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建筑之老公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99
颗粒名称: 历史人文建筑之老公所
分类号: K928.712.1
页数: 5
页码: 80-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是民间文化、民间信仰传播的中转地,有着丰富的民间习俗和文化遗产。古镇中的老公所遗迹是理门的活动场所,禁烟酒的传统在这里得以传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理门在杨柳青逐渐式微。老公所胡同的遗迹对于研究理门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建筑 老公所

内容

杨柳青的很多民间习俗与大运河分不开,她更是一些民间文化、民间信仰传播的中转地。很多民间习俗、民间文化、民间信仰在杨柳青得以发扬光大。如今,您还能在杨柳青寻访到与此相关的很多遗迹。杨柳青十街的老公所遗迹就是其中之一。
  老公所位于十街老公所胡同。有青砖拱门一座。拱门高约三米多,古朴淡拙,风格素雅,上砌花檐,镶有青方砖匾额,砖上刻隶书“正安堂老公所”六字,旧时六字刷有红漆,如今已经褪色。此胡同因旧时有“正安堂老公所”坐落其中而得名。如今胡同中的6号院就是正安堂的遗址。
  理门是一个产生于清朝初期的,于清朝中后期兴盛起来的,带有民间宗教色彩的,以禁戒烟酒、鸦片为主要特色的民间慈善组织。曾盛行于大江南北,过去曾有“南洪门,北理门”之说。
  理门的创始人叫羊来如。羊来如是明末清初的民间传奇人物,本姓杨,名泽,字廷贤,山东即墨县人。史书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杨泽二十二岁时,中癸未科进士。未及殿试,李自成攻陷北京。当时杨泽正在其朋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许直家中。杨泽忠于明朝,得知崇祯死讯后欲殉国。许直劝其“君未仕,尚可全孝,宜归里奉母,以策后图。”次日早晨,杨泽发现许直已自缢身亡,乃遵许直所嘱,挥泪回乡。杨泽回乡孝奉其母终老,后又守墓三年。此时清朝已定鼎中华,征诏明朝遗老。杨泽为避征诏,改姓羊,名宰,后取号来如,隐居于蓟州岐山澜水洞,参禅打坐,研究理学,闭关四十九年。后来羊来如心有所得,创立了一套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综合了佛、道两家的思想,后来系统化,称为“在理”,也叫理门。由于羊来如极其反对烟酒,禁戒烟酒便成为了理门的最主要特色。清康熙四十年(1702年),羊来如八十一岁时下山传道,从正定到东安(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历时五载,跋涉千里,度化八处,择孝子义士,传弟子十五人,史称“羊祖八度”。其中第五度在天津,第六度在杨柳青。
  据理门传说,当年羊来如来到了杨柳青碾坨咀渡口,见此间景致秀丽,民风淳朴,心忖此地必有贤士,不如在这里观察一下,收一弟子。于是,羊来如面向运河,在河边双杨柳树下盘膝打坐观察过往行人。人们见一个高大老者蓬头赤足在河边打坐都觉奇怪,用异样眼光打量羊来如。有一位叫董琥的人,见这个老者两眼炯炯有神,相貌不凡,心生尊敬。此时羊来如也正在观察他。见董琥面带忠厚,眉宇间又透着几分灵气,便已有了几分喜欢,于是作歌试探:
  “苦海无边水连天,圣宗慈悲度人船,
  普度群迷出苦海,得理学道妙中玄,
  有缘之人把船上,无缘之人难上船,
  我今前来搭跳板,八方大众扶上船,
  若肯随我把船上,自在消遥到灵山,
  若贪红尘迷不醒,怎到玄妙大罗天。”
  董琥果然机灵,一听此歌便过来答话,与羊来如盘道。通过交谈董琥认定羊来如是高人,便说:“我愿拜你为师,行吗?”羊来如说:“只要出于真心,心虔意诚就可。”董琥说:“我确实发自真心。”羊来如就把自己所悟的人生道理讲给董琥。董琥又问自己将来如何。羊来如答:“事在人为,只要肯用功。”随后又为董琥讲了修身养性的道理,并作歌道:
  “山静则明,水静则清,地静则万物生,树静则枝叶茂盛,人静始能穷理。静也者,理成于中也。周公之制礼乐,老子之道德,孔子之家语,皆蕴和顺于心而发英华,以精诚于中,而形于外也。有心而无为,动以天也。”歌罢,羊来如又作诗曰:
  堪修大道得长久,若无恒心休乱走,
  绕进门户问元关,未曾学识要下手。
  始勤终怠志不坚,阳奉阴违多招咎,
  只想哄人露天机,神仙暗中笑破口。
  此时又有刘姓、达姓二人踊跃向前道:“老人家大发慈悲,也收我们二人为弟子吧。”羊来如看二人面貌善良,审其来意,又很至诚,于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为他们一一讲解了世界、人生的道理。此后分别赐他们法号董来真、刘来纯、达来鼎。讲毕,羊来如飘然离去。
  后来,董来真并不满足于所学,希望能得到羊来如更深的教诲。于是,董来真便到羊来如的隐居地蓟县岐山去朝山。可是谁知,这时羊来如已经“火炼金身”(去世)。董来真正在悲伤之际,发现羊来如的遗蜕旁有一个包裹。于是,董来真打开查看。原来是羊来如为使理门流传所整理的一套包括集会、歌赞、摆斋等内容的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董来真得到包裹便回杨柳青去,按照包裹规定的程序开始传播戒烟酒的思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董来真在杨柳青老公所胡同建立了杨柳青理门的第一个活动场所——正安堂老公所。从此,理门在杨柳青便传开了。《天津杨柳青小志》记载,杨柳青“在理一门因禁烟酒之宜颇为昌大。”
  清朝中期,鸦片开始流入我国,许多人吸嗜成瘾,搞得意志消沉,形销骨立,弄坏了身体,更有甚者竟至妻离子散,倾家荡产。而以古镇杨柳青为代表的西青地区吸毒者却很少,杨柳青人也因此而能够积累资金,使杨柳青的商贸越来越发达。这得益于西青地区的民间禁毒风潮。
  清宣统三年(1911年),杨柳青正安堂理门传人翟树荣、戴文澜曾专门作《杨祖遗训》,记述了在理教禁毒的情况,称“其最大之功,最上之智,莫若预禁鸦片一事焉。夫鸦片一物,自道光年间流入中国,至今将及百年。而此百年中,上自王公,下及黎庶,无不喷云吐雾一榻横陈,国弱民贫,已达于极点矣!理门一教,孑然独立,力摒其非。而勇于改过之士,乘机断戒,由晦入明,真不知凡几矣。故至今名望愈彰云。”
  理门禁毒有功,也因此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同年11月,任钦差大臣,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这期间,林则徐仍以上三法再加上查禁贩卖来禁烟,三个月立收成效。南方各省群众纷纷投入在理门下,互相劝勉戒烟。因在理教协助政府禁烟,林则徐曾给予其数次嘉奖。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其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甚至将“在理会”(即理门)视为潜在的革命力量。在1936年4月25日发布的《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中,中共中央更是专门点名号召理门加入到抗日人民阵线中。
  解放后的1957年,国家实现公私合营,理门失去了原有的,以小商贾为主要支持者的经济来源,因而就自生自灭了。
  如今理门另一个支派五方派发源地积善堂公所已经完全没有了遗迹。理门的祖庭遗迹只有老公所胡同和其中的6号院了,对研究理门历史和世界禁毒史有着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本书分地方文化、名胜古迹、风物掌故、寻根成果、风物掌故、历史研究、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了杨柳青年画起源管窥、杨柳青年画起源·年代·鼎盛时期的研究、杨柳青年画里的款题、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杨柳青年画与年俗漫谈、解放后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杨柳青年画作为年画之首原因何在、民俗谐趣寓意长、年画的教化功能、年画制作工艺绝活多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