率队乘船到青凝侯,由于匪徒的船只用布蒙着,村民不知底细,到了村边匪徒们亮出了武器。民团抵挡了一阵子,匪徒打进村,将各户的麦子抢走了大部分,装满了两大对槽。匪徒在村中还打死了刘茂安、刘德明、刘广友的妹妹、孙文仲、张恩珍的父亲等5人,打伤致残的有孙茂合夫妻、王士元等6人。张恩珍的父亲被土匪打死后,13岁的张恩珍找了块破席头,将父亲的尸体裹了,放在村东三官庙台上的水坑里。第二天起了大风,尸体被大水飘走,尸骨无存。二、自卫团1938年至1945年,民团改为自卫团。本乡和邻乡共有3个自卫团分队。第一分队是峰山庙乡,第二分队是蔡台子乡,第三分队是广发窑地。其性质、任务是充当日军走狗,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在卫南建立日本的“模范治安区”。第一分队长是汉奸侯长德,率众13人,持长短枪19支,其活动范围在大任庄以北、以西及津盐公路一带村庄。
三、还乡团
1946年3月初,峰山庙乡14村(即现在本镇津淄公路东14村)的反动地主、伪政权上层人物及奸特分子,背着津南县八区政权,在灰堆成立了自卫团。利用从百姓中搜刮的民脂民膏,购置了步枪、自动步枪、机关枪、手枪等70余支,六○炮1门,聚众120余人。同年3月底,奉天津县令将乡、村自卫团编为“义勇壮丁队”。后大芦北口、大寺一带的“义勇壮丁队”被津南支队击溃。1946年5月,流亡在津的反动地主和兵痞,二次组织“义勇壮丁第二大队”,亦称还乡团,以后改称常备队和游击队。由伪副乡长沈治丰任大队长,下设中队和分队。专门从事反共反人民的武装还乡活动。
与此同时,各村相继成立了联防自卫队,大村自建,小村联建。村民按18~40岁入册,每日轮流持枪守夜,发现情况,击鼓为号。由于建队时一般是中等户出钱,穷户出人,所以当地百姓有“收了粮食归保长,养活了儿子归老蒋”之说。
四、保安队
1948年5月,常备队(亦称游击队)改编为河北省保安十四团三营十二连。团部设在国民党天津县驻地咸水沽,连下设3个排,一排驻地咸水沽,二排驻地贾庄子,三排驻地大芦北口,全连人数136名。主要装备有机枪3挺,步枪96支。该连经常四处窜扰,劫掠运往解放区的物资。搜捕区村、干部,抢夺民财,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垮。
五、其他匪军
大孙庄土匪万连玉部、静海县土匪赵德谦部、蔡台19村还乡团郭七部和静海县国民党警备队李景文部常到境内为患,尤以万连玉为患最甚。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庄
相关人物
窦增兵
相关人物
万连玉
相关人物
刘茂安
相关人物
刘德明
相关人物
刘广友
相关人物
孙文仲
相关人物
张恩珍
相关人物
孙茂
相关人物
王士元
相关人物
沈治丰
相关人物
赵德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