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世学者一世将军的董绍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61
颗粒名称:
一世学者一世将军的董绍良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75-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董绍良是中国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于1945年被任命为少将参议,是杨柳青古镇的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法国留学期间就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地理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曾参与创建了中国地理学会,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关键词:
西青
人物
董绍良
内容
董绍良,这位杨柳青家乡赤子的名声,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天津《民国日报》一则头版头条消息而哄动古镇的。“李宗仁率参议四人乘’美龄’号专机抵平(今北京),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北平行辕主任”。紧接着在高级参议名单中,赫然有“少将参议董绍良”七个大字。使饱受日寇蹂蹒八年之苦的古镇父老欣喜若狂,叹为观止“还是人家裕盛的’三少’有出息”,“设想到杨柳青竟然在胜利后出了这么大的官!”
其实,在董绍良本人并没想到一下子竟能够这么样的“飞黄腾达”。只是从小出外读书,看到国家这么破,人民这么穷,想寻求一个报国出路而已。他在1926年,凭着家庭有点经济实力,远涉重洋去了法国巴黎大学地理研究所,1931年毕业后,就专心致志地进行有关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回国后先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教,随即于1934年和地理学界同仁一起创建了我国的“地理学会”,并担任了第一届的学会理事,只是在日寇铁蹄日益深入踏遍我国领土时,预感到受人凌辱的日子不会好过,于是辗转到了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曾指挥台儿庄战役获得大捷的李宗仁将军,.在退隐广西家乡后,便和这位学子攀谈成了说得来的朋友。董并不喜欢谈论政治,只是学子的儒雅风度颇得李将军的敬慕,同座者还有著名学者肖一山。当抗战的胜利突然降临、李宗仁被蒋介石重新起用时,这二位学者便一并成为他的高级参议。
于是这位杨柳青的学子便一幌而成为“少将”衔的将军了。
董绍良之所以担将军之衔,也只不过是“私情难却”。至于与李宗仁同行,蒋介石为什么要赐给“美龄”号专机以示抚慰,他都没在考虑之例。他担负华北地区教育部门的“接收”工作,除了例行公务外,他还要了一个“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的位置,与其说“当官”,倒还没有上讲坛去讲讲课“过瘾”。当别的接收大员们都忙于“金子、妻子、房子、票子、车子”等“五子登科”之际,他的兴缴还在如何教书治学之上,去学校上课,倒比去忙”公务”占的时间要多;至于官场上的交际应酬,当然身在高位在所难免,薪俸难以应付怎么办?幸好北平还有哥哥,天津也有个当师范校校长的第第,找他们借一些碍着面子怎么也不能拒绝,旁人眼里的“大官”,家人眼里的“穷•官”就这么支应了三年,直到李宗仁当选了国民政府的副总统去南京赴任,这位“将军”也算如释重负到陕西西北大学专心治教去了。
说起董绍良当官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家乡杨柳青却沾了他不少的“油水”。首先是王学泮老先生等办的私立育青中学,经费,师资谈何容易?但1945年深秋王老家里突然来了这么一位门生造访,又正是主管教育的“大官”,使办学的困难,迎刃而解,商职学校改成正式普通中学了,经费有了,师资来了,热心于家乡办学的董参议也当仁不让地出任了校董会董事长。说是老育青中学办得好、有实力,是与得到董绍良、董绍康仲昆的热心帮助有关。
董多年没回过家乡,他除了缄口不谈政治外,唯一告诫侄子们的一句话,就是“三青团等慎勿参加”。到1948年国民党垂危时,身在西安的董绍良教授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利诱,要挟他去台湾,他的回答是“我不能离开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拒绝赴台。
解放后,回到石家庄师范学院任教的董绍良同样欢庆祖国和自己的新生,但“阶级斗争弦”绷得那么紧的时代谁又去细窥这位曾是代总统的亲随的初衷呢?尽管董教授是一心治学,但在反右派斗争中也难以幸免,把这位当代地理学界的耆宿打成“右派”。
董教授含辛茹苦,自信必有让他放手治学的机会。在“文革”期间,他被推入了“牛棚”。多年积累的论文、译著、笔记、图藉在抄家中被洗劫一空。他这个自诩为不问政治的清高学者,经过共产党多年的教育,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坚信终有一天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定会落实,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路上必然会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已经年过古稀的老教授在拨乱反正推倒一切不实之词后,他奋力全身心登上讲台,大力阐述其“从人和自然关系探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观点,完成其50年代自拟的科研计划,并撰写《南极洲的环境与探险史〉。“老骥伏析,志在千里”的董教授热心教书育人矢志不移。
1981年第2期《河北画报》以全幅版面刊出了董教授在治学、授课、带领研究生、解答疑难及查找资料等方面的多幅照片,.标题是“重新启航”。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董教授的“启航”正是社会主义科学事业千帆竞发的典型写照。
董绍良教授以耄耋之年,忘我拼博,是因为人民终于理解了他那科学报国的赤子之心,也是他把心完全贴给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但不幸在1983年9月23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石家庄市与世长辞,终年八十岁。前后执教五十余年的这位中国现代地理学界的老前辈,开拓人,走完了他那坎坷而又无悔的一生。
河北师范大学的悼词上称他为:“我国地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地理学界老前辈,地理教育家,我们党的忠诚朋友”。漫长的半个多世纪的学者,三年多“居污泥而不染”的将军,为西青古镇史册上又一增添了一颗“昨夜星辰”。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本书设史海钩沉、红旗招展、峥嵘岁月、武林轶事、乡土百说、人物述林、故里采风、以史为鉴、文物古迹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学敏
责任者
董绍良
相关人物
李宗仁
相关人物
肖一山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王学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