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32
颗粒名称: 附录:传说
分类号: I276.3
页数: 3
页码: 162-164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年画和三个与之相关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乾隆皇帝看年画的经历,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对夫妇购买年画后发生的神秘事件,第三个故事则是关于一幅春宫避火图的传说。文章总结了中国传统年画的历史和意义,并指出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年画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年画 传说

内容

一、乾隆看年画
  杨柳青忠兴画店分店设在北京前门外大街,每到春节前的年画销售旺季,照例在店堂内外悬灯结彩,以便招徕顾客。乾隆五十年(1785)底,一天中午方过,有一位顾客来到门前,欣赏门外的画片(当年称年画为画片),信步走入店堂,见迎面高悬彩灯六盏,画有二十四孝全图,这精湛的民间工艺,吸引了客人的兴趣,随又翻看画片样本,客人流连观赏,长久站立,似觉疲倦,不断扶倚柜台,略加休息。店里的掌柜,看来客仪表不俗,服饰华贵,腰间系一丝绦,挂有笔囊、镜盒、荷包等物,显然是一位八旗贵胄,随即搬出小座凳来,请客人坐下休息,随后敬茶一怀,向客人介绍商品,应答温和典雅,使客人很感满意,赞许说:“你真是一个买卖人啊!”说完站起来出门而去,紧接着有两个僮仆模样的进来,在屋里低头转了一圈,随后也就去了。
  第二天上午,大兴县(北京东城属大兴西城属宛平两县分管)的地保,进门道喜,讨要酒赏,并告知“昨天来的那位顾客,就是当今万岁”,店主人一听很是惶恐,继又一想,当天接待的没有忤慢之处,机灵一动,立即在大街上摆好香案,铺好红毡,燃烛焚香,行三拜九叩大礼,望阙谢恩,然后鞭炮齐鸣,刹时群众围观,车马堵塞,相邻店铺也都前来祝贺,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九城,来店参观、买画的人络绎不绝,还没到除夕,年画就销售一空,从此忠兴画店远近知名。
  后来店主人找来木匠,做了一个椅圈,把乾隆皇上坐过的小座凳镶嵌其中,还用黄布做了椅套,供奉在货架上方,每逢年节,焚香参拜。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焚毁圆明园,忠兴画店也为乱兵抢掠,供奉的座椅也被捣毁,平复后画店迁回天津。
  民国以后永增利画店的王经理,他祖父原是忠兴画店的一名刻版工,提及此事,能尽详原委。
  二、一年古一张
  人人都说杨柳青年画“一年古一张,不知落哪方”。
  这年,王三夫妇,每天为面铺的东家磨面,因买不起牲口,全靠人抱着棍子推磨,夫妻二人累得够呛,一天下来磨面不过五斗。
  年节临近,东家要求多磨,至少得要八斗,如磨不出来,全不付给工钱,这回愁坏了王三,偏又赶上磨脐子坏了,只得停工到集市上请人来修,偶而看到买年画的十分热闹,便挤上前去,看了看年画,哪张都不如意,咱家没有大福大贵,就是贴上“摇钱树”也是枉然,不如买张“毛驴拉磨”,盼着有一天攒够了钱,真的买头小毛驴,好替咱拉磨,也就心满意足了。王三的老婆一看这画,咱天天拉磨,过年不买张吉祥的年画贴,干脆贴在磨房里。谁知,到了夜深人静时,王三夫妇都听见磨房里嗡嗡作响,好像是推磨,便去看个究竟,一看神了!原来是小毛驴在推磨,再看哪张年画,画上的小毛驴没有了,王三夫妇一声不响,跟着磨起面来,一夜之间磨了足有一石粮食,鸡叫了,小毛驴一闪就没有了,再一看还在年画上。一连数日都是这样,王三夫妇天一亮就把磨好的面送到柜上,比东家要求的八斗还多二斗,东家好奇怪啊!按说八斗就顶天了,怎么还能多磨?找来王三盘问,王三是个老实人,也就实话实说了,当天夜里东家藏在磨房外边,偷看得一清二楚,天一亮就逼着王三交出那张画,最后答应给王三买头毛驴换了。
  东家把画拿到手,如获至宝,又仔细看了一遍,就把那张年画锁在柜子里。从此,小毛驴再也没下来,认凭东家怎样试验,也不灵了!东家急忙找到画店老板请教,原来是那个毛驴被锁在柜子里给“闷”死了。
  三、春宫避火图
  画坊有秘传春宫画,亦称避火图,画面男女人物皆不着服饰,姿态卑俗,此类画幅,难登大雅之堂,虽如此,价贵百倍,且非一般购者所能买到。
  画坊秘制此类画幅,监管甚严,一般画工难得一见。画幅有多种形式,有单页配诗文、或再加绫裱,双折如书册,有连环画全图,约宽一尺,长二尺,上画二十四个分图,折叠后可供袖内吞藏携带,故亦称作“手卷”。
  旧时名门闺秀临嫁之前,由陪房老妪专到画店内柜,说明陪嫁之用,方可购得,以红布裹好取走,将此画置于嫁妆箱内,只供秘密观赏,不能贴挂。古代闺阁大女,多有愚昧,以示开导。
  又书香之家,于书房藏书之室,在书缝中夹藏此画,用作“避邪”,传说是为防火。
  相传,祝融仅有一女,爱如掌上明珠,常抱“火鸽子”到处游玩,时而放出,即在民间酿成火灾。书房为易燃之处,遇有此图者可以幸免,祝女未婚,羞见此图,便远离而去,故无火灾发生。书生欲购此图,派遣书僮往购,也须专找画店内柜,称买避火图,以兰布裹好取走。
  此画仅有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大店有售,版本各异,那个时代,多封建愚昧,此类习俗,皆为无聊,乃画店为图暴利而为,信以为传。
  新中国建立后,为破除封建迷信,禁止流传,况此画早于三十年代即已绝版。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发表了两篇重要史料:《赶大营》和《杨柳青年画》。《赶大营》是一篇以保卫祖国和艰苦创业为主题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边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杨柳青年画》则展现了西青人民的伟大创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文化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三
相关人物
祝融
相关人物
戴廉增
相关人物
齐健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