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修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8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修配业
分类号: F719.9
页数: 3
页码: 192-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夕,境内有理发、马掌业、农具和农机修配等业务。1959年,境内开始有修鞋组。1975年,大任庄重新成立修鞋组。1995年,境内有鞋摊和修鞋户。解放初期有6个铁匠铺,1970年后成立了许多维修组织,包括村办和个体电气焊、黑白铁加工点等。1984年开始有私营汽车修理厂,集体汽车修理厂也在1990年后陆续建立。1983年开始有电器修理部,数量在1990年后逐渐增加。
关键词: 大寺镇 饮食服务 修配业

内容

一、修鞋业
  解放前夕,境内有皮匠13人,鞋铺5户。
  1959年3月,境内大任庄、芦北口、大寺3个管理区陆续建起绡鞋组。是年有职工19人,收入2.2万元,利润0.5万元。
  1962年以后,绡鞋组陆续解散。
  1975年,大任庄为方便群众,重新成立了修鞋组,有皮匠4人。是年收入4500元,利润1200元。1980年解散。继而出现了个体修鞋户,在境内流动收活。
  1995年,境内有个体鞋摊6个,其中外地的4个,除修鞋外,兼修皮包、拉锁等。
  二、马掌业
  清末,北里八口杨文生从事马掌业。民国时期,其子杨玉江继承父业。至解放初期杨安已是马掌世家的第三代传人。
  1966年,大任庄第三小队办起了马掌组。1968年开始在津盐公路王兰庄路口设点经营,是年有职工10人,收入2万元,利润1.2万元。
  1979年,境内有大任庄、李庄子2个马掌组,职工16人,收入4.5万元,利润2万元。
  1992年,马掌业因畜力车不断减少而被迫停业。
  三、农具、农机修配
  解放前夕,境内有铁匠铺6个,木匠铺3个,黑白铁加工1个。
  1956年,各农业社成立了烘炉组、木匠组,主要从事农具及畜力车辆维修。
  1962年,以大队为单位成立维修小组。
  1967年,建大寺公社农机修造厂。
  1970年以后,各维修组先后添制了机床、电、气焊等设备。
  1983年开始,各村维修组陆续实行集体或个人承包。
  1985年,有个体电气焊、黑白铁加工点3个。
  1995年,境内有村办维修组织15个,个体电气焊加工点2个,黑白铁加工点4个。
  四、机动车修理
  1970年以后,境内拖拉机、汽车数量逐年增多,机动车修理均由各大队维修组负责。
  1984年,大寺村宋茂荣办起了境内第一个私营汽车修理厂,1985年境内私营汽车修理厂2个,注册资金1.2万元,从业37人,收入15.5万元,利润1.6万元。
  1986年,张道口村张贵起在梨双路北建起了利华汽车修理厂,至1995年已发展成为境内规模最大的私营汽修企业。
  1990年,大任庄、周庄子、大寺3个村陆续建立了集体汽车修理厂。是年境内共有汽车、摩托车修理网点11个(其中私营8个)。注册资金73.2万元,从业者154人,收入400.4万元,利润85.3万元。
  1993年1月,钛铁总厂建宏业汽车修理厂。
  1995年,境内共有各类机动车修理厂12个,其中集体6个,私营6个,注册资金180.2万元,从业167人,收入886万元,利润128.5万元。
  五、电器修理
  1981年3月,电话站成立电器修理部,技术人员有于盛祥、郑锡林、韩树忠等。1982年底停业。
  1983年,境内有个体电器修理部2个,注册资金0.1万元。
  1990年6月,敬老院电器修理部开业。是年,境内电器修理部发展到10个(其中个体9个),注册资金4.3万元。
  1995年,境内有个体、户联体电机、电器修理部14个,注册资金9.8万元,从业37人,营业额24.1万元,利润10万元。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