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作坊玉成号画庄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63
颗粒名称: 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作坊玉成号画庄沿革
分类号: K825
页数: 10
页码: 185-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霍玉堂是杨柳青年画的创业人,他出生于宁河县东丰台,家族世代为年画艺人。他曾在他父亲工作的戴少臣画店当长工,后到杨柳青自己创业,逐渐有了积蓄后购买了杨柳青二街河沿街的旧房和院子。他和韩春荣等人一起从事年画生产,但市场不景气,只能靠水铺维持生计。后来政府对年画事业进行支持和资助,他们得到了500元人民币的资助和原材料,成立了互助组,收集整理画样一千余种,并到各地印制流失的杨柳青年画样品。
关键词: 西青 霍玉堂 人物

内容

创业人霍玉堂
  杨柳背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在国内闻名遐迩,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她在三百多年的发展阶段中,在鼎盛时期,杨柳青年画店铺林立,经营繁盛,这个阶段即明末到民初(1616年一1911年),尤以清代中期的乾、嘉时期为最,当时杨柳青镇约有近百家画庄作坊,从事年画制作的手工艺人达三千多人,出现了“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盛况。生产的年画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远销国外,深受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当时还有年画作坊把最好的年画送进皇宫成为贡品。但是杨柳青年画也有过频临灭绝的阶段,由于战乱画业遭到严重的毁坏,尤其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天津沦陷至解放前夕,市而日渐萧条,店铺作坊纷纷倒闭,许多年画艺人改作他行。历代民间艺人精心刻制的画版,用来铺路,闹水灾时用来堵决口,这样毁掉的画版数以万计。或者散落在院内、草棚、风吹雨淋,有的干脆当劈柴烧火。到解放前夕,年画从艺人数寥寥无几,年画作坊也只有星星点点,奄奄一息。但是有几位老艺人在生活困难,生产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还维持着简单的生产,即霍玉堂、韩春荣等人继续印些财神、灶王之类的年画。
  现在坐落在杨柳青二街河沿大街243号的玉成号画庄,它的创业人即是霍玉堂,霍家原是宁河县东丰台人,几代为年画艺人,到霍玉堂这一代已是第五代了。宁河东丰台也是年画之乡,后来霍玉堂的父亲霍福森来到杨柳青戴少臣画店当长工,一直到去世。其子霍玉堂又接着给戴少臣画店继续当长工,从事年画印刷。到1926年,霍玉堂年26岁时,为自己的生计另有打算,不愿总是给人家扛活,于是就到老家把他的干哥们韩春荣找到杨柳青来自己干,在杨柳青土地庙找了-间房子,自己动手刻了几块版,如门神灶王之类的一些粗活,自己印刷自己卖。以后到北京找到一个姓吴的老客收活,从北京购纸来,画好成品再打包送到北京,后来人手不够,又雇了一个小伙计,买卖越干越红火,就这样干了二十来年,逐渐有了些积蓄,就花了十五石玉米买了杨柳青二街河沿街今243号原有的靠北边的一部分旧房和半个院子。之后郭春荣的家眷也从东丰台迁到杨柳青,后来乂来了个韩;春续,几个人在-起干,这时的生意就不大好干了,改成作白粉纸画,但销路不畅,主要是受胶印画的影响,半年多的时间就黄了,就这样凑合到解放。
  杨柳青解放后,霍玉堂分了几畝地,一边种地一边搞些年画生产,但是年画市场很不景气,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就在大门过道开了个水铺,凑合着维持生活,到1950年春,印刷艺人霍玉堂、韩春荣、彩绘艺人张兴泽在一起研究,打算将解放前已经倒闭的“新记”、“景记”、“德盛恒”年画作坊恢复起来,拟把杨柳青年画生产继承和发展下去。但当时这三人家庭生活都很困难,没有资金,只有简陋的工具。研究的结果决定春夏秋种地,凑点钱购买原料,在冬季进行小批量生产,就这样把年画生产又恢复起来。以后又有印刷艺人尹清山、陆恩荣、王顺安三位老艺人参加了进来,这六位老艺人决定自筹资金40元购买原料,尹清山、韩春荣、霍玉堂筹集了自家的年画木版,将韩春荣、霍玉堂家的房子,即二街河沿大街243号的北边半个院子,作为生产车间和经营地点,从事年画生产。使杨柳青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了新的希望。正如邓拓同志诗云:“三百年来版画新,民间艺术此奇珍。刀兵水火都历尽,杨柳青青大地春。”
  彩绘艺术是年画生产的关键程序,但彩绘艺人已不多了,经张兴泽、韩春荣、霍玉堂商量将韩春荣的十三岁女儿韩秀英和霍玉堂的十岁女儿霍秀英,拜张兴泽为师,学习彩绘艺术。二秀英在张兴泽的培养下刻苦学习,进步很快,摊子就算铺开了,师徒们艰难的维持着生产。到1953年冬,文化部派来一名干部李静深(女)同志,到杨柳青寻访杨柳青年画生产及年画艺人的情况。她找到这些艺人后,代表中央领导对艺人们进行亲切的慰问,使这几位艺人感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对年画艺术的重视,深受鼓舞。在李静深同志了解了年画历史及目前生产状况后,同艺人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谈,最后鼓励艺人们,要努力继承和发展杨柳青年画艺术,因年画艺人是很少的,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就靠你们这些艺入们啦,并嘱咐艺人们千万不能丢失年画艺术,一定要继承下去,李静深同志回北京后时间不长就汇来人民币500元用以资助年画事业。同肘还资助了部分原材料,使艺人们深受教育和鼓舞也看到了发展年画的更大希望。与此同时也得到了天津市文化局领导和杨柳青镇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就在1953年由镇文化馆帮助艺人们成立了互助组,艺人们增强了信心,干劲很足,为求大的发展就在镇内外积极收集画版和样品,用了一年的时间收集整理和印刷了画样一千余种。以后艺人们为进一步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样品.先后又到北京市打磨厂和河北省正定县等地印制流失的杨柳青年画样品,所到之处,都积极配合并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正定县文化馆馆长毛再生为帮助发展杨柳青年画事业,曾多次来杨柳青,并在艺人们到正定县文化馆印制样品的三个月中,给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上也给予关心和照顾。当时年画专家王树村也多次来扬柳青进行指导,同艺人们座谈,热情地关心和支持杨柳青年画事业的发展。所以说杨柳青年画的继承和发展既要肯定这六位老艺人的积极努力,也充分说明与党的领导重视、各界人士及广大群众支持是分不开的。
  老哥俩带头走上合作路
  为使年画生产有更大的发展,1956年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霍玉堂、韩春荣带头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定名为“扬柳青镇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后,’年画生产发展很快,印刷任务量较大,彩绘艺术也有了发展,经过张兴泽老艺人精心培养的韩秀英、霍秀英已继承了张兴泽的彩绘艺术,成为解放后第一代年画彩绘艺术的继承人。但由于年画发展快,彩绘任务满足不了需求,为此,画社扩大了彩绘工序的外加工业务。杨柳青附近乡村的农民艺人,利用农闲时节,把印好的年画坯子领回家中,进行彩绘加工生产。
  随着年画生产的发展,销路也逐年扩大,每年进入10月份就开始批发年画业务,全国各地都慕名而来,争相定货。尤其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购货最多,到年底已供不应求。由于生产任务的扩大,只好又雇用了几名临时工,做裁纸、打包、运送货物等工作。当时杨柳青年画的声誉越来越高,国际友人也经常来杨柳青和平画业社参观访问,有英国、波兰、苏联、美国等国的友人来参观年画的生产制作,看后都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1957年,张兴泽老艺人代表杨柳青年画生产合作社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群英会,会上受到了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会议期间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同张兴泽老艺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生产情况,并询问年画艺人的生活情况,表示非常关心。并鼓励艺人们要继续作好工作,继承发扬我国民间艺术,使杨柳青年画发扬光大。朱德委员长还同张兴泽同桌进餐,并合影留念。回来后,张兴泽老艺人还光荣地被天津市政协委员会邀请为市政协委员。
  1957年初冬,党和国家为使杨柳青年画艺术发扬光大,在杨柳青石家大院拍摄了反映扬柳青年画生产制作技术的纪录影片。并曾于1958年在杨柳青群众影院上映,艺人和家属们观看了这部影片后,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时使杨柳青年画艺术在国内外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1958年杨柳青年画生产已初具规模,需要再扩大生产,在犬津市文化局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同艺人们协商与天津市荣宝斋合并,改名为“杨挪青年画店”。
  这年5月邓颖超同志来到杨柳青参观了年画社。
  这时的杨柳青二街河沿大街243号原有的半个小院已不适应发展生产的需要,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迁到杨柳青16街和平大街1号大四合院。厂房扩大了,人员增加了,从此杨柳青年画这枝久经风霜的艺术之花,在党和政府的培育下,又重新进入一个新繁荣时期。
  L959年春节,正月初二日周恩来总理驱车来到杨柳青,在镇委书记申景云的陪同下来到画社参观,周总理面对一幅幅精美的年画,一会儿走近年画仔细欣赏、一会儿又站到远处静静端详,并对陪同人说:“好!画的真好!”随后周总理又问老艺人年画制作过程,希望不断创新,使祖国这朵绚丽之花发扬光大。并对杨柳青年画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1960年3月又招收了60多名学员,成立了杨柳青年画训练班,聘请了老艺人和专业美术工作者授课。从而增强了杨柳青年画专业技术力量,有力的促进了杨柳青年画事业的发展。
  从1961年一1982年霍玉堂、韩春荣等几位老艺人相继退休并谢世,韩秀英、霍秀英都成了杨柳青画店的老师傅,成为年画生产的主力。
  二秀英妙手绘丹青
  1951年韩秀英、霍秀英二人同拜张兴泽为师,学习彩绘艺术。她俩在师傅的培养下,刻苦学习,早起晚归,时常工作到深夜。当时的工作条件很艰苦,因照明不足,常需一手拿煤油灯,一手彩绘。冬天也因屋冷,手脚常被冻裂了口子,有时彩绘用的染色都结成冰渣,只好拿到炉子上化化,再继续画。
  刚开始时先学画粗活,即基本的技法,抹薄色、抹人头、抹小红脸、抹水印等,由粗到细,由普及品到细活。到1959年,潘忠义到画社工作,她俩又拜潘忠义为师,潘的艺术特点善画仕女,人称“潘美人”。学习潘的工艺、细腻、颜色淡雅,尤其脸部画的精细。霍秀英从学画就画脸,正适合潘师傅的特长,所以她在彩绘人物面部很有功力。二秀英从小一块学徒,主攻彩绘,1953年成立互助组她俩为互助组作加工。1956年又一同加入杨柳青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进入合并成立的“天津杨柳青画店”成为工艺美术师,她们从艺三十多年,成为建国后杨柳青画店第一代彩绘传人。集张兴津、潘忠义的勾、染、点、描之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韩秀英擅长彩绘年画戏出,用色大胆、流畅,、色泽鲜艳、粗犷浑厚。霍秀英擅长年画人物面部彩绘,精细透亮,维妙维肖,栩栩如生。二秀英在天津年画店堪称粗、细活的高手,二人于1993年退休,重返故里,成为玉成号画社的主力,为振兴年画艺术,再展宏图。
  1995年二秀英应邀代表天津市参加世界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会上举办全国百项表演,二秀英表演了彩绘杨柳青年画,受到了领导及与会代表热烈欢迎。小哥俩立志承父业
  1980年老艺人霍玉堂退休在家,霍的俩儿子霍庆顺、霍庆友都在工厂当工人,但是由于霍家是杨柳青年画世家,虽然小哥俩当时年幼没有学过徒,可是从小就生活在年画作坊之中,因此,对杨柳青年画都有深厚的感情,打算把年画艺术在杨柳青镇继承发展起来。两个女儿韩秀英(干女儿).霍秀英还在天津杨柳青年画店上班。有一天大家凑到杨柳青共同商量,-拍即合,认为杨柳青年画不能在杨柳青失传,于是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先把过去的老画样子收集整理起来。
  霍庆友是二石化的工人,他从小就热爱杨柳青年画艺术,从思想上遵守其父对他的教导,祖传的东西别丢了,他在日常就注意收集保存一些有关年画的资料,首先把先人留下来的几块画版收藏起来,他又到民间收集老版。他通过二石化工人的关系,到过去有杨柳青年画生产传统的炒来店、张家窝、小甸子、古佛寺、周李庄、南赵庄等村收集了20多种样子。有五子夺魁、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富贵长春、三星在户、白字先生等等。其中有块“吕洞宾戏牡丹”的版,辗转了几个地方,有的说文化大革命抄走了,有的说民兵给毁了,做脚蹬子了,烧火了,说法不一,但霍庆友找不到不死心,继续深入查找,结果从大队部的防空洞里找了出来,经潘某给霍送来。还有一块小门筒子“娃娃杂耍”,这是王树村收集的,他儿子王开元送人了,又找回来给了霍庆友。王树村在1993年夏天来到玉成号看到这个样子,他说:“我还有下联能配上对,这个留着吧,可值千元”。
  霍庆顺给邻居尚家帮工修房子,扒墙时,发现夹皮墙中贴有旧年画,经霍庆友察看,是“大过新年”,认为很有价值,但糊有三层报纸,便用刀刻墙皮,把报纸和画扣下来,用毛笔蘸水把报纸印湿了,揭出些残片,经过整理,按明朝的服式画出“大过新年”的样子,还整理了一张“俏皮话”,是老作坊“永裕合”的版。
  年画制作有五道工序,即勾样子——刻板——印刷——彩绘——装裱。要想把年画艺术继承下来,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他们小哥俩身上了。经过其父霍玉堂亲自讲解传授,这小哥俩认真学习,用心钻研,决心把父业继承下来。霍庆友心灵手巧,经其父的指点和自己深钻把制作的五道工序逐步掌握,霍庆顺也是如此,主要工序也都能做。并逐步的成熟。经过五、六年功夫,到1986年绘制了四十多幅“贡尖”和大张的“三裁”,春节期间搞了一次家庭展出。从阴历三十展到正月初四。群众看后反映强烈,都要求延长展期。到1987年春节,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整理出部分新样子,达到了五十多幅。看画的人就更多了,时间也从腊月三十延长到正月十六,此后,每年坚持搞一次。看画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正月十四一十六,群众上街逛灯,可以顺便到那里欣赏年画,每晚可达六、七百人,多时一晚上千人。把河沿街243号在1973年扩大的院子里挤的满满当当。以后增加六十多幅。展出的画中从内容上大概分五类:有民俗类:如庄稼忙、渔家乐、大过新年、庆元宵等;有娃娃类:如福寿三多、鱼庆欢喜、连生贵子、长命百岁、富贵长春等;有仕女类:如麒麟送子、天仙送子、仕女游春、富贵寿考、金玉满堂、福善吉庆等;戏剧类:如打渔杀家、长板坡、金沙滩、四杰村、刘备招亲、穆桂英挂帅、忠义堂、昭君出塞等;神话故事类:如七夕相会、登云进月、新正出二月、喜神接财神等;神像类:如财神、灶王、武判、门神、及五圣像:(即观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药王、药圣)等。这个展览至今已经坚持办了十年,每年从春节到元宵节,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游乐阵地。
  现在杨柳青镇玉成号画庄就是继承解放前霍玉堂湎庄的字号,在办家庭展览的基础上,从1990年开始由韩秀英、霍秀英、霍庆顺、霍庆友几家凑了三万元钱作成本,从胜芳买来杜梨木,自己动手刻版,又购置了画门子,及各种画原料,到1992年正式起照面市营业。
  1994年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同欧洲进行文化交流,拟将中国民间技术到瑞士作现场表演,准备的展品为十一大类:如中国的天文、四大发明、造纸、刺绣、中医中药等等。作现场表演的项目有六项,即四川的织锦、苏州的刺绣、四川夹江造纸、天津杨柳青年画、武汉荆州博物馆的青铜冶铸和中国科技馆的拓片等。对天津杨柳青年画要求去一个年画作坊,就找到了玉成号画庄。并要求去一名师傅参加“中国知识摇篮展团赴瑞士作杨柳青年画制作的现场表演。这是我国首次到欧洲的大型展团,通过展演,扩大改革开放的影响,使欧洲一些国家人民对我国民族科学技术和民间文化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玉成号画庄决定让霍庆顺去参加,于1994年2月27日起程,此次展览在瑞士卢赛恩市交通博物馆举行,3月4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3月5日举行开幕式,我国驻瑞士使馆人员,卢赛恩市长和我国外贸部副部长参加了开幕式,瑞士的各城市代表、各大报社、及法国、英国、德国等有关人员也参加了开幕式。杨柳青年画技艺表演对国际友人产上了很大的影响,受到瑞士人民的欢迎,同时也受到来瑞士参观的各国人上的欢迎。展览原计划三个半月,瑞士当地人民迫切要求延长,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展团在瑞士延长了一个月的时间。
  1994年7月17日园满地完成展演任务后回到北京。
  成号在目前同国内国际上已经有些交往。文化艺术部门来访,电台采访录制节目或录制电视片等,如台湾九甫传播企业有限公诃和台湾电视台摄制组先后来此录制杨柳青年画制作艺术,民俗等内容。从而增进两岸人民民间艺术的交流。199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在大年三十晚上来杨柳青玉成号画庄录制节目,在正月初一播放。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与国外交换节目。1994年10月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摄制组来此专访、录制年画工艺,于12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播出。1995年元月由天津电视台《彩虹29〉节目又来这里录制了杨柳青年画工艺,在95年春节播放多次。几年来国内外各界人士来玉成号画庄参观的人也不少,如年画专家王树村,中央美院教授薄松年,中国美术家邵文锦、曹德兆等等。国外友人来画庄参观访问的有来自日本、南韩、法国等。国际旅游团体来画社参观访问的,有瑞典、意大利、波兰、英国等。
  玉成号画庄以正统:纯真的民间艺术,展示了画乡唯一的年画世家开办的作坊,不仅有一定规模,而且产品都是精品,均具精美典雅的档次,现在生产的“贡尖”、“三裁”、“册页”等大、小精品,年产量8000多幅,销东北,西北及南方各大城市,常有来信来人要求购货,北京也常来人购货作装饰、收藏、送礼等用。同时也销往德、英、法、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杨柳青年画既是历史也是现实。她还生机勃勃地存在着、发展着。如今在杨柳青镇不仅可以买到精美的古版彩绘年画,而且每年的春节期间,到处可见杨柳青年画上市,更可到玉成号画社院内尽情的欣赏杨柳青年画展览,一饱眼福。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西青文史第八册》

本书设史海钩沉、红旗招展、峥嵘岁月、武林轶事、乡土百说、人物述林、故里采风、以史为鉴、文物古迹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于焕文
责任者
霍玉堂
相关人物
杨柳
相关人物
韩春荣
相关人物
霍福森
相关人物
戴少臣
相关人物
郭春荣
相关人物
张兴泽
相关人物
德盛恒
相关人物
尹清山
相关人物
陆恩荣
相关人物
邓拓
相关人物
韩秀英
相关人物
霍秀英
相关人物
秀英
相关人物
李静深
相关人物
毛再生
相关人物
王树村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杨挪
相关人物
邓颖超
相关人物
申景云
相关人物
潘忠义
相关人物
潘师傅
相关人物
张兴津
相关人物
霍庆顺
相关人物
霍庆友
相关人物
吕洞宾
相关人物
霍送来
相关人物
王开元
相关人物
庆元宵
相关人物
刘备
相关人物
穆桂英
相关人物
观音
相关人物
杜梨木
相关人物
卢赛恩
相关人物
薄松年
相关人物
邵文锦
相关人物
曹德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