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建筑之经堂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500
颗粒名称: 历史人文建筑之经堂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85-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经堂庙胡同位于杨柳青,因旧时有经堂庙而得名。该胡同南起药王庙东大街,北至后大道,长110米。经堂庙是明代建造的佛教寺庙,后来成为杨柳青妇女进行佛事活动和理门的场所。著名画家高桐轩曾在经堂庙胡同居住。他是杨柳青的本地人,擅长绘画,将自己的技法整理成《墨余索录》一书,为后来的年画画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堂庙胡同还以其独特的青石板路而闻名,它见证了时光的流转,成为杨柳青古镇的文物之一。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建筑 堂庙

内容

杨柳青因运河而兴,这里走出过诸多文人雅士,也汇集着外来的文化和财富。经堂庙胡同就是一个代表。
  胡同南起药王庙东大街,北至后大道,长110米。因旧时有经堂庙而得名。《津门保甲图说》绘有该庙,庙位于泰山庙(即娘娘庙)后门对过,经堂庙胡同的南端,坐西朝东。民国时,在废庙兴学中,寺庙被辟为学校,后为杨柳青第二小学分校使用,今已辟为民居。
  经堂庙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为佛教寺庙。清同治年间为尼僧主持,成为当时杨柳青妇女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杨柳青是民间宗教理门六方派的发源地,群众多在理门。而理门又以佛教观音菩萨为主要崇拜对象,于是经堂庙也成为理门在杨柳青的西二众(二众指妇女)公所。
  著名画家高桐轩曾居住在经堂庙胡同。高桐轩本名荫章,清道光十五年(1835),生于杨柳青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聪慧过人,乡里视之为“神童”,有过目成诵之谓。生于杨柳青这个画乡,高桐轩自幼擅于丹青,所画人像、动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高桐轩在向画师们学习的过程中,将这些“画诀”抄录了下来,后来经其子高翰臣补充修订,整理成一本《墨余索录》,流传于后世。至今,高桐轩整理的“画诀”仍是年画画师们的“秘笈宝典”。同治三年(1864),高桐轩三十岁时,为解决生计问题,在自家院内开一画室。谁知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名气越来越大。后被清室诏传,命为“如意馆”供奉。光绪二十年,高桐轩六十岁时,他看破了世间的喧嚣,不愿再追逐世俗的名利。这一年,高桐轩入理门。此后,他专心修身养性,潜修丹青,画艺更上层楼。光绪三十二年(1906),高桐轩七十一岁时病逝于经堂庙前街的老宅中。
  经堂庙胡同有一独特景观,即胡同中的青石板路。该路由四排长1.0米、宽0.3米、厚0.2米的青色条石铺砌而成。据记载,此路为杨柳青赶大营发家之李姓捐修。旧时的杨柳青街巷多土路,雨天泥泞,唯独这里干净、好走。如今,随着岁月的打磨,青石板已经变得光滑,没了棱角,但它记录了岁月,成为杨柳青古镇活着的文物。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本书分地方文化、名胜古迹、风物掌故、寻根成果、风物掌故、历史研究、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了杨柳青年画起源管窥、杨柳青年画起源·年代·鼎盛时期的研究、杨柳青年画里的款题、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杨柳青年画与年俗漫谈、解放后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杨柳青年画作为年画之首原因何在、民俗谐趣寓意长、年画的教化功能、年画制作工艺绝活多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