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学生在斗争中成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081
颗粒名称: 进步学生在斗争中成长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79-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暑期“义教”工作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运动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学生们深入农村开展抗日宣传和义务教育,与农民建立联系,共同承受艰苦生活,培养革命意识。学生们通过阅读革命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从爱国主义觉悟转变为共产主义觉悟。暑期“义教”工作在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进行,积极发展党组织,并成为学生运动骨干分子活动的基地。
关键词: 天津市 学生运动 农民运动

内容

天津市郊的农民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生活极端困苦。日本的侵略,反动政府的横征暴敛,更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党号召“民先”队员和爱国同学,在参加“义教”活动中,首先要经受艰苦生活的考验,发挥南下扩大宣传的光荣传统,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与农民建立感情。参加“义教”的同学初次到农村,住的是小土屋,屋里到处有苍蝇、蚊子、跳蚤、老鼠。在姜井村的两位女同学住在牲口棚旁边喂牲口住的土屋里。吃的是玉米面饽饽和咸菜,喝的是池子里的水。还要自己做饭,生活习惯的改变,的确是对同学们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艰苦的环境里,同学们以“向红军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学习”来互相鼓励,顺利地闯过了生活关。许多同学感到,这样的生活虽苦,但非常有意义,十分愉快,经过与农民的接触,由生疏到熟悉,从农民口中知道了过去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加之亲眼看到农民的贫困和身受的压迫剥削,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
  在实践中,进步学生都迫切地追求真理,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有的同学第一次学习了列宁的《远方来信》和《两个策略》;有的同学从上海英文版《密勒氏评论报》上读到了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许多同学看《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讲话》、以及《萍踪寄语》、《庶联见闻录》、《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铁流》、《士敏土》等刊物。党员中秘密传阅党刊《火线》。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加上亲眼看到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思想觉悟有了新的飞跃,由只是反对蒋介石打内战,要求抗日救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进而认识到,不仅民族要解放,还要推翻罪恶的剥削制度,建立新社会,才能解放全中国的劳苦大众。这就是说,由爱国主义觉悟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觉悟了。
  暑期“义教”工作是在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进行的。党十分注意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中发展党的组织,市委组织部长李启华直接负责,并派郝金贵到王兰庄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同时,地下党员张多疆、程人士、徐克壮、杨希龄等人均以“民先”队员或普通学生的面目出现,他们积极热情,认真工作,带头过艰苦生活,经常与进步同学谈心,发现与培养积极分子。如王玉玲、吕贤棻、陈尧德、徐瑞恩等都是在“义教”活动中先后入党的。他们刚到农村时还是一个比较幼稚的青年,回去已经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了。
  通过开展“义教”工作,王兰庄、姜井、小园等村庄已成为学生运动中骨干分子互相联系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暑假后,北洋、南开等大中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练习打游击战,逢假期,组织剧团来村进行演出,宣传抗日救亡。市学联、“民先”队成员常在这里开会。南开大学党支部组织党员和“民先”队员在王兰庄开座谈会。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西青文史第七册》

本书收入抗日战争相关史料40余篇,包括活跃在西青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津城地下手枪队、巧截敌车、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津西地区的开辟与发展、通过上层统战开辟津郊水高庄村、十间房惨案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泽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