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杨柳青渊源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529
颗粒名称: 乾隆与杨柳青渊源初探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178-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根据相关史料的查询,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乾隆下江南时赐名杨柳青这一故事的真实性。杨柳青的名字在明代已经存在,最早设有杨青水陆驿,驻地就是现在的杨柳青。天津口音将柳字发音吃掉,所以天津府志上对杨柳青的记载一直是杨青。乾隆在下江南时有多次车船巡游,但据《清实录》和《乾隆帝起居注》没有记录乾隆驻跸杨柳青的情况。但在《清实录》中发现了乾隆驻跸胡羊庄的记载。胡羊庄位于现今的杨柳青附近,被认为可能与乾隆南巡时驻跸湖洋庄有关。关于乾隆和杨柳青的渊源,现有资料不足以确认具体细节,进一步研究需要深入探究杨柳青的文史资料。
关键词: 杨柳青镇 乾隆 渊源

内容

一直以来,在民间流传着乾隆下江南时,在运河岸边赐名杨柳青的故事。但这段历史到底有没有?乾隆与杨柳青的渊源又如何呢?对于这段运河史话,我们寻根大运河活动是不能不一探究竟的。
  带着诸多疑问,作者查询了相关史料。其实,杨柳青的名字早已有之。早在明代就设有杨青水陆驿,驻地就是现在的杨柳青。这里的杨青就是杨柳青,但由于天津口音把柳字吃掉,所以天津府志上对杨柳青的记载一直是杨青。明嘉靖十九年(1540)移至天津卫城外。所以,乾隆赐名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人推测,这或许与他南巡时,杨青驿丞(驿丞兼任地方巡检)又在杨柳青镇的药王庙设衙署办公有关。
  据历史记载,乾隆曾分别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乘船通过运河六下江南。然而,作者遍查《清实录》和《乾隆帝起居注》,在这六下江南的过程中均无乾隆驻跸杨柳青的记载或者其他相关记录。但是,在《清实录》中却发现了他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二十九日驻跸湖洋庄记载。
  胡羊庄位于今杨柳青镇政府驻地西南约2.5公里处,东碾砣嘴村以南。传说明永乐末年成村,时有一胡姓老人在此放羊,故名。清乾隆时隶属静海县北路。1951年时,与东碾砣嘴村合为一行政村。《清实录》所载湖洋应为胡羊的通假。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二十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启銮巡幸山东。此时历时五年多的再战金川之役告捷。为庆祝胜利,乾隆东巡山东,祭告泰山。《清实录》详细记录了乾隆每日的主要工作和驻跸地,丙寅(二十四)日,乾隆“以翼日奉皇太后启銮、巡幸山东。恭迎皇太后安舆、至行宫驻跸”。丁卯(二十五)日,乾隆“诣皇太后行宫问安”,驻跸南红门行宫;戊辰(二十六)日,驻跸桐柏村行宫;己巳(二十七)日,驻跸宝稼营行宫;庚午(二十八)日到达天津,驻跸南仓水营。辛未(农历二十九,公历4月17)日,御舟驻跸湖洋庄水营。
  2011年5月23日,白金先生曾在《天津日报》发表文章《乾隆帝吟咏杨柳青》。文章记述了当时乾隆路过杨柳青,观之大喜而作诗的情况,并录乾隆《过杨柳青村作柳枝词三首》。诗曰:
  【一】
  底论柘枝与竹枝,试听即景柳枝词。
  祖鞭虽属刘和白,胜日巡芳此一时。
  【二】
  拂岸青青窣嫩梢,笼村已欲绿阴交。
  桃关此日多归马,谁复封侯叹悔教?
  【三】
  几番秋还几番春,此间欣戚哪能均!
  徒观袅袅垂丝者,岂少无端折赠人。
  目前,关于乾隆和杨柳青的渊源我们只发现了这些。可以说探究是初步的,是粗浅的。更进一步的渊源还需有志于西青,特别是杨柳青文史研究的朋友进一步探究。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本书分地方文化、名胜古迹、风物掌故、寻根成果、风物掌故、历史研究、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了杨柳青年画起源管窥、杨柳青年画起源·年代·鼎盛时期的研究、杨柳青年画里的款题、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杨柳青年画与年俗漫谈、解放后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杨柳青年画作为年画之首原因何在、民俗谐趣寓意长、年画的教化功能、年画制作工艺绝活多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