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盛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盛期
分类号: J218.3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年画是乾隆至嘉庆年间最著名的年画之一,全盛时期有数百家作坊和数千名工人。年画作坊在京津地区开设门市,旺季时在庙会和繁华街市搭棚销售。年画作为贡品,常用绢地彩绘,其中门神最为常见。戴廉增画店在丰润县东丰台开设作坊,产品销往唐山、滦阳、玉田、乐亭、兴隆、卢龙等县,并逐渐覆盖东北三省。杨柳青年画从题材到形式都有极大的发展,有三千多种不同样式。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年画 盛期

内容

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是杨柳青年画的全盛时期,继“戴廉增”之后,“齐健隆”是第二家规模最大的画店,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年画作坊一百多家,有十几家较大的作坊,每家都有五十多个画案,二百多名工人,每年一家至少能印二千多件活(每件合年画五百张),全镇年画业从业人员多达三千余人。
  乾隆中期是年画行业的极盛时期,此时,年画作坊鳞次栉比,画牌相招,彩幌遥对,每岁冬至前后,远近各地趸画客商,四方云集,直到腊月初,货色交齐,商旅车马才络绎散去。这一时期,杨柳青年画开始打入北京,占领了京华的年画市场,由此杨柳青年画的声名远扬四海,初有戴廉增、齐健隆、忠兴号、杨正记、增华斋、福成号、三义斋、义和东、双义厚、振记、德记十多家画店,竞相在崇文门外至正阳门一带开设门市,它们秋冬批发零售年画,春夏加工纱灯、扇面。年画是从杨柳青总店运来,也有的在北京开设作坊自印。涿州、易州、通州、良乡、滦水、平谷、昌平、顺义、古北口、延庆、赤峰、内蒙等地客商趸往家乡销售。
  每年腊月是销售旺季,画店同仁也走出柜台,在庙会和繁华街市,搭棚设点销售年画。据《燕京岁时录》戴称:“每至腊月,繁华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当时称年画为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京郊农民冬闲进城贩售年画,一次数百张,用苇帘卷起,外边再用一兰布大包袱裹好,在京沿街叫卖,遇有购者,打开包袱、苇帘,供人挑选。
  年画做为贡品,是用绢地彩绘而成,辉煌富丽的《万事如意》、《四季平安》、《授天百禄》、《莲钩密府图》、《风流绝畅图》等,自明代即传入皇宫大内。戴廉增为清宫特制的门神,分为3×5尺和4×6尺两种,每平方尺价银一两,每对价银30至50两,称为“金贡笺”,门神的顶盔贯甲,佩剑悬壶,皆用“堆金沥粉”,用料都用真金金箔。王府、大内的贵人们,各衙门的王公大臣,则贴用“二细子”年画,红楼梦、西厢记、游园惊梦等才子佳人题材的上百种年画深受他们喜爱,盛极一时。
  嘉庆年间(1796—1820),戴廉增画店在丰润县东丰台开设作坊,画版从杨柳青运来,又聘请画师、招募徒工就地生产,相继有十多家画店在此设立作坊,从雕版、印刷和加工手绘,应有尽有,其产品销往唐山、滦阳、玉田、乐亭、兴隆、卢龙等县广大农村,陆续在沈阳建立画庄,开办画市,十几家画店相继去东北开展批发业务,其产品以杨柳青年画名义出售,复盖了东三省,过年贴画成为关东人民的习俗。
  这一时期的杨柳青年画,从题材到形式,都有极大的发展,从技法上形成了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风格,可概分为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娃娃、戏出等类,共有三千多种。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发表了两篇重要史料:《赶大营》和《杨柳青年画》。《赶大营》是一篇以保卫祖国和艰苦创业为主题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边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杨柳青年画》则展现了西青人民的伟大创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文化价值。

阅读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