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年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67
颗粒名称: 节令·年画
分类号: J218.3
页数: 15
页码: 167-181
摘要: 本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时间和节气的概念,以及与这些概念相关的历法、节气和年画等文化现象。文章首先介绍了“历”的起源和作用,以及人类对时间概念的演变。接着详细描述了古代的历法和节气,包括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它们在中国农业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年画这一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和特点,并与民间风俗相结合,说明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 杨柳青镇 节令 年画

内容

“历”之所用,在于判别节候、记载时日、规定计算时间之标准。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然没有时间概念。人类逐渐进化,随着生活规律化,并以自然界中的固有事物为依据,共同认识了: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
  一岁月有十二圆。
  形成以一昼夜为一日,以月亮盈昃为一月,以寒暑往复为一年。相传天皇氏制于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氏命大桡作甲子,太昊氏设历正,颛顼氏作新历,帝尧氏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夏后氏颁布夏历,逐成为中国正朔之唯一标准。汉武帝时,司马迁以夏历为基础编写《太阳历》,始固定下来,以孟春建寅之月即一年中的第一个月为岁首即正月,自汉时至清末,故人们至今还把阴历称作夏历,俗称“农历”。
  岁时
  地球绕日一周,谓之一岁。岁有四时称为季:春、夏、秋、冬。四季有月令:十二个月。春季有孟春正月建寅(端月);仲春二月建卯(花月);季春三月建辰(桐月)。夏季有孟夏四月建巳(梅月);仲夏五月建午(蒲月);季夏六月建末(荔月)。秋季有孟秋七月建申(瓜月);仲秋八月建酉(桂月);季秋九月建戍(菊月)。冬季有孟冬建亥(阳月);仲冬十一月建子(葭月);季冬十二月建丑(腊月)。
  由于中国是封建农耕社会,具有历史连续发展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以农为本的认知观念导致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划分季节的方法,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特定意义,把时间的气象条件与万物生长变化结合起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气。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气。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气。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气。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气。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气。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气。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气。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气。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气。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气。小寒十二月节、大寒十二月气。
  我国以农为本,根据岁有四时安排耕耘劳作、春播秋收。月有盈亏表示遵时守序,揖迎接送。日有昼夜依据晨起晚睡、劳逸结合。时间的气象变化和万物的生长变化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以人类智慧的凝聚形成了节令风俗。节令的含义便是遇节便有令——也就是说每一个节都有它的特殊内容和特定的形式,必须遵守;因令而成节——节的起源是因为那些日子具有特殊的意义需要进行特殊的活动。令,就是人人自觉遵守的风俗。
  年画——中国民间传统绘画的独立画种,主要张贴于新年之际;狭义上讲新年时城乡居民张贴于居室内外门、窗、墙、灶等处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绘画作品;广义上讲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它具有实用性和时间性(一年一换)。即是生活中节日必备之物品,又是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物化的精神产物,既具有强烈的时代人文特点,又透视着农耕社会的生活现象。
  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至厅房都贴满了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年画给新年带来了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增添了生活的希望,符合着人民的理想。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种,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孕育于汉唐文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依赖于中华民族科学技术的优化组合。年画在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不断发展、充实、提高,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年画的显著特征是与民间的世俗生活密切结合,真实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世俗民风,成为中国农耕社会的“百科全书”和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活化石。
  杨柳青年画的形成与发展,是横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孕育,它跟中国其它地区的年画一样,起初也是以门神、神码及吉祥富贵类年画在民间流传。元朝的百年间,杨柳青成为进入大都的水旱码头,漕运及货运成为集散地,商贾云集,南北往来、东赴西走,渐渐聚居成为大村镇。平水坊刻系统的雕版印刷技术由民间传入,以迎合民俗生活的需要刻印门神、灶王、钟馗、天师、月宫图之类神码,逢年节庙会出售以补生计。明朝建立,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明永乐十三年,大运河重新疏浚,南北贯通,水运繁忙。杨柳青从此地方繁荣,人口众多,成为华北地区的交通重镇。南方的纸张颜色,本地的雕版材料,宗教壁画的造型方法,受中国人物画北宗画派的影响,逐渐使习此艺者增多并逐步熟练、品种增多,在单色印刷的基础上发展为套色印刷。一些精品年画和春宫密戏等流进皇宫。至此,皇家殿版的严谨作风和技术也融进杨柳青年画的线板中,宋元时期的工笔人物画风和宗教的佛教壁画的重彩画风等都被吸收进来,至明末形成了雕版印刷、画版套色、手工彩绘的独特风格。清朝康乾时代,国泰民安,生活日趋繁荣,杨柳青的年画业发展到历史的鼎盛时期,名扬南北。一些画家也进入了年画业,正统的人物画优秀传统得以在年画中继承并延续。在传统绘画技法上的大胆改进,水笔应用和醒粉法,使得年画更加富丽典雅,题材内容直接涉及社会生活,成为年画生活里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年画的题材内容也在实用的形式里不断拓展,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物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时代特点通过年画表现出来。杨柳青年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时代性强,艺术生活化,富有想象力,具有独特的地方风貌,涵有包容历史和生活现象的精神。
  以“年”文化意义上的杨柳青风俗年画,正是遵循着岁时节令的民俗生活的实际,以自己独特的风貌和地域特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全面地展现着社会与历史的特点。民间艺人们在代代传承中,以他们毕生的心血总结出了“知时”的经验。
  知时:天有四季,风雪雨晴;春夏二季,宜作秀稼;秋冬之景,萧瑟凄冷;有风无雨,叶飞树摇或看帐篷;有雨无风,树梢压低或看蓑笠;耕耘种收,要按四时;机织纺绩,要分昼夜。这是生活现象,也是艺人们的总结,不管是画的还是看的,要以这样的准则去评判年画的好坏,也是作画的规矩,进而又提出了四时点景的要求:
  春景:早雪暮雨;游人踏雪观柳絮,渔牧唱晚荷锄归。花隐约山拢翠。
  夏景:林木苍郁;人物摇扇倚亭立,行旅背伞喝驴忙。渔翁披蓑戴笠。
  秋景:水天一色;风扫落叶雁排空,皎月桂花美人行。田园丰收共庆。
  冬景:雪压古木;老樵负薪是辛苦,围炉夜宴话九九。孤村酒帘寒风。这是艺术典型,也是生活中的特点,寓知识于年画中,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了解先人的生活和思想。再看看十二月令景:
  正月接彩灯、二月放风筝、三月花木丛、四月放摊艇、五月洒帘红、六月荷花生、七月看天星、八月月当空、九月登高阁、十月调鸟虫、十一月摆盆景、十二月桃符。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景色鲜明,叫不识字的农民看起来也津津乐道,一边看画一边议论,生活就是有趣,有奔头。
  新年到、放鞭炮、购黄历、鞭春牛、喜迎春、财神到、拜和合、敬花灯、天公祭、鹅毛起。(立春、春节)
  串灯景、演大戏、放烟火、猜灯谜、吹打唱、闹元宵、赏花会、逛灯季、变戏法、玩鼠戏、逗双簧、拉洋片、木偶戏、跳方子、踢球毪、会闺友、走百病、拿手活、百艺集。(灯节)
  花聚饮、赏牡丹、植花木、剪五彩。(花朝)
  会男女、拜月落、长堤杨、绿坡马、王母诞、花仙寿。【上已节(三月三)】
  抽陀螺、放纸鸢、打秋千、踏青草。(清明)
  挂葫芦、纵毛虎、火判官、天师符、石榴花、剪五毒、编方胜、吃角黍、饮药酒、龙舟渡、扎蛳儿、安营蒲。(端午节)
  赏金鱼、浮巧针、拜银河、穿花针、字纸会、祈魁星。(七夕)
  盂兰盆、流河灯、放焰火、管弦歌、扎法船、游画舫、演垂歌、跳狮舞。(中元节)
  禅鸣柳、风吹旗、斗蟋蟀、枣秧红。(立秋)
  拜月宫、吃月饼、供兔爷、赏冰轮、聚饮宴、游夜景。(中秋节)
  登高望、赏菊黄、捉迷藏、插茱萸。(重阳节)
  风筝毪、步步高、太平鼓、抖空竹、弹石球、调鸟兽、戏秋虫、叫蝈蝈。(立冬日)
  踢球戏、乘拖床、消寒会、熏花生、花入室、陈盆景、积雪狮、吟柳絮。(冬至日)
  腊鼓鸣、糖瓜粘、扫房了、迎新岁、贴挂钱、燃爆竹、嵌窗花、粘春联、送财神、悬灯彩、鼓乐喧、迎灶王、挂门神、图钟馗、燃旺火、敬天地、先像悬、压岁钱、纸牌戏、消夜长、包饺子、合家欢、陈供果、签八仙、迎春鼓、又一年。(除夕)
  节会月月有,习俗各不同,这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他们按着自己的心愿,把日子过得热热闹闹。民间艺人们熟悉生活的程度就是他们创作的依据,如果你背离了生活的实际,那老百姓就不买你的账了。风俗年画的好坏就在于你表现了生活之真。
  古时年为岁,岁有四时,时分三月,月有节气,气分三候,候为五日。艺人们仍按农人之需要,时序之现象,按岁有七十二候,做图以咏:
  东风解冻:风卷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蛰虫始振:蛇蛰雨水动,郊原草木筑。
  鱼徒负冰:池鱼戏叶仍含冰,宫女裁花已作春。
  獭祭鱼:山冷莺落柳,溪喧獭祭鱼。
  候雁北: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草木萌动:冰消泉脉动,雪盖草芽生。
  桃始华: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鹰化为鸠:树外鸠鸣春雨歌,犀头日出杏花繁。
  金庚鸣:风来花自舞,春入鸟新言。
  元鸟至:燕子池塘春雨细,杏花庭院晚风尖。
  雷乃发生:张壁清泉吹冷雨,悬崖飞瀑吼晴雷。
  始电:千寻铁马云屯野,百尺金蛇电掣空。
  桐始华:明月满庭池水深,桐花垂在碧簾前。
  田鼠化驽:蝶舞蔬畦晚,驽鸣麦野睛。
  虹始见: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萍始生:霞拢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鸣鸠拂羽:山行步步黄泥滑,小立溪头听鸣鸠。
  戴胜降桑:女桑新扮映苍槐,三月春风戴胜来。
  蝼蝈鸣:多情幽草缘墙听,全赖群蛙远舍鸣。
  蚯蚓出:蚯蚂土中出,田鸟随我飞。
  黄瓜生:可怜持蟹拈笔手,小圃携锄学种瓜。
  苦菜秀:草菓已成花半落,新巢未空燕子回
  靡草死:无名江上草,随意领头云。
  麦秋至:郊原浮毒气,池沼发落英。
  螳螂生:持斧伐远杨,荷锄占泉脉。
  反舌无声:谁道间关便多事,更新缄默送芳菲。
  鹿角解:渐至鹿门山,山明翠榭浅。
  蜩始鸣:馀情萱际蝶,新响树间蜩。
  半夏生:小雨半畦新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
  湿风至:柳荫低堑水,荷气上熏风。
  鹰始挚:湖落远滩群下雁,树倚高壁独巢鹰。
  蟋蟀居壁:蟏蛸挂墙户,蟋蟀鸣前除。
  腐草化莹:山溪倦鹤轻依树,风云飞莹自上楼。
  土润溽暑:农舍时雨润,山杂夏云多。
  大雨时行: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凉风至:大雨新霁后,秋风动漱凉。
  白霜降:野风生竹枝,清露落衣襟。
  寒蝉鸣:归路烟雾里,山蝉处处吟。
  天地始肃:秋气涌天地,太行高翠湘。
  鹰乃祭鸟:断虹辞晚雨,飞隼落残禽。
  鸿雁来:八月悬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依晴川。
  元鸟归:舟横别巷起鸥约,人立斜阳待燕归。
  群鸟养羞:虫思机杼悲,雀暄禾黍熟。
  雷始收声:风雨荡烦者,雷息佳霁初。泉峰带云雨,秋气入我屋。
  蛰虫坯户:坯户虫思蛰,埏檐鸟噪巢。
  水始涸: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鸿雁来宾:枫叶醉红秋色里,两三行雁夕阳中。
  雀入大水为蛤: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望捕雀光。
  菊有花黄:镇市人家满秋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豺乃祭兽:霜天猎归处,万里人横鞭。
  草木黄落:秋从黄叶声中老,人向青山疏处行。
  蛰虫咸俯:花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岑光入屏。
  雉入大水化蜃:楼台重蜃气,邑里离鲮人。
  水始冰:庭草留霜地结冰,黄昏钟绝野云凝。
  地始冻:白草近关湖有路,冯河连底冻春声。
  虹藏不见:护月老松卧苍龙,落涧泉奔舞玉虹。
  天气上升;斗柄上霄汉,笳声下戎楼。
  闭塞成冬:闭门群动息,积雪透棘林
  虎始交:醜石半蹲山下虎,苍松倒挂水中龙。
  荔枝出:烟深蓵荔栖鸟急,风响兼茹落雁呜。
  蚯蚓结: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糜角解: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踪处。
  水泉动: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
  雁北乡:望月露弦影,排空雁北乡。
  鹊始巢:鶺鸰云断人千里,鸟鹊巢寒月一枝。
  雉雏:雪平寻兔迹,林丛听雉声。
  鸡始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征鸟嘱疾: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水泽殷坚:送客独穿松径雪,煮茶敲破玉池冰。
  这种以岁时节令风俗的年画题材,始终贯穿在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过程中,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点,成为年画最具“年”文化意义的表征,也成为我们回顾历史的最具权威的形象依据,这是杨柳青年画最富生命力的发展动力。生活理想化,艺术生活化,民间艺人以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特征,把劳动人民创造历史、享受生活的精神物化,并使之民族的连续传统包容在年画艺术的形式中,使民族精神水恒。
  元旦、年、春节
  现在的春节,古时人称“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元旦之称,始于古代计时和农业生产。殷商时期,人们为了把握时间,节令以耕作,当时的天文学家以月亮盈亏计时,按每年十二个月,把头一个月定为正月;正月朔日子时是一年的开始,当时叫“元日”,亦称“元旦”。按《尔雅>注解:“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从一些古籍来看,夏、商之际虽以正月朔日为一岁之始,但还没有像后来一样的重大节日,但已形成年节的雏形。《诗经》以有“为此春酒”的记述,说明当时人们在迎接“改岁”时,已有畅饮“春酒”以庆丰收和迎接新的丰收之意;“商曰祀”则说明了人们在“改岁”时,还要进行祭祀鬼神的活动。因为古人对风雨冰雹及各种自然灾害都无法了解,从而认为是有鬼神在支配作怪,故而在“改岁”,新的一年生产开始时,祭祀他们一番,祈求他们别来捣乱,来年好平安幸福。“年”的称谓始于周代,经春秋战国至汉朝,“过年”习俗形成,以祭祀为主的年节活动成为人们的盛大节日。《礼记·曲礼下》载:“天子……祭五祀”。疏:“祭五祀者,春祭户,夏祭灶,季夏祭中溜(宅神),秋祭门,冬祭行也”。春节之称始于何时,虽未见确切记载,但在南北朝时已有春节之说,但所指不是年节,而是整个春季。汉代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节”。但农历正月初一过大年的记载和风俗,则是从汉代延续至今没有多大改变。将元旦、年、春节合三为一是近代的事: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督府代表聚集南京,为了便于和世界各国计时一致,经讨论决定全国统用公历,旧仍保持农历“行夏历(农历),所以顺农村;从西历(公历)所以便统计”,并行文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五祀与七祀
  年画源于原始崇拜的礼教。远古时代,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在自然现象面前的不可抗拒性产生了敬畏心理,人们将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归结为上天神灵的意志和权利,并在想象中将神灵形象人格化,在创造神话的同时,不断充实原始崇拜信仰,终而形成了社会礼教;远古的人们把天地、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河海、祖先等都视为神灵,虔诚地进行祭祀和祈祷,这些崇拜活动因事而发,逐渐注入社会生活内容中,成为生活里的固定内容,各种礼仪由简到繁,终而形成了社会共识的制度。
  殷代宗教迷信之风最盛,鬼神权威包罗万象。商王统治者无论事大小,均以卜筮方式向鬼神“请示”行动准则,这种名目繁多的宗教祭祀活动,使统治者集宗教神权与独裁君权于一身,具有无上权威的象征。商周时期的宗教祭祀制度,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从而为后来的各个朝代所承袭,并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生活的民俗习惯延续。
  杜佑《通典》载:殷制:天子祭五祀。户一,灶二,中溜三,门四,行五祀,岁(一)遍。(杜佑注:凡祭五祀于庙门。户主出入:灶主饮食;中溜主堂室居处<韦昭云:古者穴居,故名室曰中溜>,行主道路行作者)。诸侯大夫与天子同。
  周制: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历、曰户、曰灶。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历。大夫曰三祀,曰族历、曰门、曰行。谪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人立一祀,或立溜、灶,或立户。
  汉立五祀,《白虎通》云:户一祀,灶二祀,门三祀,井四祀,中溜五祀,岁一遍。杜注:祭祀,天子诸侯以牛,因四时祭牲也。祀户以羊,灶以鸡,中溜以牛。门以犬,井以豕,或曰中溜用牛,不得用牛者用豕,井用鱼也。)
  后汉建武初,有五祀:只祭门,户,井,灶,中溜。有司掌之,其祀筒于社稷也。人家祀山神,门,户。(杜注:山即历也,鬼有所归乃不为历。)
  魏武王始定天下,兴复旧祀而造祭五祀:门,户,井,灶,中溜也。
  晋博玄云:帝之都城,宜祭一门,正宫祭一门,正室祭一户,井,灶及中溜,各择其正者祭之。以后后祀无闻,唯司命配享于南郊坛。
  隋制:其司命,户以春,灶以夏,门以秋,行以冬,各于享庙日。中溜则一季夏祀黄帝日。各命有司祭于庙西门道南。牲以少牵。
  大唐初废七祀,唯季夏祭中溜,开元中制:礼祭七祀各因时享,祭之子庙庭。司命,户以春。灶以夏。门、历以秋。行以冬。中溜以季夏。其仪具《开元礼》。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礼仪)质疑:又曰:行祀。行是道路之神;门是门神;户是户神;与中溜、灶凡五。古时圣人为之祭祀,亦必有其神。如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有这祭,便有这神。不是圣人若有若亡,见得一半便白恁也。但不如后世门神,便画个神像如此。
  以上记载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追溯门神,灶神及民间俗神的图象源由,及社会生活民俗形成的根本。历史改变了人类的认识观念,中国人的自然宇宙观,在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观物化的形象(年画图像)又使生活变得多彩和有滋有味。
  祭祀的娱神活动,逐渐成为节日的欢庆,并使之为生活的内容,成为人们的习惯,并获得心理上的慰籍,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升华。
  民间神码
  旧时家庭都信奉神佛,供奉神俱。长期供奉的不是泥塑木雕之像,就是铜铸石刻之像,还有绢本纸本的挂轴画像,而民间临时祭祀祈禳完了,按习惯都要把神佛像焚化,故只能用木版雕印出来的神佛像,这种用木版雕刻印刷出来的神佛像名叫神码。木版的面积最大的名“百份”,是竖宫尖规格(长3尺×2尺);最小的长约八、九寸,宽约六、七寸,印神码的纸是很粗糙的,原因是祭祀完毕要焚化;一般用的是“表蕊纸”(竹纸或苇草纸),也有用较薄的“有光纸”的。这种木刻神码,一般画面都是神龛式,中间是主神,面前置供桌,供桌上放着香炉、烛台、花瓶之类,左右站着二至四位童子或侍从,神龛上面写着神的名号,还有在画面印上一副对联的,画面也有许多变化,根据主神的职掌和责任,相应的添加有关生活的内容,如“梅葛仙翁”码,因是染织业的祖师爷,就把染布的场面印在画面中:“田公地母”除了主神,还要有一头耕牛、一头猪、一架耕犁、一丛谷穗,两个粮囤和三个戴斗笠的农夫,这类神码,绘出的是祭神人的企求和愿望。还有一种星神码,是按八卦的方位顺序排列,因神像太多无法表现,故只把神名按周天廿八星宿名印出,四边印上罗喉什都等星名。买神码时,为了表示敬意,要到香烛店去“请一份神码”,通常请一份神码都是和香、烛、云马、黄钱、上天梯等祭祀必备品一起购置的。岁时必备的神码,一般住家通常在一年之中要请的神码有六种:它们是灶王爷、财神像、星神图、百份儿等,这是过年采购年货时和门神、挂钱、上天梯、窗花和剪纸等一起年节生活必需的。
  灶王爷:是中国几千年前祭祀主神,为天子五祀之一,民以食为天,灶与民生关系密切,故中国祭灶风俗由来已久。至汉代奉为“灶神”,后普及民间,俗称“灶君”、“灶君老爷”、“灶君公”等,还有称“护宅天尊”、“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谓东厨司命)”、“九天东厨司命张公福府君”、“九天东厨烟主”等。说是上天命灶神在人间监察凡人的功过,随时记录,并且定期向上天报告,天神据此判断善恶以增减人寿,故灶神又叫“司命灶君”、“司命真君”、“司命菩萨”等。
  杨柳青年画的灶君形式多样,主要分“烧灶”和“金灶”两大类:“烧灶”形式简单,以木版雕刻,墨线刷印在黄色竹纸上,颜色用笔刷抹红绿二色而成,行销于广大农村庄户人家。“金灶”彩印套金,分“独座”、“双座”两种;“独座”灶王图,画主神灶王位于香案后,仙童、值日星官、武弁等八名分立左右,中有聚宝盆、金鸡、玉犬看守,后堂堆满财宝,马厩圉人捧料喂马。楹柱上有“一家常感德,五祀独尊君”对联,上方刻印“二十四节气表”,供城乡百姓查核四季节气,以备农事操作的参考。还有专供满族贵族人家用的“绿头灶”。“双座”灶王图,主神为左灶君夫人、右灶君老爷,有抱“善、恶”罐的童子和怀抱薄篆的文武判官,聚宝盆、金鸡玉犬、金银财宝等。专供北京山区民户奉祀的“上天灶”图分三层,上层刻有二龙戏珠和二十四节气表;中层灶君捧圭,夫人怀抱金如意;下层妇人抱婴儿,拨灶火,蒸馒头,喂红马等,其有人物十七名,马三匹,鸡犬各一,锅灶笼屉、香炉蜡烛、宝帐宫灯无一不有,画面热闹实乃是一幅年画。
  门神:是中国古代守卫门户之神。因中国古代的门一般为左右开的两扇门,故门神也是两位。后来通将居左的门神称为“门丞”,居右的门神称“门尉”。祭祀门神在古代为五祀之一。岁晚贴门神,是我国古时旧俗;门神最早见于《礼记·丧服大记》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王门画虎以示勇守(周永春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战国以降至汉;《汉书·景十三王传》:“广川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在民间则画鸡于牖(见《拾遗记》载);“西虎于门,冀以卫凶也”(汉·应邵《风俗通义》),表示的均是退凶伏邪之用。桃木在古人认为是“仙木”,能驱邪逐鬼,可镇四方的妖魔鬼怪。桃木也就成为后人谓之的“桃符”。以桃木辟邪的风俗很流行;削桃木为人形立于户外门边,“冀以卫凶也”。刻桃木为印挂于门户上,《后汉书·礼仪志》载:“仲夏之月,万物之盛,田夏至阴气萌动,恐物不茂。……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晋代葛洪《抱朴子》“登涉”入山符:“抱朴子曰:此符老君所载,百鬼及蛇蝮虎狼神印也。以枣心木方二寸刻之,再拜而带之,甚有有神甚……”。抱朴子曰:“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这种佩带身上用以辟邪的桃印有的上面刻有“庶疫刚瘅,莫我敢当”等字样,又称“刚印”。传说黄帝时,有“神茶,郁垒”能捉鬼,故以二人为门神。到了唐朝,唐太宗因为“龙王讨命’(见西游记)的故事,门神就有了秦叔宝,尉迟恭之名。
  秦叔宝名琼,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领虎头,就像大金刚,平日“最懒读书,只好论枪弄棍,厮打使拳”,令家人十分头疼。最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赢得世人一个“赛专诸似孟尝”的美名。尤一部《隋唐演义》,秦叔宝仗瓦面金装锏灭大隋,扫三十六路烟尘,兴唐后封为护国公,称道赤胆忠心卫唐王,终成护国保家守门神。
  尉迟恭字敬德,身长九尺,膀阔三停,满脸胡须,面如锅底,目若朗星,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是隋唐的一员猛将,在《隋唐演义》中刚出世夜夺十八寨,仗一条一百二十斤的钢鞭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封为鄂国公,更有豪迈悍勇开国将,职责趋魔辟邪卫户仙。
  钟馗,宋沈括《补笔谈》: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还宫病作将逾月。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窃人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鞟双足。捉其小者,刳目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曰: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病若顿瘳,而体益壮。乃召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汝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以进。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旨天下。从此唐代的帝王常在年终时,将钟馗的画像颁赐给大臣们悬挂,借以驱逐历鬼。经宋到元明,钟馗作为门神和秦叔宝,尉迟恭均为朝廷王公大臣、上层贵族之家的奉祀对象,明清以后才渐渐普及到民间。
  杨柳青的戴廉增敬记老画店的门神行单记:金五尺神,立粉神每尺,绿四尺神,画三尺神等规格售价。乾隆十四年(1749年),史宜直等编《钦定工部则例》卷四十八规定:凡门神细描彩画,沥粉贴金,描画泥金,制造库准彩画九成,福神准彩画八成,仙女、娃娃准彩画七成。每斩见方一尺用,石大绿、银朱、黄丹、定粉各四分,朱砂、石三绿、天二青各二分;天大青、南梅花青、松花石绿、广靛花各三分;胭脂、藤黄、徽墨、红黄泥金各五厘;广胶、白矾各五分:红黄飞金各三张,贴金油四五分。最大的门神高约170厘米,横90厘米(约合五尺);小者高约46厘米,横22厘米(约2尺幅),可见用料之讲究,价格之不菲,实一般人家所能承受的了。故百姓人家只能用画四尺~二尺的门神,而广大的农户人家则买毛头纸制,彩笔一抹而就的粗笔写意门神了。杨柳青年画中的门神除武样外(秦叔宝,尉迟恭,钟馗等),文官和童子、仙女美人的画样,至少在百种以上。门神由最初统管鬼门的神茶、郁垒等神话人物充任后,随着人们认识观念的不断进步,后来以历史名将来充任,进而又增添了朝官,复加鞍马宝瓶以迎祥祉的“文官神”,这反映了人们思想意识不再害怕夜有鬼魅来,转而祈盼平安福禄的愿望,物化为文质彬彬的天官门神。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多元化,门神逐渐向门画发展,这就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吉祥“门童”样,它是专供内室屋门贴用的。这类门童都含有吉祥喜庆之喻意,“仕女美人”样至清末,也以门画出现在市民阶层的人家内室屋门上。
  财神:这是中国人乞求财富而幻想产生的一位向人间送发财宝之神。俗话说:“财神进门来,四季广招财”。清诸安仁《营口杂记》:“拜年者必先拜其所供之灯影,灯影者,外画财神,内点蜡烛,有八尺余长者在中,左招财,右利市。”财神有:武财神主要有赵公明和关羽,赵公明又名赵朗、赵玄坛,故民间俗称“赵公元师”、“玄坛爷爷”等。《三教搜神大全》卷三:“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主道功成,钦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元帅。……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持铁鞭,……面黑色而胡须……,跨虎……。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并穰灾,元帅之功莫大焉。至如公讼冤抑……,买卖求财……可对神祷无不如意,故上天圣号为总管上清正一玄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在《封神榜》里,赵公明是峨嵋山的道仙,武艺高强,有黑虎、铁鞭、定海珠、缚龙索等法宝,被姜子牙打死后,在封神榜中正位“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将,主管“迎祥纳福”,至此广泛流传民间。旧时农村贴的“打猪鬼”的栏门画,也是画的赵公明,用以保护家畜的平安。关羽是三国时的蜀国大将,封爵“汉寿亭侯”,俗称“关公”。宋代封其为“义勇武安王”,到明朝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故亦称“武圣人”。因关公忠义文武双全,视“不义而富且贵”为奇耻大辱,只有为人忠义才配发大财,而且关公生前精通算术,这样随着晋商的覆盖,率在全国尤其是北方,关公也就成为了武财神。一般商店买卖人家都奉“关圣帝君”为财神。文财神有比干和范蠡。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史记·殷本纪》:“纣愈浮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诤”。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见其心,后人敬比干率直纯真,公正无私,也正因为比干无心,故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把这么一位童叟无欺的正派君子敬作财神,当然人人信服而无异议了。范蠡是春秋战国越王勾践手下的大臣,足智多谋,助越王灭了吴国成就了霸业,之后在越王大赏功臣时,范蠡却埋名隐姓急流涌退了。他非常通晓与君王“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之三昧。他到了齐国后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自号“陶朱公”。范蠡能发家致富且品德高洁,故被人们奉为文财神。万山财神,据说明朝年间有一人名叫沈万山,他是南京首富。他有一个聚宝盆,无论将什么东西丢在里面,都会变成宝物滚满整盆,他以巨资帮助朱元璋打天下,朱元璋登基后,就把沈万山封为“招财王”,故民间就奉沈万山为财神爷。“五路财神”,亦称“五显财神”。所谓“五路”,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五路财神喻意网罗四面八方的的财神。另说是一位姓何名五路的人,元朝末年御冠而死被祀为神。还有一说是五个姓伍的兄弟死后奉为五路财神,并有“五显庙”存世。
  星神图:我国远古星辰崇拜中,就有群星朝北斗之说。道书《度人经》称,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东斗主冥,西斗纪名,中斗大魁总监众灵。世人若能礼斗朝真,即可消灾解厄,增福延年。五斗星君是道教敬奉的五位尊神,是星宿崇拜的人神化;北斗星君有七宫(星)曰“七元”,主掌解厄诞生。第一天枢星,为阳明贪狼星君;第二天璇星,为阴精厄门星君;第三天机星,为真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星,为玄明文曲星君;第五天衡星,为丹元廉贞星君;第六开阳星,为北极武曲星君;第七瑶光星,为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星君有六宫(星)曰“六司”,主掌延寿度人,第一天府星,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星,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星,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星,为益算星君;第五天危星,为度厄星君;第六天冲星,为解困星君。东斗有三星君为上生星君,第一宫天栋星君,第二宫天威星君;第三宫天舆星君。西斗有四宫(星)主管奇身护魂,第一宫白标星君,第二宫高元星君,第三宫皇灵星君,第四宫巨威星君。中斗(称“大魁”)有五宫(星),主掌保命利生,第一宫天和星君,第二宫天平星君,第三宫天中星君,第四宫天恒星君,第五宫天烈星君。
  百份儿也叫做“全神像”,俗称“天地码”。在各类神码中,以“百份儿”的版面积最大,高可达六尺,宽约三尺。画面的神像分层排列;上层为佛教的诸菩萨;中为释迦佛,依次为如来佛、药师佛、弥勒佛、燃灯佛、观世音、普贤、文殊、大势至等;第二层为道家祖师,玉清、上清、太清,左为十一天尊,右为十二宫辰。第三层为天界诸神,玉皇大帝、紫微帝君、勾陈大帝、后土帝君及众神侍等。第四层中为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左中为伏魔天帝(关公),左有利市,右为招财;右中为真武大帝,左为文吕帝君,右为张天师,并有男、女、老、青侍者。第五层中为地藏菩萨,左为道明尊者,右为闵公先生;左右分列十大阎王。佛像、三清、三官、玉皇、关帝等要用金银箔贴脸,这是单幅独张的。还有一种“百份儿”,是用小面积的单张粗纸刷印独位神祗,把各种神佛民间俗神叠放在一起有上百张。“百份儿”是在除夕夜十二点钟,诸神下界时举行“接神”大典时祭拜的,照例家中男丁不论老幼一律参加,妇女不许窥看,祭拜完毕就焚化;单幅的“百份儿”就叫做“发大裱”。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本书分历史研究、名胜古迹、地方文化、人物春秋栏目,收录了《古镇杨柳青的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杨柳青药王庙的戏楼》、《杨柳青年画<霸王出世>图考》、《杨柳青年画师与中国近代大事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宝铭
责任者
司马迁
相关人物
尉迟恭
相关人物
钟馗
相关人物
关羽
相关人物
赵公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