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57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水文
分类号: P331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河道众多,包括独流减河、卫津河、津港运河等,镇内河道多为中引河、南引河、北引河等。境内地下水分为咸水和淡水两大类,表层为咸水区,底界面埋藏深度较浅,多为砂层利用,涌水量较小。地热水资源丰富,可用于集中供暖。
关键词: 大寺镇 自然环境 水文

内容

第一节 地表水
  一、河流
  境内一级河道为独流减河,二级河道有卫津河、津港运河、大排污河。镇属河道有中引河、南引河、北引河、总排河等。
  1、独流减河
  西起第六埠村,东至岐口入海。由南河镇入境,流经青凝侯村入王稳庄乡界。境内河道长5公里,宽1公里,1953年挖成,为排洪河道。
  2、卫津河
  北起市区八里台,由大任庄入境,流至北里八口出境,东南流入洪泥河。境内河道长5公里,宽28米,深3.6米,清光绪十六年(1890)挖成。
  3、津港运河
  北起海河复兴门闸,由门道口村入境,流经大寺、芦北口出境,南流入马厂减河。境内河道长6.7公里,宽30米,深4.2米,1959年挖成。
  4、大沽排污河
  北起咸阳路、纪庄子污水泵站,由梨园头污水泵站入境,流经青凝侯、芦北口、王庄子、石庄子、李庄子出境,东南流入渤海。境内河道长6公里,宽35米,深1.5米,属地上河,1958年挖成。
  5、北引河
  西起大沽排污河,东至卫津河。流经门道口、张道口、倪黄庄、周庄子、大任庄。河道全长7公里,宽19米,深3.3米,1976年挖成。
  6、中引河
  西起大沽排污河,东至卫津河。流经王村、贾庄子、南里八口、北里八口。河道全长7.7公里,宽20米,深3.2米,1977年挖成。
  7、南引河
  西起大沽排污河,东至第九扬水场。流经芦北口、王庄子、石庄子、李庄子。河道长4.4公里,宽19米,深3.2米,1976年挖成。
  8、总排河
  北起卫津河,南至大沽排污河。流经大任庄、贾庄子、南里八口、石庄子、王庄子、李庄子。全长7.4公里,宽23米,深3.5米,1978年挖成。
  二、水库
  鸭淀水库位于境内南部与王稳庄乡交界处,1976年兴建,翌年竣工。库深3米,水深2.5米,总面积20000亩,水面15000亩,设计库容31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40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农田70000亩,多年平均可供镇内农田用水和养殖用水约1000万立方米。
  三、坑塘
  境内坑塘216个,总面积13575亩,总蓄水量166万立方米,按60%折算,灌溉可用量100万立方米,现均为渔池。
  第二节 地下水
  一、分布
  境内地下水质分为咸水和淡水两大类,表层为咸水区。底界面埋藏深度70~140米浅层淡水,均不能满足成井条件,利用价值不高。有开采价值的地下水分布为:
  1、底界面埋深在150~180米之间,即第Ⅱ含水组,砂层利用厚度为30~40米,涌水量30~40吨/小时。王村至芦北口、北里八口一线为成井条件中等地区。
  2、底界面埋深在240~275米之间,即第Ⅲ含水组,砂层利用厚度为30~40米,涌水量30~40吨/小时。贾庄子至青凝侯一线以南地区为成井条件中等区。
  3、底界面埋深在320~350米或340~370米之间,即第Ⅳ含水组,砂层利用厚度为30~40米以上,涌水量20~30吨/小时。大任庄至青凝侯以南地区为成井条件较好地区。
  4、底界面埋深在400~430米之间,即第V含水组,砂层利用厚度40米以上,涌水量30~40吨/小时。大寺至大任庄一线为成井条件中等地区。
  二、水质
  境内表层水矿化度高,不宜农业和生产开发利用,深层淡水为碳酸—氯化物—钠型水,矿化度0.5~1克/升,平均碱度5.6~7.69毫克当量/升,为弱碱水,灌溉系数小于6,不适用于灌溉用水。含氟量较高,为2.5~4.9毫克/升,饮用时需进行除氟处理。
  第三节 地热水
  境内张道口至大寺、青凝侯一带处于王兰庄地热异常区,为深层中低温基岩岩溶裂隙热水,埋深在1000米以下,梯度为6.2C/百米,水温58~84C,水头高,水量大,能自流,涌水量为40吨/小时,有一定腐蚀性,可用于集中供暖,现境内已有“震四孔”、大寺村西、村北、青凝侯4井,总矿化度0.8~1.8毫克/升。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