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肥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2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肥料
分类号: S14
页数: 1
页码: 119
摘要: 本文介绍了农家肥和化肥在境内的使用历史和发展。解放前,境内主要使用农家肥,包括粪肥、炕坯、炕灰等。50年代开始少量使用饼肥,至70年代末,境内大量积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以来,农家肥施用量逐年减少。
关键词: 大寺镇 农业生产条件 肥料

内容

一、农家肥
  解放前,境内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有粪肥、炕坯、炕灰等,多施在园田上。50年代开始少量使用饼肥,至70年代末,境内每年春夏均组织群众大搞积肥运动,堆沤肥、压绿肥、挖脏泥等,改善了土壤结构,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以来农家肥施用量逐年减少。
  二、化肥
  1942年,境内“长泰”农场开始使用化肥,每亩10公斤。解放初期,境内农户开始少量使用肥田粉,至1965年化肥种类主要有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是年化肥施用量为863吨。
  70年代,境内化肥施用量进入高峰期,年平均施用量为3000吨,1976年达3938吨。进入80年代,化肥供求趋紧,施用量下降,1981年施用量为1620吨。1982年,境内搞土壤普查,发现多数耕地严重缺磷。为改善土壤结构,确保农业丰收,科技站积极组织力量宣传科学种田,耕地施磷很快得到推广。1983年,化肥施用量1421.3吨,其中磷肥127吨,占8.9%。1985年,化肥种类又增加了二元复合肥、三元复合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施用面积2.7万亩,并注重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硼、锌等)的使用,取得好的成效。1987年,境内化肥施用量增至2530吨,以后逐年下降。1995年,施用量仅1233.5吨。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