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4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林业
分类号: F326.2
页数: 5
页码: 140-144
摘要: 本章介绍了林业机构的变化、果树种类和栽培情况、育苗和造林面积的发展,并提到了林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同时,该文本还提到了林果病虫害的防治情况。
关键词: 大寺镇 农业 林业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1969年7月,林业工作由农业组负责。
  1991年3月,成立林业站,有工作人员4名,站长张家行。
  1995年,有工作人员2名,站长李盛海。
  第二节 果木园林
  一、种类
  解放初期,果树种类主要有枣树、毛桃、木梨等。70年代以后种类增多,梨有巴梨、十二世纪、雪花梨、早酥梨等。桃有六月鲜、久保、春雷、津艳、白风、天津水密等。葡萄有玫瑰香、龙眼。近年来批量引进巨峰、红富士、黑奥林等。80年代以后大量引进苹果树种,有美国富士系和短枝红星系,有红、黄元帅、国光、红玉、印度、白龙、王林、乔纳金等品种。
  二、果树栽培
  1、集体果园
  解放初期,境内果树稀少,只在房前屋后栽有零星果树,枣树居多。
  60年代初期,大任庄曾建有果木园,面积十余亩,以梨树为主,肉质酸硬,俗称木梨。至60年代末全部砍伐。
  1970年,青凝侯建成果木园,面积41.5亩。1974年,因品种极差砍伐38.5亩。
  1977年开始,境内林果业逐渐发展起来,是年芦北口建起集体园林队,果园面积843亩,栽果树2.4万株。至1988年,李庄子、南里八口、大寺、大任庄先后建起了集体果园。
  1995年,集体果园面积发展到1904亩,成果面积1585亩,总产量834吨。
  2、专业户果园
  1987年,境内果树专业户41户,承包果园515亩,其中门道口57亩,张道口259亩,倪黄庄150亩,周庄子49亩。
  1995年,成果面积515亩,其中桃211亩,葡萄304亩,果品总产量161吨。
  第三节 植树造林
  一、育苗
  1970年,各大队科技组织均兼育造林用苗。1991年以来,育苗面积不断扩大,王村在村南建成苗圃场,育苗面积50亩,年提供3年生大苗20万株。大芦北口在村北建成20亩苗圃场,年提供3年生大苗1万株。1992年,各村建成苗圃地块136.5亩。至1995年全镇已有苗圃206.5亩,每年成苗出圃40万株。主要品种有柳树、椿树、槐树、榆树等。
  二、造林
  1950年,境内树木零散量少,1965年在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下,境内组织干部群众3000人次,义务植树7.3万株。1970年至1980年,每年参加义务植树1.8万人次,共义务植树494万株。1982年3月12日,天津市政府确定全民义务植树节以后,公社农业组对应尽义务公民登记造册,规定每人每年植树3至5棵,是年境内2万人次义务植树51.8万株,成活率78%。
  1985年开始对乡村公路和重点渠坝绿化,并推广“三大一深”(大坑、大水、大苗、深栽),绿化长度19.8公里、3.6万株,成活率在8成以上。1990年境内植树重点以农田林网为主,植树4.2万株,总长度达63公里。
  1995年,全镇已有农田林网221.8公里;四旁植树(路旁、宅旁、渠旁、村旁)94万株,其中火炬树、黄杨、龙爪槐、木本花草等10余种类7.2万株。并向优质、常绿树种发展。全镇林地面积已达5573亩,覆盖率为6.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猝倒、立枯、霜霉、白粉、腐烂、溃疡、根腐病等。
  主要虫害有榆兰金花虫、天牛、透翅蛾、蚜虫、潜叶蛾、地老虎、蛴螬、梨小食心虫、红蜘蛛、大青叶蝉等。
  二、防治措施
  境内林果病虫害药物防治始于1955年,用气筒式雾器喷洒杀虫剂或杀菌剂。
  1985年6月,境内榆树金花虫大量繁殖,每平方米金花虫成虫3000头,使用有机磷农药喷洒,防治效果差,至今未得到全面控制。有效办法是更换栽植品种。
  1987年3月,大任庄果园开始使用机动高压喷雾器防治果树病虫害。
  1990年以来,各园林队每年除治病虫2至3遍,效果达90%以上。由于采取“防重于治、防治并举”的方针,使境内林果病虫害逐年减轻。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