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芦荡深处定决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046
颗粒名称: 一、芦荡深处定决策
分类号: K265
页数: 2
页码: 17-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文安洼(红色苇塘)是抗日游击健儿活动的理想场所,抗日武工队和分区部队在此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刘秉彦领导的部队在苇塘周围进行游击作战,计划奔袭杨柳青,以牵制敌人并配合其他地区的作战。
关键词: 冀中军区 奔袭行动

内容

在河北文安、大城之间,有个水网地带,人称文安洼,是无边无际的大苇塘,芦苇高达丈余,粗如小拇指,密密麻麻烟风不透,是个天然的青纱帐,是抗日游击健儿最理想的活动场所,人们称它为红色苇塘。
  在1942年9月,十地委接到晋察冀分局和军区指示:“建立以白洋淀、文安洼、大清河一带之苇塘为主的游击根据地,逐渐向外扩张,恢复与开辟工作”。根据这一指示,十地委决定由司令员刘秉彦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李孔亮先带一支小部队,以文安洼的苇塘为立脚点,在那里建设具备一定条件的抗日根据地。在刘秉彦和李孔亮领导下,这支小部队依托苇塘很快地打开局面,建立并扩大了以苇塘为主的游击根据地,在争取伪军和伪政权保持“中立”、一致打击日本侵略者,积聚力量恢复十分区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1942年秋,四十三区队也被调进了苇塘,十分区的抗日工作震慑了敌人。
  正值日本华北驻屯军冈村宁次亲率主力一〇一师团和第十六旅团扫荡冀西山区之际,刘秉彦接到军区一封电报:“为支援各友邻地区作战,你分区可作外线出击,牵制敌人,以收战役配合之效。”根据军区这一指示,刘秉彦和旷伏兆等分区领导认真分析研究了苇塘周围的情况,他们认为:十分区有得天独厚的大苇塘季节性的根据地,能集结一定数量的部队,如果奔袭杨柳青肯定能吸引“扫荡”冀西山区之敌。到那时,我们的部队随时都可以跳出去。另外,打了杨柳青,还可以给敌人以震动并协同大清河以南八分区部队对天津开展政治攻势,势必更有利牵制在冀西山区“扫荡”之敌。从地理位置分析:杨柳青是天津郊区一个大镇,靠近天津,距市中心15公里,津浦铁路在此有车站,大清河(子牙河)航运在此有码头,是水陆交通要道。镇内驻有日军一小分队,还有天津警察分局等伪军警武装,敌人认为这是巩固的地盘,因此戒备不严,这就为我军创造了奔袭的条件。所以分区的领导决定遵照军区的指示作外线出击,奔袭杨柳青。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七册

《西青文史第七册》

本书收入抗日战争相关史料40余篇,包括活跃在西青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津城地下手枪队、巧截敌车、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津西地区的开辟与发展、通过上层统战开辟津郊水高庄村、十间房惨案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俊祥
责任者
刘秉彦
相关人物
李孔亮
相关人物
旷伏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