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77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8
页码:
287-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区的大寺镇的政党团体的共青团,包括共青团、妇联、工会、其他协会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大寺镇
政党团体
群众团体
内容
第一节 共青团
一、组织沿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称“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949年3月,改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12月,境内天津县五区有大寺、王村、大芦北口、王庄子、石庄子、李庄子、张道口、门道口、周庄子、倪黄庄10个团支部,团员159名。
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
解放初期,天津县五区设青救会主任1名。1953年区下设乡,各乡均建立了团支部。1958年9月,东风人民公社设团委会,各联村大队均设团总支委员会,各生产队设分支部。1963年,成立大芦北口公社团委会和大任庄公社团委会,团干部半脱产。1969年7月,建立大寺人民公社团委会。1969年以后,团委主要干部为脱产干部。
1971年,大寺公社团委下设团支部17个,团员470名,其中女248名。1982年,大寺公社团委下设34个团支部,团员680名,其中女370名。
1995年,大寺镇团委下设总支2个,基层团支部21个,团小组66个,团员786名,其中女409名,有支委以上干部84名。
二、代表大会
从1965年至1995年共召开了7届代表大会,现将各届代表大会简要情况列表如下:
三、主要活动
解放以来,境内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青年组织的特点,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了各种学习活动、生产活动和文体活动。
1、学习活动
解放以来,境内各级团组织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政治时事学习,参加扫盲读书活动,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学习邓小平文选,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自建立团委会以来,一直把学雷锋活动做为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的“主抓手”。结合学雷锋活动,尤其是近几年来,广泛开展了“四定一入”活动,即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措施,开展入户服务活动。承包了境内所有孤老户的生活照顾工作。每年团员做好事上千件。从1993年开始又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至1995年,共建起22个,“四定一入"志愿服务队(组),使学雷锋活动得到普及和提高。
1989年,成立了大寺乡团校,对团员、青年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从1990年开始,团委配合党委在各级团组织中开展学党章活动。至1995年已建成学党章小组24个,学员482名,申请入党积极分子218名。现已有178名团员被推荐上岗,担任领导职务或推荐为党组织发展对象,有36名学员已被党组织接收。
1990年以来,开展了争做合格团员和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83年以来,举办了各种科技班,在青年中开展了“三学”(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两手"(争做生产技术能手和管理能手)活动。1995年又认真实施了共青团“222”青年人才工程。至1995年底,全镇团员和青年中,具有大专文化的56名;中专、职专、高中文化的183名;大专在学的36名;中专在学的46名;持有美发、烹饪、锅炉、电工、会计、统计、微机等各类专业技术的共946名。
2、开展生产与经济建设的突击活动
在解放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及历年的水利建设中,广大共青团员起到突击队的作用。在科技兴农方面充当“排头兵”。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团员、青年又在学四化、干四化的大潮中,开始了新的长征。多年来通过开展青工技术比武、小创造、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革、小建设等“五小”活动,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创优质夺高产劳动竞赛,“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青春献八五,岗位建新功”,“二次创业再造大寺建功立业”等一系列活动,开创了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1990年至1995年,团委连年被评为西青区红旗团委。
3、青年文化活动
自1982年建立“青年之家”以来,它一直成为各村、厂青年开展政治、文化、技术及体育活动的主阵地。各“青年之家”都购置了很多图书及一定数量的文体活动器械。至1989年,建足球队22支,篮球队6支,乒乓球队12支,轻音乐队2支,高跷队2支。拥有220人的文艺骨干队伍,460人的体育队伍。摄影、书法、绘画爱好者达500余人。是年成立了大寺乡青年文学协会,经常举行征文比赛。田野艺术节、青年艺术节每年都有赛事。1992年成功地举办了青年歌手卡拉OK大赛和健康杯文化活动月。1990年在西郊区“青年之家”晋级赛中,大寺乡被评为先进单位。1995年各村、厂又投资53.3万元用于改善青年之家的活动设施,使青年的文化、体育活动空前活跃。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提高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形成一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第二节 妇联
一、机构沿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称“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1949年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1959年11月,改称“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会”。妇联会是由各单位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委员会委员,由委员推选主任1名。1951年12月,境内天津县五区所辖10村,有妇女代表68人。
1953年建乡后,由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妇联会委员,乡妇联主任为不脱产干部。
1963年2月,公社妇联主任改为半脱产干部。1979年以后,妇联主任为脱产干部。
二、代表大会
1972年5月28日,召开大寺公社妇联会第一届代表大会。根据毛圭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五项条件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选举产生了公社妇联会第一届执委会。主任:李庆俊、副主任:范培玲、王汉黎。委员8人。
1980年3月28日至29日,召开大寺公社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3名,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大会选举马德茹、于秀芝、宋凤玲、李庆蕴、马仁凤、高玉芬、张克明、陈宝贵为大寺公社妇联会第二届执委会。马德茹、于秀芝、宋凤玲任副主任。
1983年9月15日,召开大寺乡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61名,大会听取了第二届执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马德茹、宋凤玲、高玉芬、陈宝贵、于秀芝、李庆蕴、李宝俊7人,组成大寺乡妇联第三届执委会。马德茹任主任,高玉芬任副主任。大会还选举出出席区妇代会的代表。
1991年4月27日,召开大寺乡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4名,大会听取了第三届执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于秀芝、孙巨芳、李庆蕴、张宗梅、孟凡云、高玉芬、陈宝贵7人,组成大寺乡第四届妇联会执委会。陈宝贵任主任,孟凡云、高玉芬任副主任。大会选举陈宝贵等11人为出席区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三、主要活动
解放初期,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境内涌现出一大批妇女干部。她们在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实现男女平等、宣传婚姻法、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扫除文盲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以后,妇女劳动力被彻底解放出来,村妇联主任兼任生产大队的妇女队长,委员兼任生产小队的妇女队长。她们带领妇女同男人一样战天斗地,发展生产,充分显示出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妇联组织为落实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部署,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争当“三八”红旗手竞赛活动。1983年,乡妇联认真组织广大妇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教育活动。号召和带领妇女为发展和振兴经济再立新功。
1989年开始,乡妇联积极创造条件,对各条战线上的妇女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至1991年,共办妇女实用技术班80期,有6050名妇女参加了学习,并树立起50个妇女种田示范户,百名种田能手。
1994年开展了评选30名参与市场经济女能人,30名女技术员,50名种植、养殖女能手活动。以推动“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广大妇女中掀起学技术、练本领、参与市场大流通及比成绩,做贡献,人人争当女能手的高潮。参赛妇女达7600名。其中村办企业3325名,乡办企业1532名,个体企业587名,种植业1969名,养殖业162名,服务业25名。参赛妇女中有女管理人员7名,业务员14名,会计师12名,助理会计师143名,会计员134名,计量员15名,保管员45名。
在评选女能人活动中,重点抓了培训、实验、生产一体化基地建设。1993年以来分别在5个村建立了花卉、韭菜、化工、蔬菜、水稻等5个基地。同时建立了“双学双比”档案和表册。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农家女,已成为有胆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女能人和女强人,如奔驰公司建材部副经理董桂敏,即是销售部经理,又是推销员。一年的营业额达到240万元,按公司规定她全年上交纯利15万元,结果年终上交了20万元。又如个体女厂长张洪春,1991年承包乡里倒闭的表盘厂,经她两年精心管理,厂子起死回生,连年获利。两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1994年她又自筹资金建了标牌厂,两个厂年获纯利20多万元。
1995年,镇妇联发动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到“二次创业”中去,将“双学双比”活动达到高潮,提出“四学四比”(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学先进、比成绩、比贡献、比意识、比精神)的要求,提出“巾帼豪杰齐动员,二次创业迎挑战,投身改革展英姿,再造家乡做贡献”的战斗口号。这一举措在全乡妇女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年来,全乡妇女,特别是35岁以下的妇女,争相参加初、高中文化补习班和工、农业科技培训班。在广大妇女中,文化热、文凭热、科技热已蔚然成风。与此同时镇、村妇女组织及广大妇女积极开展为“二次创业”储蓄资金活动。共储蓄1000多万元,提前40天超额完成区下达的任务。
妇联会长期肩负着妇幼保健、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老年人工作。积极组织妇女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母婴保护法》和《天津市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经常捐款捐物,为幼儿、老年人和困难户办实事。建立和巩固妇幼保健网和托幼园所。对14周岁以下儿童建立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通过办班培训,加强了对妇女优生优育教育。1991年至1995年,每年发动千名娘子军投入到绿化村庄和庭院植树活动,还建立了两个“三八”林带。
1978年至1995年,年年坚持开展评比表彰工作。曾授予的称号有“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合格家长、模范母亲、文明户、遵纪守法户及先进集体等。1991年至1994年,共评出市级文明户2户、区级文明户17户,市级“三八”红旗手2名,市“双学双比”女能手2名,青凝侯、大任庄妇联会于1992年和199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五好妇联会。大寺乡妇联会于1991年和199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优秀妇联组织。1995年在全乡8568户中,评出文明家庭2846户,遵纪守法户5188户,合计占全镇总户数的94%。
第三节 工会
一、教育工会
1949年,天津县建立总工会,境内李庄子初级中心小学、贾庄子初级中心小学及梨园头初级中心小学设在境内的分校,均建立了基层工会组织。此后,境内教育工会组织一直坚持活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组织受到冲击,1968年12月,造反派联合组织工代会接管和取代了工会组织,1973年6月恢复工会组织。
1984年5月,境内各教育工会组织贯彻全国总工会《关于整顿基层组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的决议》,境内大寺中学和4所中心小学均建立“职工之家”,使基层工会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之后,又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学校工作的管理。至1995年,境内有中、小学基层工会委员会7个,会员324人,中、小学职工代表会7个,一般由5~7人组成。
二、企业工会
1993年建立大寺乡企业工会组织,负责人张广凤,时周华焊条厂、钛铁实业总公司、大任庄农工商总公司、王村宏利集团公司分别建立了基层工会委员会。是年大寺乡工会被评为区先进工会。
1995年,境内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到9个(其中大任庄是基层总工会),全镇有会员950人。镇建立了由12名委员组成的总工会委员会,先后由孙承生、孙宝忠主持工会工作。
企业工会建立后,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在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节 其他协会
一、农民协会
1951年11月至1952春,土改工作组先后进驻境内各村,组织队伍,建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各农会设主任(有的称主席)1人。副主任1~2人,委员若干名。如石庄子农会下设调解股6人、丈量股8人、审查股3人、镇压股3人。据1951年12月22日天津县五区报表,当时境内隶属五区的10个村,村村有农会。共有会员3263人,农会委员89人,其中女21人。农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主持土改运动,处理土改工作的一切事务,协助政府开展清算、复仇和反霸斗争。
1954年,土改与镇反补课时,农会也称农代会。除设常务委员会外,还设农民代表十几人或二十几人,大事须经代表参加议定。土改镇反补课后,农会和农代会因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解体。
二、贫下中农协会
1960年冬,大芦北口公社开展整风整社时,开始建立贫下中农组织,1963年该社已有42个贫农代表小组250户会员。1964年在“四清”运动中,为了重新审定阶级成份和重新组织阶级队伍,境内普遍建立了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人民公社设贫协委员会,生产大队设贫下中农委员会,生产队设贫下中农小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贫协组织一般由5~9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人,主持委员会的工作。生产队中设组长1人,负责召集会议。
贫下中农委员会,由贫下中农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大队党支部委员、管理委员会委员一般不担任贫协委员。贫下中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重大问题,有权列席管理委员会会议,有权了解管委会的工作。贫下中农委员会与党支部、管委会发生意见分岐后,贫下中农委员会可随时向上级反映,任何人不得阻拦和刁难。
贫下中农协会,当时被看做贫下中农的政治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助手和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依靠力量。其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经常对青年一代进行阶级斗争教育。同时还监督、改造地、富、反、坏分子,监督干部抵制“五风”,协助党的监察工作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贫协组织瘫痪,1973年恢复。
1968年9月,开始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境内各中、小学普遍进驻了贫下中农代表。1976年,各校贫管会或贫管小组一律撤离学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贫协组织因完成其历史任务而自行解体。
三、残疾人联合会
1989年9月9日,召开大寺乡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及第一届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66名,特邀代表30名。与会的残疾人代表通过投票选出第一届主席团委员,由主席团委员会推选本届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成员。名誉主席:杨文成;主席:张广才;副主席:杨宝成、张忠敏;秘书长:傅金风;副秘书长:郭金栋、胡本昌;委员:李国起等14人。大会听取并一致通过了杨宝成所作的题为:“深化改革,团结奋斗,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的报告和胡本昌所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大寺乡实施细则》。本届大会由张广才作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并致开幕词,杨文成作重要讲话。
本届大会之后,各村、厂建立了残疾人小组,对残疾人进行普查登记、建档。1988年,境内有肢体残、盲、聋、哑、智力残、精神病患者共557人。
自残联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了助残意识。同时为残疾人开展三项康复(白内障手术复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聋哑儿童培训)工作。几年来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12例,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2例。
发展福利生产,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1988年至1995年共建福利企业14个,安排残疾人就业478人。
1995年8月15日,建立大寺乡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共有工作人员9名,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傅金凤兼任。杨春生、韩世生任副组长。成立村级康复站15个,每个站设正副组长各1人。社区康复站的职责是负责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具体实施对残疾人的全面康复指导,监督村(居)委会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计划生育协会
1988年12月10日,召开了大寺乡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大会。会议听取了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成立大会工作报告,通过了西郊区计划生育协会章程,选举杨文成为名誉会长,杨宝成为会长,郭德明、李国起为副会长,李庆伦为秘书长。此外,设常务理事15人,理事33人。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下设3个组,即宣传教育组,科技普及组和组织联络组。
会后,在乡计划生育协会指导下,境内15个村和6个乡办企业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分会,乡村两级共有计划生育协会21个,理事、会员和团体会员401人,共办会员之家14个,有协会专职工作人员78名,兼职工作人员414名。
自成立计划生育协会以来,上下一心,按照分工开展工作,为推动本镇的计划生育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个体劳动者协会
大寺乡个体劳动者协会(简称“个体劳协”)于1988年12月20日正式成立。会长吴汝成,秘书长王新民,委员3人。
个体劳协的宗旨是:团结教育所有个体工商业者,为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个体劳协成立以后,每年都向国家和地方主动捐款,1990年向亚运会捐款1500元,1992年为助残捐款1200元,1993年支援边远地区教育捐款2000元,1994年为本镇兴修水利捐款8000余元。
六、消费者协会
西青区消费者协会大寺分会于1992年9月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选举产生了大寺分会理事会。名誉会长傅金凤,会长吴汝成,秘书长胡本昌,理事郑子栋、杨宝旺、孙玉洲。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西青区消费者协会大寺分会章程(草案),章程(草案)中阐明分会的宗旨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指导广大群众的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章程(草案)还对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分会的职责,分会的组织机构及其职权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