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于家桐殉难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065
颗粒名称:
于家桐殉难记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于家桐(字俊彦)的生平和他在日军侵华的时期所发生的一次事件。张克清作为民夫被派去打通被水淹的河口,当他到达时,被民团误以为是土匪而开枪射击。于家桐被请来与日本鬼子交流,但最终在掩护妇女逃走时不幸被枪杀。全村为他的牺牲感到悲痛。
关键词:
于家桐
生平事迹
日军侵华
内容
于家桐,字俊彦,大泊村人。他自幼聪慧,七岁入学,能过目成诵,被誉为静海才子。成人后,他从事教育事业,在天津县北口村任教。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华北,国民党第29军(宋哲元的部队)在津盐公路上跟日本鬼子打了一仗。他们边打边退,当退到小王庄时,为了阻止日军的追击,就把马厂减河北堤扒开了一个口子。减河北一带村庄都被水淹了。人们称这次水灾为“闹小水”(与1939年闹大水相比而言)。
当年秋后,日本人让各村派民夫去打口子,大泊村的张克清被派去了。
10月19日(农历9月16日)清早,张克清带着两个日本鬼子坐着一只“槽子”来了,这两个鬼子兵,一个叫武同,一个叫泽藤。他们是来催要打口子物资的。
这时,大泊村的民团正在“练装”(即操练),见到洼里来了一只大船,船上坐着带枪的人,以为是土匪来了,就开枪射击。张克清听到枪声,连忙高喊:“别打枪,别打枪,我是张克清!”鬼子兵问:“这是什么人打枪?”张克清解释说:“这是民团打枪,他们是打‘红胡子’(即土匪)的。”正在这时,民团队长于家申掏出盒子枪朝船打了一梭子。说来也怪,于家申的这把盒子平时打十回也未准响一回,偏巧这回却打响了。鬼子兵一见朝他们打枪就火了,上岸后见人就打。人们跟他们说话,他们也听不懂,只好派人去把在家里休假的于家桐先生请来。于先生写字给他们看,鬼子兵认识中国字,见到于先生写出打枪的原因,气也就消了些。这工夫,有几个年轻妇女从这儿路过,鬼子兵见了就象猫见了鱼一样,大叫:“花姑娘,花姑娘!”拦着妇女们不让走。于先生一见事情不妙,急忙上前掩护。他又写道:“她们都是良家妇女。”趁于先生跟鬼子兵周旋的机会,妇女们都溜走了。鬼子兵发现他们上了当,就兽性大发,朝于先生的左胸就是一枪。
于家桐先生为了不让姐妹乡亲遭受侮辱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年,他年仅31岁。全村老幼无不为之悲恸。他们在于先生的灵前大拜七天,以表达感激和哀悼的心情。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本书收入抗日战争相关史料40余篇,包括活跃在西青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津城地下手枪队、巧截敌车、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津西地区的开辟与发展、通过上层统战开辟津郊水高庄村、十间房惨案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炳辰
责任者
贾德顺
责任者
张克喜
责任者
于智生
责任者
于家桐
相关人物
宋哲元
相关人物
张克清
相关人物
泽藤
相关人物
于家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