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有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06
颗粒名称: “守土有责”
其他题名: 寻访“赶大营”踪迹之七
分类号: F729.522.1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本文讲述在新疆喀什,杨柳青后人的地区领导强调“守土有责”的意义,表示杨柳青人以奉献精神保卫和巩固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新疆作为占中国领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边疆地区,需要充足的人口和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才能稳固边疆,建设和发展是巩固国防的关键。新一代“赶大营”的天津民营企业家蔺先生在乌鲁木齐商场投资近七亿元,以广东的经营理念和经验改造商场,提升了乌鲁木齐商业品质,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关键词: 杨柳青人 赶大营 新疆

内容

在喀什,一位杨柳青后人的地区领导在谈到“赶大营”的意义时,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我们现在已几代人定居在新疆,虽然新疆发展不如沿海快,但我们是守土有责!”听了他的话让我们不禁肃然起敬。是的,杨柳青人从万里以外的沿海地区来到新疆,并在新疆扎根、繁衍,在这里与当地各民族人民一起建设边疆、发展边疆已历经百余年,他们以奉献精神为保卫和巩固边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守土有责”在祖国危难时是一句豪言壮语,但在现在和平时期,这句话却显不出它的分量,然而在新疆,这句话既朴实又凝重,它饱含着深刻的意味。
  新疆作为占我国领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边疆地区,虽地大物博,但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差,人口也比较稀少,要想守住这么一大片国土,仅凭军队是远远不可能的,必需要有充足的人口和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边疆才能稳固;只有建设、发展边疆,国防才能巩固。因此“赶大营”人能在这个地方定居扎根百余年,并且还要世代居住下去,仅凭这一点就不能不令人敬佩。在新疆,特别是靠近边防地区,沿途的路标显示的不是村庄名字,而是新疆建设兵团某师某团某连。这里没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那种繁荣的景色,只有一些高大的白杨树和一些低矮的半砖半土坯房。我们在石河子的广场上看到一些已退休的兵团老战士,他们有的在自娱自乐,有的在健身。其中有一位女的兵团老战士听说我们从天津来,告诉我们她老家是河北省河间的,是张之洞的后人。我问她:“你后悔吗?”这位满头银发的女战士操着乡音爽朗地说:“不后悔,这里挺好!”多么朴实的语言,令人感动。他们年轻时也曾是豪情壮志,但现在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他们“一手拿锄,一手拿枪”,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片热土,以自己的行动为建设边疆、巩固边疆做出了贡献。
  在天津市政府驻新疆办事处,办事处刘主任给我们推荐了一位新一代“赶大营”的天津人。他是一位姓蔺的年轻民营企业家,最初在滨江道“练摊”,后来到广东创业发展。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后,他自愿从广东来到新疆,要在新疆做出一番更大的事业。在乌鲁木齐的六七年间,他先后投资近七亿元,将儿家濒临倒闭的国营大商场收购后,以广东的经营理念和经验,把乌鲁木齐商场改造一新,大大提升了乌鲁木齐商业品质,令人刮目相看。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向当地贷过款,也没有找任何人作靠山,完全凭借他个人的力量和开发西部的决心,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蔺先生说,他来新疆这么多年上有老母不能尽孝,下有孩子不能尽责,但他要为开发西部而尽忠。他说:“我来新疆不是为掏金、不是为赚钱的,而是要用自己的热血和微薄的能力,实现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理想。”前不久他刚刚赔钱收购了乌鲁木齐的假日酒店,他说无论怎么算都是赔,但为了新疆的发展,不计较一时得失,赔钱也干!蔺先生的故事又是一个壮举,他正在以自己的行动,续写着“赶大营”的新篇。在他身上体现了天津人艰苦创业的精神,这种精神会鼓舞和激励着更多年轻的志存高远者奋发拼搏。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兆麟
责任者
张之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