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王兰庄党支部的诞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082
颗粒名称:
王兰庄党支部的诞生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兰庄农村的学生“义教”活动发展成为建立党组织、办民校的基础。通过努力,成功募集资金盖起了学校,并举办成人识字班。学校的建立为党的工作提供了合法身份和活动基地。同时,组织农民救国会和熬盐小组,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农民觉悟提高,多位积极分子入党并成立党支部,开展抗日宣传和斗争活动。暴发“七七”事变后,党支部进入秘密工作时期。
关键词:
王兰庄
党支部
抗日运动
内容
学生们的“义教”活动唤起了农民觉悟,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为王兰庄建立党组织奠定了基础。暑假后期,天津市委通过学联,以义教促进会的名义,相继派慕湘、路平、余力步、崔建华等人常驻王兰庄,以“义教”为掩护,进行党的工作。他们在村长和群众的支持下,正式办起了民校,并推举慕湘为校长。为了建校舍,慕湘起草了一份捐启,经市学联同意,即向市内各校学生募捐,很快募集大洋300元。全村男女老幼十分高兴,买来了砖瓦木料,大家一齐动手,没花一个工钱,就盖成了4间有玻璃门窗的瓦房。白天小学上课,晚上成人识字,免费上学,发给文具。王兰庄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学校,在附近村庄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校的建成,使我党的工作人员有了合法身份和栖身之地,同时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基地。
为了维护贫苦农民的切身利益,经过慕湘、路平等与刘振奎商量,秘密组织起几个熬盐小组,巧妙地与盐警进行斗争。农民们在实践中感到组织起来的必要,慕湘就因势利导,建立了农民救国会,发展秘密会员,开始由十几个人逐步达到四五十人,农民救国会成为王兰庄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核心力量。
王兰庄农民运动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他们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生活非常困苦,与旧势力斗争坚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他们受到了很大教育,提高了政治觉悟,支持学生办“义教”,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拥护共产党。由于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路平等经过考察了解,从1936年9月起,先后发展刘振奎、何文彬等人入党。同时,在王兰庄建立了党支部,路平任党支部书记,直接受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与市委组织部长李启华联系。到是年底,党员发展到10人。
1937年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王兰庄党支部遵照上级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他们到附近村庄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启发农民群众的爱国心,并对蔡台、炒米店等地的警察所进行分化争取工作,还组织群众和小学生到警察所门前游行、演剧,到李七庄、八里台等村进行抗日游行。同年2月,在于台村建立了义教点,余力步去该村工作。5月,党支部又领导群众开展了反走私斗争,教育群众不买日本人的私货,打击替日本人贩运私货的奸商。为此,路平教大家唱了一首歌曲:“走私货,真便宜,奸商人,图小利。可是我问你,走了一车货,赚了几分几,要知敌人拿了你的钱,带来炸弹炸死你!”群众很快学会了这首歌,遇到运私货的汽车就包围起来,吓得奸商们不敢运日本货了。反走私斗争,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爱国主义觉悟。
“七七”事变后,特别是1938年以后,由于形势不断恶化,王兰庄党支部进入艰苦的秘密工作时期。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本书收入抗日战争相关史料40余篇,包括活跃在西青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津城地下手枪队、巧截敌车、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津西地区的开辟与发展、通过上层统战开辟津郊水高庄村、十间房惨案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泽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