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漫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96
颗粒名称: 往事漫忆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本文介绍乌鲁木齐在解放前,糕点成为主要礼品或祭品的一种习俗。主要的糕点店铺有“复泉涌”、“继美丰”、“永盛西”、“瑞记”号、“此昌号”等,其中“复泉涌”最为有名。此外,还有清真糕点由回民经营,维吾尔、俄罗斯、塔塔尔等少数民族家庭妇女也会制作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糕点分为中式、西式两大类,中式糕点主要是油、糖、面和鸡蛋、香味原料等,西式糕点则是奶油、咖啡、葡萄干、杏仁、核桃等。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糕点 习俗

内容

新疆解放以前,乌鲁木齐居民主要以糕点馈送亲友,生子祝寿,红白喜事,祭祀上坟,探视病人,都以糕点为主要礼品或祭品,已形成一种习俗。
  据史载,光绪年间,有天津杨柳青人杨润棠来新疆,在大十字路口开设了“复泉涌”糕点店(原大十字副食品商店),聘请了杨柳青的周姓师傅,专营糕点,兼营海味、调料、醋酱。他是前店后厂,顾客不但随时可以买到新鲜的糕点,还可以买到具有京津风味的什锦酱菜。由于该店经营有方,业务不断发展,后来成为“津帮八大家”之一。以后相继在南大街(今解放北路)开设的糕点铺有“继美丰”,早期经理是张瑞兵,后期为胥务志。“永盛西”,经理刘鉴周。在东大街(现中山路)开设糕点商号的有,“瑞记”号糕点食品店,经理为郭广泰。有冯希章糕点铺。玉华香甜食点,该店专营热元宵和糕点、冷饮。西大街(现大十字以西)有此昌号,经理王镜山,也是一家老字号糕点铺。这些糕点店铺大部分都是天津杨柳青人开设的。
  清真糕点过去由回民张子和(绥远人)和舍姓两家经营,张子和在解放前返回老家,舍姓家还在,从事个体糕点经营。
  维吾尔、俄罗斯、塔塔尔等少数民族家庭中,妇女大多数都会做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其中有一种叫做“巴哈力”的糕点,比较高级,在节日时用来招待客人。他的用料有10多种之多,主要是鸡蛋、奶油、咖啡、葡萄干、杏仁、核桃、砂糖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在节日期间商店有供应。
  乌鲁木齐销售的糕点分为中式、西式两大类。中式糕点的原料主要是油、糖、面。糖又分白糖(蔗糖)、冰糖、砂糖和糖稀。糕点面要用上等的,辅料有鸡蛋和香味原料,还有青红丝、瓜果脯、核桃仁、杏仁、瓜子仁、红枣、芝麻、食品色素等,其种类不下几十种。花样品种以京式为主,有槽子糕、盅碗糕、梅花糕、芙蓉糕、风糕、云片糕等。以上是蛋糕类。酥质类有:麒麟酥、核桃酥、杏仁酥、方快酥、蛋黄酥、萨其玛等。其他类有蜜饯麻花、糖麻花、绿豆糕、羊角蜜、料花糖、大小八件,水晶饼、寿桃、福喜子、江米条、香蕉条、白三角、白佛手、南糖等。以上属于糖饼类,每至春节十分畅销。此外,正月的什锦元宵,五月初五的江米棕子,八月十五的特制月饼,都是各个季节的实兴货。
  解放前,复泉涌的大小八件、槽子糕、大薄脆、蛋麻花、南糖,瑞记号的绿豆糕、黑仿白、水晶饼等都十分有名。据说他们的名牌糕点久存不变质,还可以保持原来的酥软。他们在经营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了方便顾客,在糕点上还发行存货条,按糕点的数量价值注明,付给全部货款,几时需要随时提取现货。这样,顾客可以吃上新鲜糕点,并可以方便群众,又可以加速资金周转。
  西式糕点历史不久,约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杜某开始兴起制作小糖面包,家庭生产,推车叫卖。后来有一些归国华侨和东北抗日官军在乌鲁木齐做西式糕点,民国二十八年有王连兰、任寿平等开了“裕生”号,专营西式糕点和苏式“列巴”、“巴哈力”西式奶油蛋糕等。还有南梁一带(今胜利路)由归国华侨开设的几家生产苏式面包和大小列巴的商店。他们经营特点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注重质量,产品竞争力强。加以经营方法好,能按市场需要安排生产,所以深受群众欢迎。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梦九
责任者
王乐仁
责任者
杨润棠
相关人物
张瑞兵
相关人物
郭广泰
相关人物
冯希章
相关人物
王镜山
相关人物
张子和
相关人物
王连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