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宝的干货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83
颗粒名称: 张老宝的干货担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26-129
摘要: 本文讲述张老宝是一位在古城子街上经营小食品生意的老人,他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研制出多种小食品而著名。他的货担独具特色,香烟可拆零卖,后面方盘放五六个柳条簸箩,里面盛满花生、瓜籽、葡萄干、杏干、包仁子、杏皮子、桃皮子,酸梅、瓜干、杏仁、松籽等。他的干货担以特色食品和独特经营方式而著名。
关键词: 古城 张老宝 干货担

内容

在过去的古城子街上,没有不知道张老宝这个人的。其实他的真名叫张宝忠,还另有几个绰号,本地人叫他“张大个”,天津人称他“张老宝”、“张大刷子”、维吾尔族人叫“大汉”。他原籍天津杨柳青李家楼村,祖上是菜农。那年月家中人口多常吃不饱,于是1909年他正值20岁,年轻气盛,组织十几个青年人赶西大营。他们担着小百货担子,沿着蒙古草地驼运小道,历经许多艰苦跋涉,终于抵达古城子。
  张老宝先在北菜园子打短工,有了点积蓄,干起了挑担叫卖生意。开始卖些干鲜瓜果,随着古城子人口增加,小食品供不应求,他抓住机遇,增加了香烟、水果糖、花生、瓜籽等顾客喜爱的食品。生意的不断兴旺,使他经营积极性大增,并独创了不少很有特色的小食品。这时的干货担不再是一条扁担两只筐,而是下而用三层笼圈作底,中间安放一米见方的木盘,前面放几个方盒和铜茶盘,里面摆放各种香烟,如苏联的“大楼”、中国的“老刀”、“中山门”、美国的“大都会”、“非利浦”、“杜鲁门”等,茶盘里摆放香焦糖、薄荷糖、芝麻糖、蜜饯等。后面方盘放四五个柳条簸箩,里面盛满花生、瓜籽、葡萄干、杏干、包仁子、杏皮子、桃皮子,酸梅、瓜干、杏仁、松籽等。他的经营方式,香烟可拆零卖,香蕉糖掰小块,钱不方便的可以赊账。随着商品的增加,干货担由原来60多斤增到160多斤。他的干货担已经独具特色,再配上斗式玻璃灯,非常有魅力。为了补充货源,他每天早起都要去尕三店、高二店几个干货栈选择优质干货,保持足够的储备。他的货担除了赶每年的各种庙会外,平时白天总是停放在犁铧尖“德立成”商店门口,晚上摆在李大头戏园或电影院门口,直到散戏,顾客买完食品后,他才挑着担子回家。过路人只要看到大斗玻璃灯,就知道这是“张老宝”的货担,走上前去逗逗趣,开开玩笑,买上几样食品。
  每到严冬,他的经营方式不变,最冷的时节,穿着加厚的大襟棉袄,腿上套上棉套裤,穿着自制的大棉鞋。他从不生火炉,遇上风雪天,只要街上有人,他就把担子挑出去。家离街市远,腿虽有些跛,收担时照样一步一步挑回家。如此经营多年,他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品脾。他的敬业精神谁也比不了。
  “张老宝”热爱这个行业,性格耿直倔犟不服人,好用脑子。他在研制一些食品上非常细心、认真。炒焦的干货,宁可倒掉喂鸡,也不装上担骗顾客,糖熬坏了留下自己人吃。对顾客从不少斤缺两,顾客买他的货很放心。他赢得了顾客,也获得经济效益,一家人过着温饱的生活。
  这时的张老宝在各族人民心中小有名气,在同行竞争中也自居首位。他研制的风味食品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如今老人们提起“张老宝”的香焦糖、薄荷糖、五香花生、黑瓜籽时依旧津津乐道。
  1974年6月他离开人世,享年85岁。
  经他多年研制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食品,供人们津津有味地享受。半个世纪过去了,奇台变化翻天复地,各种食品千姿百态,呈现在城乡市场上。今天谈“张老宝”的食品技艺,能当作一段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敬业者的缅怀。
  现介绍几种张老宝所研制的小食品的制作技艺。
  一、香蕉薄荷糖
  先将铜锅清水和白砂糖加热熬至一定粘度,放入少量糖稀,待熬成稠糊状后,用竹板调放少许糖汁,抹在菜刀上冷却,验看其脆度,滴入食色后,将糖液倒在抹油的石板上降温,滴少许香精如香蕉、桔子、桂花、玫瑰、薄荷等。再加入洗净切碎的酸梅渣,揉匀后,搓成小指粗的长条,多条并齐,用钝刃菜刀,斜向切压成面旗形深槽,保持长条不断,售时掰开即可。这在当年古城子缺少水果糖的情况下,确实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可与进口水果糖媲美。
  二、芝麻糖
  将白芝麻放人盆内,温水浸泡一小时,捞出晾干。倒入大瓦盆内,用庙砖臼捣,剥去皮,放锅内文火翻炒,炒出香味后筛去杂质及灰尘待用。将白砂糖加水熬成稠糊状,把芝麻倒入锅内翻拌,然后扣在案板上摊匀,用两块薄木板压成三寸厚二尺长的长条,变硬后,用快刀每距二分切一刀成为薄片,吃起来香甜酥脆。
  三、蜜饯(核桃仁子糖)
  将核桃仁拣去杂质,剥筛干净,将酸梅淘洗晾干待用。锅内将糖熬化,一边熬煮,一边用长竹片在锅内不停地搅动,直至糖汁滴在刀面上呈白色。这叫“反沙”,然后将核桃仁或者酸梅倒在糖锅内,充分拌匀,扣在案板晾冷,呈石山状。卖时掰开过秤,取名叫“核桃仁饯子”、“酸梅饯子”、“花生仁饯子”等,吃起来酸甜可口。
  四、发糕糖
  将糖熬至一定稠度(不反潮即可)用竹片不停搅动,达到反沙程度。加入不同食色,和一定数量的小苏打,使其成泡沫状。最后倒在石板上,摊平半寸厚,使其冷却,卖时敲碎,红黄绿各种颜色形状像海棉,既好看、又好吃。
  五、咸味花生
  用托克逊的小花生,味道香嫩可口。夏季天晴时,用大锅将花生加上食盐调料煮熟。捞出后,控净水份,用筐吊在屋顶晾晒。花生晒干后,储存起来,每次炒货炒一些咸花生,吃起来咸香爽口,人人爱吃,也是下酒的美味。
  六、黑瓜籽
  打瓜籽俗称黑瓜籽,这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零食。过去古城子满营湖、柳树河子盛产此物。只有炒好、焖好,才能使消费者满意。每天进戏园子看戏的人,都喜欢买些黑瓜籽,装纸筒内,边看戏边嗑瓜籽,别有一番情趣。
  黑瓜籽的加工非常讲究,大锅内放入细砂,预热后,再放进瓜籽,翻炒时火力要均匀,不能欠火和过火,瓜籽仁不能变黄。出锅前还要滴一些清油为瓜籽润色,炒熟的瓜籽用麻袋储存,不能受潮霉变。上市头天晚上,将熟瓜籽倒入柳条簸箩内,拌入盐开水、清油及调料,用麻袋盖严焖透,次日即可上担出售。做好的瓜籽皮柔、仁韧,嗑开皮后,就能用舌叼出仁来。扔出的皮,颗颗开口,黑白相间,形似花朵。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西青文史第十一册》

本书分西域商旅图、杨柳青骄子、百业竞身手、文化大融合、寻访赶大营踪迹、寻访赶大营后裔栏目,收录了《赶大营的天津人 》、《已故诗囚王子钝》、《高万发的甜蜜事业》、《礼门公所的性质》、《赶大营的兴衰》、《新疆杨柳青后裔有多少》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欣
责任者
张老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