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艺进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303
颗粒名称: “百艺进疆”
其他题名: 寻访赶大营踪迹之四
分类号: F729.522.1
页数: 3
页码: 233-235
摘要: 本文介绍“百艺进疆”是指天津杨柳青人通过“赶大营”将各种手艺带到了新疆,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其中包括种菜、酱制品、厨艺等技艺,以及文化方面的传播。杨柳青人在新疆创业和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的发展。同时,他们也将新文化和新观念带入了新疆,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杨柳青人 赶大营 新疆

内容

“百艺进疆”是新疆人对“赶大营”影响与作用的一句高度概括性评价。过去以为,“赶大营”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战事结束后,除了在当地做些小生意就没啥作为了。但此次到新疆实地考察后才知道“赶大营”真正在新疆产生影响并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是后来扎根定居在新疆的第二、三代人,他们在新疆在创业、发展,把“赶大营”推向了高潮,从而使“赶大营”在新疆产生了很大影响。
  所谓“百艺进疆”,就是指天津杨柳青人通过“赶大营”把各种手艺带到了新疆。有位“赶大营”后人说,天津人曾在新疆创造了二百个第一,其中大多是与民生有关的,也许这些“第一”在天津实在算不上什么,但对当时经济上相对处于落后的新疆来讲,却起了重要作用。
  种菜,是“百艺”之一。种菜与种大田作物不一样,属园艺技术。杨柳青人到来之前,新疆人除了会种些皮牙子(洋葱)、胡萝卜、土豆、蕃茄外,不会种其他的蔬菜。杨柳青人来到新疆后,所到之处开地引水种菜,菜园子越经营越大,不但能供应市民,还能供应军队需要。特别是大白菜,新疆人亲切地称其为“天津白菜”。
  酱制品,像酱菜、酱油、醋、卤肉等都是杨柳青人带到新疆的。奇台有位姓郭的天津杨柳青人,1919年携带家眷到奇台县后是肩挑卖瓜菜、干泥瓦活等,1929年开始自己制做烧饼、卤肉出售(以肩挑叫卖为主),以后又在天津老乡李老万的指导下增添腊肠、香肠,以又在庆丰号天津同乡的指导下制作元宵,生熟皆售,逐渐成为奇台有名的小吃,一直流传至今。
  厨艺也是“百艺进疆”之一。过去新疆人做饭比较单一,杨柳青人进疆后,把天津做菜的手艺带进了新疆,伊犁、奇台、乌鲁木齐等地早年一些有名的饭馆都是杨柳青人开的,烹、炒、煎、炸,菜品齐全,使新疆人大开眼界。特别是做鱼,烧、蒸、闷、煮,色香味俱全,引来很多达官显贵、财主商人大快朵颐。他们还把干海货带到新疆,更让新疆人尝到了天津菜的特点。另外,像制作糕点、糕干、糖堆以及各种干果等等,大大丰富了新疆的市场。
  伊犁有一位姓晏的杨柳青人,赚钱后开了一家“火磨厂”,开了伊犁电力加工面粉之先河。由于质量好,效率高,生意做的比较大。后来他又创办了发电厂,开创了伊犁用电的历史。据说伊犁特粬酒的前身,就是杨柳青人开的一家烧锅,生产烧酒。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才改为国营酒厂。杨柳青人在新疆除了种菜的较多外,在经商方面开当铺、酱坊、药堂、绸缎庄、饭馆的也较多。还有澡堂、理发、洗染等等,总之是五行八作样样齐全。
  与此同时,“赶大营”人把文化也带入了新疆,如杨柳青年画、河北梆子、京剧等等。天津河北梆子的小吉利班是“赶大营”队伍中的一支,他们曾活跃在清军“大营”中,后来成为新疆有名的戏班子。在伊犁有位很有影响的京剧当红女角,名明月仙,当地人称其是“艺德双馨”的艺人,她去逝时,全城百姓自发地为她送行。
  天津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20世纪初把电影也带进了新疆,天津人在伊犁、奇台等地都开办了电影院,使当地人看到了精彩的世界。杨柳青人也把照相馆开到了新疆,使当地群众耳目一新。新文化的传播使以前闭塞的新疆从观念到行为都渐渐发生了变化,据介绍,过去当地人不让自己孩子上学,特别是女孩子,后来看到杨柳青人的女孩子有文化、开通,逐渐转变观念,把孩子也送到了杨柳人集资办的学校里读书受教育。
  “百艺进疆”带给新疆的不仅仅是物质方面收获,更重要的文明与理念的飞越。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兆麟
责任者
左宗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