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打软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20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打软包
分类号: K892.421
页数: 1
页码: 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赶大营的人在死后,他们的尸体会被寄埋在新疆的乌鲁木齐或者野外荒坡。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会进行起灵仪式,并将尸体运回家乡。起灵仪式包括烧香、化纸和顶礼膜拜。尸体会被包裹在装有花纹图案的白色粗布袋中,袋子称为“打软包”。在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政府推行火化制度,这一传统逐渐消失。
关键词: 杨柳青 赶大营 商帮习俗 打软包

内容

赶大营的人客死新疆,在乌鲁木齐有“天津公墓”可以寄埋,无公墓的地方便寄埋在野外荒坡,至少经过三年或更多的年份,便可“起灵”运回家乡,在封建社会,死后不能做“外鬼”,要入葬祖茔,以示与“家人团聚”。新疆气候干燥,虽入土而不腐,只等慢慢吸干水分,变成干尸,抱出后“眉发皆具,筋骨相连”,形若“木乃伊”。起灵人烧香化纸,顶礼膜拜之后,便可装入“软包”,软包是用新疆地产的粗布,上有简单的花纹图案,一般选用白色素纹的,缝制成“大书包”式样,加上两条带子系扣,把尸骨折叠起来,先用白布或被单包裹,然后再装入其中,再系好扣,形同一件行李,叫做“打软包”。用手提着便可乘做车马,运输起来自然方便,到杨柳青后还要举行“入葬”仪式,可视条件因陋就简。到新中国建立后,因赶大营的后裔,大部分在新疆安家立业,政府又号召实行火化,因此“打软包”已成为历史。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发表了两篇重要史料:《赶大营》和《杨柳青年画》。《赶大营》是一篇以保卫祖国和艰苦创业为主题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边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杨柳青年画》则展现了西青人民的伟大创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文化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