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勒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04
颗粒名称: “天津勒克”
其他题名: 寻访赶大营踪迹之五
分类号: F729.522.1
页数: 2
页码: 236-237
摘要: 本文介绍清末民初,新疆的商业繁荣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原和沿海地区的商人,其中以天津商帮最为强大和有影响。天津商帮在新疆非常团结,积极帮助其他来疆谋生的天津人,为他们提供食宿和工作推荐。许多天津商人还努力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与当地人沟通良好,赢得了信任和欢迎。天津商帮还注重对后代的培养,集资办学,推动当地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杨柳青人 赶大营 新疆

内容

清末民初,新疆社会逐渐趋于稳定,中原、沿海地区的商人为开拓边疆及对外贸易市场,开始大批向西北边疆挺进。新疆因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急需加强与中原、沿海地区的沟通和贸易往来。在这种背景下,当时新疆除“赶大营”的天津商帮外,山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份的商帮也大量涌入新疆,在新疆形成了“八大帮”。在这“八大帮”中,天津商帮名列第一,它是到新疆最早、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口碑最好、与当地少数民族相处最融洽的商帮,新疆商会初期几届会长都是天津人担任。新疆人称天津人为“天津勒克”,意思是守信用的朋友。
  由于“赶大营”带动了“百艺进疆”,对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之天津商帮急公好义,热心公益事业,注重教育,因此天津商帮受到人们的尊重。有人说,过去除天津人和达官贵人或门当户对的商人外,其他人要想娶天津姑娘为妻根本没门。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天津商帮在新疆的地位。
  天津商帮在新疆很团结,天津人将“帮”字诠释为“帮助”,只要是来新疆谋生的天津人、杨柳人找到天津商帮,就会有人帮你安排食宿,帮你介绍打工的地方。会种菜的安排种菜,会泥瓦活的安排帮工建房,会手艺的安排到店铺、餐馆,即使是什么也不会的,也能找到打工的“营生”,总之,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天津商人为了更好与当地人沟通,做好生意,很多人努力学习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数语言,因此很快都与少数民族同胞交上了朋友,甚至后来有些人还与少数民族同了婚。正因为如此,天津商人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与欢迎,即使在发生民族冲突时,天津商人也是受害最少的,很多人还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保护。少数民族同胞一提“天津勒克”,都充满了好感。
  天津商人很注重对后代的培养,为了使子女能受到良好教育,大家集资办学,送子女进学校读书,这对当时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新疆来说有很大影响。三十年代新疆举办全省运动会,奇台县学校开始没人报名,最后有五名女生报了名,都是杨柳青后人,她们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她们佩戴着奖牌回到奇台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当地人说:还是天津人开通。从此以后带动了当地体育运动的开展。奇台有位姓杜的杨柳青后人,五十年代曾多次在全自治区和西北地区体育运动会上获得过速滑冠军。
  天津商帮除了在奇台有直隶会馆外,在其他地方多以“公所”为聚会场所,天津人遇到什么问题,公所也提供帮助协助解决。“公所”即“理门公所”,是理教信徒的场所。“赶大营”人不仅把沿海文化带到了新疆,而且把发源于蓟县,并在华北、东北地区流传较广的理教也带到了新疆,成为天津商帮聚会的场所。直到现在,在新疆的杨柳青后人大多数不吸烟、不喝酒,据说因祖辈都信奉理教,因此对后代在这方面要求也很严格。
  最让人值得自豪的,是抗战期间在新疆的天津商人积极募捐,支援抗战。抗战初期新疆是大后方之一,抗战热情高涨,在“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的感召下,新疆各界纷纷解囊捐献,共捐献飞机144架。其中天津商人在商会的号召下,捐献飞机10架。由天津商人捐献的“新疆号”战机还参加武汉保卫战,这件事至今仍为“赶大营”后人津津乐道,成为天津人的骄傲。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兆麟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