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建筑之西渡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98
颗粒名称: 历史人文建筑之西渡口
分类号: K928.712.1
页数: 5
页码: 75-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是一座古镇,因运河而兴起。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特色建筑,包括保存完好的古镇格局、历史街巷和建筑。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名人留有诗歌和典故,也有一些民间传奇故事流传至今。杨柳青的饮食业起源于元代,至今仍有茶肆和饭店。作为一个古镇的居民,有责任将这些历史和文化发掘呈现给更多人。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建筑 西渡口

内容

杨柳青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古镇。它的一些街巷、建筑既悠久,又有特色,更因运河的流经、文人名士的驻足而留下诸多典故、传奇。曾经,杨柳青有着保存非常完好的古镇格局和建筑,对比清代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和上世纪80年代的杨柳青地图,我们会发现中心镇区没有大的变化,诸如形成于金代的席市大街、形成于元代的大寺胡同等保存完好。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古镇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中西部中心镇区基本完好。作为一个杨柳青人、一个西青人是有义务把我们古镇的一些典故、历史发掘出来呈现给世人的,以便唤起人们对家乡故园更多的记忆。
  旧时,杨柳青段运河上曾有四个渡口,分别为西渡口、中渡口、东渡口、小渡口。西渡口位于镇西娘娘庙大街前河沿。直对杨柳青镇的西渡口有一胡同因此成名。该胡同形成于乾隆年间。胡同北面,今供水站胡同旧时曾有“泰山行宫”(又称西奶奶庙、娘娘庙)。该庙与玄帝庙同建于明宣德乙卯年(1435),本为道士眷属居住。清末玄帝庙改为和尚主持,同治年间“泰山行宫”也为尼姑接管。“泰山行宫”是杨柳青旧时著名寺庙。而泰山娘娘(碧霞元君)信仰与运河文化密切相关,因宋代册封原因,在北方民间曾有与妈祖信仰合流之势。解放后,泰山行宫改为供水站,但那里的建筑格局至今没有改变。
  杨柳青文化底蕴深厚,即使在这个今人看来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有名人留诗和典故、传奇的!
  清代名臣,也是著名诗人、运河总督管干贞曾经多次经过杨柳青,他就曾在西渡口留诗《卫河棹歌》。诗曰:
  杨柳青边紫蟹肥,
  娘娘庙前白蝠飞。
  酒酣更买青州面,
  说饼蓬窗醉解衣。
  据史料记载,杨柳青的饮食业起自元代,当时沿河两岸,设有饭摊,零售糕饼包子等类食品,为过路行旅打尖食用。自明永乐年后,杨柳青的茶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在西渡口河对岸就有因经营饮食业而得名“饭店”的一处街市。
  当年,管干贞就是在这里歇船打尖的。而他的诗就如一幅民俗风情画,把杨柳青当时的景象记录了下来。西渡口、娘娘庙、饮食小吃……如今站在虽经风雨格局依旧的西渡口,管干贞吃面、饮酒的画面如在眼前。
  其实,管干贞与杨柳青的渊源不只是留诗、吃饭。他还为杨柳青久旱逢雨而欣慰,乃至上书乾隆,引得乾隆也为杨柳青而作诗。
  乾隆五十六年(1791)五月十一日晚,管干贞督催南漕到达杨柳青。其时正值麦收已毕,农家盼望雨水的季节。他到杨柳青时,雷雨交作,通宵达旦,至十二日申刻雨已经下了八寸,而雨势未止。此时,两岸农家收麦工作已经完成,大田长势很好,正盼望雨水来临。得到这场甘霖并且收麦的田地也得到及时耕作,百姓们都非常高兴。于是,他连忙写下奏折报送乾隆。乾隆得到消息后也非常高兴,赋诗以誌。诗曰:
  收麦竣时望雨优,彻宵八寸渥恩稠。
  运河水长北来速,漕舸风资南送遒。
  较以抵通早去岁,期当回次毕中秋。
  览章岂不心生慰,此虑霖多转略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初六,管干贞押漕船至杨柳青。中午时,阵雨如注,云气广被。大田正在望雨之时,此时沾被甘霖,农民极为欢庆。于是,他再次将杨柳青的雨情奏报乾隆。乾隆再次赋诗。诗曰:
  去岁运河微欠水,今年弗闰水原通。
  总因化筦为消息,度以津关无异同。
  南府恰当望泽际,甘霖正喜济农功。
  食天国本何非事,遇顺惟深敬畏衷。
  管干贞当时泊船何处我们无从考证,但船是必然经过西渡口的。因有那首《卫河棹歌》,我们可以想象,或许他就是在停泊在西渡口的船上,听着船外的雨声写下给乾隆的奏折的……
  当然,西渡口的故事也不只是关于文人雅士的,也有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传奇。
  清末民初时,西渡口曾住一户人家,他家养有大小两头牛。一日,主人因故要杀母牛,备好了工具正要宰杀,却发现刀子不见了,而且寻遍了整个院子也找不到。最后,人们才发现,杀牛刀被小牛卧在了身子底下。原来,它见主人要宰杀其母便叼了刀子藏起。主人见状惭愧之极。当时此事轰动杨柳青。爱护生命、孝敬父母的言行蔚然成风。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本书分地方文化、名胜古迹、风物掌故、寻根成果、风物掌故、历史研究、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了杨柳青年画起源管窥、杨柳青年画起源·年代·鼎盛时期的研究、杨柳青年画里的款题、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杨柳青年画与年俗漫谈、解放后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杨柳青年画作为年画之首原因何在、民俗谐趣寓意长、年画的教化功能、年画制作工艺绝活多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冯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