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的传统文化——小戏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52
颗粒名称: 杨柳青的传统文化——小戏本
分类号: G127.21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小戏本是一种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民谣、太平歌词、杨柳青时调等,记录了民间传唱和好事者搜集的内容。小戏本中包含了许多吉祥话和妙趣横生的唱词,使人们在劳动中感到轻松欢快。杨柳青小调《画扇面》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代表作品,现已少见,但仍有收藏者。除了现有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有待挖掘和发扬光大的东西,如工艺品、酥糖、剪纸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传统文化 小戏本

内容

“区区小本只几层,密密匝匝写分明,说的人间沧桑事,唱的地方风土情”。这是我对小戏本的真实写照。
  杨柳青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不胜枚举。在璀璨传统文化的花园中,有一枝绚丽的奇葩光彩照人,那就是现已绝迹鲜为人知的小戏本。
  这种戏本大约产生于清末民初年间,没署名,无确切作者。其内容丰富,涉及面也广:有民谣、太平歌词、杨柳青时调(韵味与天津时调不同)、窑调、号子、小曲、自由歌等等。这些都是民间传唱、好事者搜集而成。例如号子,那时民间盖房子砸地基,无现代工具,就用一石碾周围梆上木杠子,人们一下一下地将它抬起,再重重地放下,便砸实了地基。为使起落步调一致,便有人站在旁边喊号(口令)。其内容都是吉祥话,既合辙押韵又通俗易懂。唱词五花八门,老词中有历史故事,有新编的,还有现抓的彩,妙趣横生。使人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来完成其笨重的体力劳动。这些喊号的人,虽无什么文化,都是业余的“专业者”,但这差事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干的。唱得好的人们爱听,有人记录下来,这便形成了号词。有多事之人印成了小册子,便成了小戏本。
  杨柳青小调《画扇面》,就是民间传唱的自由曲。无人谱曲,无专业艺人演出,也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之物。后来有人记录整理印成小册子,到书摊去卖。过去天津北门外的马路上,就有许多专卖小戏本的地摊。据了解,北京学者姜德明老先生那里就收藏有许多小戏本,其中就有《画扇面》,而且就是在那买的。现在这种东西虽然少见,但现在确有收藏者,我们没有挖掘到罢了。
  在杨柳青这块宝地上,在曾经一时的繁荣时期,先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除现在我们看到的以外,还有许多有待挖掘研究的东西。如当时技术精湛的工匠制作的锡器、铜器等工艺品。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散落民间的还有许多,我希望有人去探索它,使它发扬光大。另外杨柳青的酥糖、剪纸等等,与其它地区的绝活相比,只能说是各有千秋而毫不逊色。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西青文史第十二册》

本书分历史研究、名胜古迹、地方文化、人物春秋栏目,收录了《古镇杨柳青的民间禁毒历史与传说》、《杨柳青药王庙的戏楼》、《杨柳青年画<霸王出世>图考》、《杨柳青年画师与中国近代大事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恩成
责任者
姜德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