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与年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58
颗粒名称: 壁画与年画
分类号: J218.3;J218.6
页数: 5
页码: 118-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传承者,通过传统壁画的技法和符号系统进行拓展和发展而成。自古以来,绘画在中国始终与实用和宣传功能相结合,从神话传说到宫廷装饰,再到民间年画,绘画一直在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精神。杨柳青年画以其独特的颜色代号和斡染技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态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随着历史的演进,杨柳青年画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理想,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年画 壁画

内容

杨柳青年画传承了中国传统壁画的优良传统,并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拓展,终以中华民族的面貌屹立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从远古人类至唐虞前绘画,出于人类现实生活之要求,其意义全在于实用,这是民族绘画开始的实用化时期。虞舜以后,君权确立,绘画渐由实用转化为礼教宣传工具:“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者也。”使民知神奸。至周则王门画虎以示勇守,战盾画龙以明应变。天子大庙之节税棁,则文以山藻为华饰,实为壁画之新兴。一直延续至西汉。“广州惠王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在民间则画鸡于牖、画虎于门,画人于桃板。以为退凶邪之用,后代之门神实源于此。又广川惠王:“坐画室为男女裸交接,置酒与诸父姨妹饮,令仰视画”。为我国秘戏图之开始。汉代绘画需要之广,画迹之多;其内容质量,以审美论浅薄,注重实用功能,然束缚于礼教之下。佛教传入,到三国归晋,聪明才智之士,多攻艺事为消遣,崇尚文采,张皇幽妙,以为旷达。其结果促成道释绘画盛行,大有取经史故实而代之之势。魏晋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以及帝王公卿玩赏装饰之应用,作画者多为豢养之工匠。两晋道教盛行,人民信仰广泛,寺庙道观大量建立,壁画深入民间。此一时期。顾恺之创白描人物并用摹拓之妙法:内放缣素于原本之上,依择钩描而成者曰摸拓;一为对照原本临写而成者,曰临写;陶渊明,石季龙等置画扇,开后代扇头作画之风,并有画论问世。南北朝时,我国绘画几乎全是佛道教画,壁画成为主体,尤张僧繇:“一乖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遍画凹凸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乃名凹凸寺云。”时南朝绘画绮丽精巧而多新意;北朝伟建富丽出于摹拟。隋文帝统一南北朝,绘画为极则。大唐实为儒、释、道三教汇流时代。故绘画仍以道释人物画为主;初唐时召天下画工修内府图画。因使工人各推所长,锐意摹写,致摹拓之风盛行;注重技法,隐秘画诀;盛唐之绘画以成浑雄正大之风格,而见空前之伟观。与佛画陶熔而调和,出新意穷极变态,始以自成中土风趣。吴道玄(初名道子)于佛画集大成而特出新意成格式者,创兰叶描而誉为“吴带当风”,后世继承者称为“吴家样”。中晚唐,绘画始分朝野,一些士大夫作画以意求朝着赏玩之路步入院派或文人画之列。壁画则以传统的广泛性流传于民间,画工也以口授心传的方式,在代代经验的累积下传承延续了下来。五代十国为一割裂时期,故绘画之发展每因时地之不同而见盛衰之差异。道释画以宗教之势力,盛行于民间。宋朝结束唐末五代之乱后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奖励文艺,人士蔚起。虽有外患,靖康之难,然宋三百年文运依然不衰。绘画一道,析为十门:一为道释,二为人物,三为宫室,四为番族,五为鱼龙,六为山水,七为鸟兽,八为花木,九为墨竹,十为果蔬。此时北方之辽与金侵人中原北部后,大受华族文化之影响,绘画亦然,而民间绘画之势力仍颇兴盛,为元代绘画发展之根源。“宋画院众工作画,必先呈稿,(世称粉本)然后上真。北宋以后,道释画大见衰退,人物画亦随而衰落。而宗教壁画人物则随着民间的广泛影响,一些擅长道释人物画的画家则拥入民间。而传统的粉本稿、口诀则成为家传继承的秘密了。至元,民间绘画尤以宗教壁画人物盛行于民间,一些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在雕版印刷术普及下,以木版画的形式流传。明王朝崛起草莽,恢汉唐遗风,复汉唐威仪,承宗制,绘画之人物,多模拟唐宋人旧派,以道释为主体的人物画,随着元代佛道教中衰,已有绝迹之势。至明,占人物画之主位者,一变而为史实风俗画。一部分民间画工从宗教壁画行业中转向了民间绘画,以制作画片或年画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杨柳青年画则是从宋金对抗起,金贞佑2年建柳口镇,设榷场贸易以来,经元迁南方富户置於“腹里”,杨柳青人口增加,宗教寺庙建立,佛道教盛行,寺庙壁画工匠流入,以传统壁画宗教人物画的“秘诀”和“粉本”就成为画业的传承秘诀。尤其到了明代,随着宗教人物画和寺庙壁画的衰落,画庙派的画工就纷纷转入到(画片)年画的制作上来。很多壁画传统“切口”和“秘诀”、“粉本”也就成为年画的传统“画诀”了。画工在壁画,上墙作画稿,“行活”叫做“摊活儿”,而年画则叫做“作话儿”。“落墨”则相同。“着色”叫“成活儿”,亦相同。
  一铺大壁画常需要很多人参加绘制,主绘画师为统观全局,规定题材内容所应配备的色彩,把画面上的人物,注册着色“代号”,以便于协助绘画着色的画工有所遵循。“代号”就是代表一种色彩的符号,也是历代传承有序的规定。
  如“红色”用“工”字代表,绿色用“六”字代表,这种简化的符号在传承中就成了行业“专用语”。这些“代号”是:工红、六绿、七青、八黄、九紫、十黑、一米色(米黄)、二浅青、三香色(茶褐色)、四粉红(玫瑰红)、五藕荷(浅紫色)。主绘画师按照不同人物地位的需要,用代号分别注明在已勾好墨线的人物上。例如:画中人衣服需要涂蓝色便注上一个“七”字,如是浅蓝,注上“二七”(即稍浅的蓝色),再浅的蓝,就注上“三七”。深绿注上“六”字,稍浅些注上“二六”,再浅些注“三六”。深红注“大工”,正红注“工”字,浅红注“二工”等,依此类推。助理画工便可按照“代号”,把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别涂上去。这样就免得每一部分或每一个人物的色调都去问师傅,画工们把这种办法叫做“流水作业”。
  我们再来看年画业的“切口”。除了上述传统壁画以“一至十”的颜色代表符号使用外,还使用简笔字样,如:用“彐”和“彑”代表绿色,草绿则写成“〓”字,石绿则写成“〓”字。朱磦用“票”字代,花青用“主”字,石青则用“玉”字。三青可写成“〓”,朱砂简写成“朱”字,赭石写成“者”字,“〇”字表示在染料中加粉,“火”字则是要淡染,“花”字表示要做花点,花斑或花纹,“通”字则表示由根部向上通染,“满”字则要画面全染全深色,“瓦”字则需要染色,“已艮”是画面上颜色不对,可改成银朱色。
  传统壁画使用的色彩,多用纯色,间色占次要位置。故多采用平涂手法,在衣褶或其它纹理处略加烘染,用以表现物象的凹凸感,它注重的是装饰风,是为了使色彩能够鲜明的衬托出主题的效果。衣褶烘染后,再用同类色在线描内重勾一次,叫做勒,亦称勾勒,可使物象更加爽朗,突出,增强了物象感染力。而杨柳青年画的画工们则完全继承了传统壁画的这一做法,成为杨柳青年画的独特斡染法。壁画中传统的凹凸法,把人物渲染的有立体感:人物的面部和躯体,在肉色调子平涂后,即依照结构斡染出阴阳面,使手臂、胸部、腿部肌肉隆起;《画鉴》载:“用色沉者,浮出绢素,而不隐指”。而杨柳青年画则使用水笔,使这传统的凹凸法,表现的更加鲜明突出,成为独树一帜的年画表现技法。“叠晕法”是用同类色,分成不同色阶,顺着物象的纹理层层叠起来,因色阶的深浅错综,使人远看起来立体感极强。杨柳青年画技法在水笔运用下,以“退晕”简化“叠晕法”,使观众有凹入和凸出的感觉目迷心眩,更能引人入胜。制作大门神的沥粉泥金法(堆粉煞金)也是吸收了传统壁画的做法而移植到年画中来的。
  我少年时看闫文华先生做神像,用画在坚韧的白麻纸上的精确画稿(粉本),沿画面的物象墨线用大针刺成连续的小孔,(俗称“扎谱子”),把它覆在要画的纸或布上,用兜着粉(红土或青粉)的小布兜,沿着线条拍打,粉便顺针孔漏下去,(行话“漏谱子”)揭开后,画面的形象便豁然出现,然后用不含胶的青粉依照粉痕勾线叫“定线”,色干拍打后留下淡青痕,这样便可开始落墨及着色了;另一种使用粉子的方法,是用拓稿方式。粉本(俗称“谱子”)是民间艺人使用的画稿,也是壁画传统方法之一。粉本的初稿,多出于高手画师所创作,人物形象生动,配景工整细密,艺术水平是很高的。尤其是古粉本,往往使用多少年或多少辈,父子师徒代代沿传,故而把粉本看做自己的财富。
  关于壁画人物画颜面的画法,画工们叫做“开脸”,在古代壁画中,画脸多用“开染法”,技巧非常有深度,费工的“面相”有“七开七染法”,使面部有圆浑逼真的效果。而杨柳青年画的“粉脸法”则正是在传统壁画的开脸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说明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明代,中国传统人物画从古远的实用阶段到附庸政教礼仪的警戒作用,利用宗教艺术的奴化宣诫,到风俗年画的形成,始终贯穿着一条中华民族的文化连续精神,那种历史的包容性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终于在杨柳青年画六百年的延续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人物画精神,把中国人民追求现实生活的理想实际化,那种以现实生活为目的的追求“人生”的积极意义,正是民族精神在历史的传统中积淀物化的结果。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本书分历史研究、名胜古迹、地方文化、人物春秋栏目,收录了《古镇杨柳青的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杨柳青药王庙的戏楼》、《杨柳青年画<霸王出世>图考》、《杨柳青年画师与中国近代大事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宝铭
责任者
顾恺之
相关人物
陶渊明
相关人物
张僧繇
相关人物
吴道玄
相关人物
闫文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