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上的“不愠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94
颗粒名称: 杨柳青年画上的“不愠斋”
分类号: J228.3
页数: 3
页码: 6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开头提到的年画《醉写番表》右下角的印章名为“不愠斋”。这方印章属于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收藏品之一,他的书房也称为“不愠斋”。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年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收集了许多年画,并致力于研究和推广中国的民间艺术。这方印章是他收藏的年画的一部分。
关键词: 西青区 杨柳青年画 华夏文化

内容

在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与苏联阿芙乐尔出版社于1989年联合出版的《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一书中,笔者见到一方印章。此印是钤于杨柳青戴廉增画店出品的年画《醉写番表》右下角。根据注释,该画纵28厘米,横40厘米,是典型的“三裁”的体裁,收藏于苏联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方钤印图案的上部为“不愠斋”三字,主体图案是一位背着身子、肩挑扁担的人行走在万花丛中,前方有一个引路孩童。
  经过查阅史料,笔者发现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年)的书斋就取名“不愠斋”。1945年6月,郭沫若应邀参加苏联科学院成立220周年的纪念活动,其间曾与阿列克谢耶夫结识,并参观了他的书房。有感于阿氏对中国文化的精通,郭沫若尊称其为“阿翰林”,此事后来被传为佳话,“阿翰林”一名也在中苏两国不胫而走。
  如今“不愠斋”已经不存,根据阿列克谢耶夫的学生费德林和艾德琳回忆说,他们一进“不愠斋”,就完全沉浸在华夏文化的气氛中。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验,其间珍本善本、碑文拓片、信封信笺、年画剪纸……无所不有。年画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收藏品之一。
  阿列克谢耶夫早在求学期间就对中国的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7年,作为法国汉学家沙畹的助手,他们一同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七个省、市(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其间,访问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等年画产地,收集了大量年画实物。并根据所行的日记整理成《1907中国纪行》一书。在1907年5月30日的日记中,他描写到自己在杨柳青的见闻:“我们来到著名的中国北方年画生产地——杨柳青。这里的年画题材非常丰富。说实在的,我不知道世界上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民一样用如此朴实无华的图画充分地表现自己。这里描绘了他们多彩的生活、神奇的世界,有讲述传说、寓言、神话的,有进行道德教育、针砭时事的,有漫画、桃符、画谜,还有以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祭拜神明为主要内容的过年画……我们走进一家作坊,主人脸上显出迷惑不解的神情。真是不可思议!一个外国人,会说中国话,不仅知道年画这种东西,还能用行话说出其内容,这就更离奇了!看到如此丰富的论文材料,我的‘胃口’大开,买了许多。这个题目越来越让我着迷,况且以前从来没人研究过。”由此足见阿列克谢耶夫对年画的浓厚兴趣。1912年,受俄国中亚与东亚研究委员会之托,他再次对中国南方地区进行了考察,游历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等城市。应该说,阿列克谢耶夫是有意识的以田野考察法来搜集整理中国民间年画艺术的开拓者。
  阿列克谢耶夫的书房名“不愠斋”。这“不愠”二字取自《论语》。孔子有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借斋名想寄托什么感情呢?有人对此曾做过推测:“是对一切事物看不惯而绝不发怨言;还是认为外界对他赏识不足,他也不为此而不满,要保持超然态度,努力成为一名君子呢?”
  另外,“不愠”二字还出现在阿列克谢耶夫的墓碑上。据曾实地到访的人们描述,他的墓是用黑色花岗石制成,颇似中国传统墓碑形状。墓碑上镌刻着两行碑文“诚意格物心宽体胖,孜孜不倦教学相长”。碑顶上竖着一本张开的石制书本,其上就刻着“不愠”二字。
  我的理解,对于阿列克谢耶夫来说,“不愠”二字最真实地反映了以儒学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中谦逊内敛、温文尔雅的内涵,这也正是值得他一生相伴并带入坟墓的。至此,可以肯定,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幅年画,曾是阿列克谢耶夫的收藏品。而那方“不愠斋”印章的主人,也就是这位鼎鼎大名的“阿翰林”。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西青文史第十四册》

本书分地方文化、名胜古迹、风物掌故、寻根成果、风物掌故、历史研究、人物春秋等栏目,收录了杨柳青年画起源管窥、杨柳青年画起源·年代·鼎盛时期的研究、杨柳青年画里的款题、杨柳青年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杨柳青年画与年俗漫谈、解放后年画的传承与创新、杨柳青年画作为年画之首原因何在、民俗谐趣寓意长、年画的教化功能、年画制作工艺绝活多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