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结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结局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3
页码: 67-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津商帮在20世纪初期遭遇了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导致商帮逐渐败落。因地方治安恶化、军阀统治和日军侵华等影响,商帮面临货源断绝、资金积压和经营困难等问题,许多商户关闭店铺或者转移经营地点。商帮在新疆的营业受到严重影响,只剩下空壳企业。同时,交通中断和日军的阻劫使得商帮面临更多困境。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逐渐复苏,部分商帮得到了新的生机,并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商帮后代中涌现出许多知识分子和有用人材。
关键词: 杨柳青 赶大营 衰落 结局

内容

一、商帮败落
  自光绪十年(1884)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辉煌了70多年的“赶大营”,由于新疆地方治安恶化、军阀独裁专制和“七七事变”日军侵华的影响,使天津商帮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和打击,营业逐渐萧条,由于货源断绝,回货受阻,资金大量积压,尤以各大批发商损失惨重,纷纷抽走资金,主要去向是转移天津,另谋别业。数十户巨富,独资或合资在津开设了银号、钱庄、麻袋厂等大型企业;另一部分则把资金转移到家乡,在杨柳青开办了数十家规模不等的工商企业;天津商帮在新疆开始分化和重组,由大化小,店铺接兑易人,规模缩小,造成大量人员闲置,最终导致减员,失业者多改操小手工艺匠、服务行业、勉强维持生计或辗转回乡它就;各大商号设于外地外埠的分号、货庄在“七七事变”后短短的二、三年内均于撤销,多余人员就地资迁。多数店铺,因天灾人祸,被迫倒闭曾受军阀打击的商户,则家破人亡。
  “八大家”在新疆的营业,只剩下空壳应付局面;然伊犁安文忠开设的文丰泰京货店,早于宣统元年(1909)即密作撤离准备,至民国十年(1921)齐账收市,完全撤离新疆。安当年预见新疆形势日益恶化,虽即抽走巨额资金,在天津投资银钱业,落个“家财万贯,衣锦还乡”,他是最早到达新疆,又是最早撤离新疆的,也是唯一未受损失的一户。
  二、艰难守业
  新疆和津京内地交通阻隔,货源断绝、京货售罄,大部分商户,只能座地购销,仅能从俄商手中进货,但品种有限,代以土产充柜,多持小本经营,维持现状,利润大跌,时有破产者,关张倒闭。
  众多的失职者,打破行业界限,各自寻找出路,有一技之长者,因以为业。各地以饮食服务行业取代了“京货”行业的兴旺,重新出现了一批本小利薄的肩挑、推车、摆摊经营的小商贩,虽获利甚微,但无风险,仅能糊口而已。
  轰轰烈烈的“赶大营”风光不再,完全转入低谷时期,这样持续了十多年,迎来了全国解放。
  三、重获生机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逐渐复苏。经过各时期的动乱和变革,仅剩乌鲁木齐一地尚属繁华,津帮商户,仅剩大小四百多户,其中小商小贩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余各城的商户总共有二百来家,大户也只有十几家,原本保留下来的商号,至1956年大部分实行了公私合营,重新获得生机,著名店铺成为中华老号,其它归并到相关行业。
  新中国建立初期,赶大营最早的商户,多已传代四、五,因历史上曾有一段辉煌,其子弟重视学习,自聘或在本店兼聘塾师授课,故其皆通文墨,文化素养相应提高,新中国建立后其子弟多参加到各项建设中去,不唯从商。而后的第六、七代人,有了深造机会,如今赶大营的后裔不乏知识分子,获得教授、工程师、研究员等中高级职称的大有人在,成为祖国有用人材,为边疆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九册

《西青文史 第九册》

出版者:天津市西青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发表了两篇重要史料:《赶大营》和《杨柳青年画》。《赶大营》是一篇以保卫祖国和艰苦创业为主题的史料,展现了中国边疆历史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杨柳青年画》则展现了西青人民的伟大创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文化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玉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