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记”元宵、烧饼、卤肉及传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99
颗粒名称: “郭记”元宵、烧饼、卤肉及传人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222-223
摘要: 本文介绍郭祥起是一位天津杨柳青人,因家乡水灾被迫到***奇台县谋生。他以卖力为生,后被天津帮开设的南北店雇去验货,并从石师傅那里学到一些烹饪手艺。1929年开始自己制做烧饼、卤肉出售,并在天津老乡的指导下制做元宵。他的产品在奇台市场上广受欢迎,注重产品质量和口味。改革开放后,他的儿子郭秉钧开始制做经营“郭记”元宵,并拓展了市场。如今,“郭记”元宵在奇台、昌吉等地的市场上颇受欢迎,并销往内地和国外。
关键词: 郭祥起 元宵 烧饼

内容

郭祥起,男,汉族,1899年生于天津杨柳青。自幼在家务农,因家乡连年闹水灾,无法度日,1919年携带家眷,肩挑行囊,徒步行走一百多天(妻乘畜力车)到新疆奇台县投亲落户。从此以卖力为生,主要肩挑卖瓜菜、干泥活,后被天津帮开设的南北店雇去验货。该店宴请宾客的厨子姓石,绰号石猴,烹调手艺高。郭祥起为他当帮工,天长日久手勤心细学了一点手艺。日后,石师傅承做婚丧嫁娶筵席时便让郭一同操作。
  郭祥起于1929年开始自己制做烧饼、卤肉出售(以肩挑叫卖为主),以后又在天津老乡李老万的指导下增添腊肠、香肠。夏秋季销售尚好,冬春季生意萧条。1937年,郭祥起又在庆丰号天津同乡的指导下制做元宵,生熟皆售。当时奇台市面上卖卤肉的有张书匠、张桂桐和大韩等几家,竞争较激烈,郭祥起为了让生意立于不败之地,在产品的质量、外形、花样、卫生、口味等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才立足于奇台,直至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郭祥起进奇台饭店当国家职工止。但后来的郭祥起仍从事烧饼、卤肉行当,并带了一名徒弟苏保林(五交化公司汽车司机)。郭祥起不仅是元宵、烧饼、卤肉制做高手,在烹饪上也是多面手。1968年,县食品公司组织三十多名职工去西地修建食品收购站,抽调郭祥起去工地做饭,已69岁的郭大师一人为三十多人日做三餐不重样,不顾活重疲倦还为大家打烧饼。尤其是他的打卤面大家吃了赞不绝口。郭大师一直到1974年75高龄才退休。从此奇台市场上也就没有烧饼了,至于卤肉也没有正宗的。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允许,“郭记”元宵第二代传人,郭祥起长子郭秉钧开始制做经营“郭记”元宵,投放市场多年颇受消费者欢迎,在奇台同行业中可以说名列前茅。“郭记”元宵的第三代传人(郭秉钧之子)郭金章、郭玉章兄弟二人于1986年在奇台、昌吉分别开设作坊,每年以三万余公斤的产量投放奇台、木垒、吉木萨尔、阜康、昌吉和乌鲁木齐市场。
  “郭记”元宵不但当地有声誉,在外地也有了影响,并销到了内地,还出了国门。如:有些在克拉玛依、独山子、伊犁等地工作的奇台人探亲回去时总要买几袋带去;1992年夏季,俄罗斯华人某女士探亲返俄时要求买元宵,因夏季不生产,郭秉钧特地为她加工了十公斤,使这位女士满意而归。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子杰
责任者
郭祥起
相关人物
郭祥
相关人物
郭一同
相关人物
张桂桐
相关人物
苏保林
相关人物
郭秉钧
相关人物
郭金章
相关人物
郭玉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