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险被拆除的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021
颗粒名称: 文昌阁险被拆除的经过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的三宗宝之一是文昌阁,它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关于文昌阁的建立年份有不同的说法,但通过分析多个资料,推测文昌阁初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该阁历经多次修复和重建,曾发生火灾和雷击等意外。在1964年,由于阁顶瓦片的松动,有拆除或维修的讨论,但最终因杨柳青的十六街干部和群众的反对而决定保留。通过十六街的施工维修,文昌阁焕发新生,成为杨柳青的一个景观和象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建筑文物应该由文化管理部门负责,而不应使用教育经费。未来如果有条件,可以将第五小学迁出,由文化局管理,并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让更多人了解杨柳青的文化历史并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文昌阁 名胜古迹

内容

文昌阁是杨柳清三宗宝仅存的一个古建筑,经过1992年中国天津杨柳青国际年画艺术节的活动,文昌阁和杨柳青年画、石家大院一起成为热门话题而远近驰名了。一些文章要写杨柳青也必谈到杨柳青三宗宝——戏楼、牌坊、文昌阁。但是对于文昌阁初建于何年,说法不一,有说是建于明万历年间,有说建于明万历四年,有说建于明天启三年,有说建于明崇祯七年。笔者从众多资料分析以为文昌阁初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该阁于明天启二年(1622)和清咸丰三年(1853)曾两次被焚,并于明崇祯七年(1634)和清咸丰八年(1858)两次重修。据记载民国三十年也曾重修一次。
  现在说到1964年,文昌阁阁顶曾被雷击,顶部瓦片均已活动,而随风落地。由于文昌阁座落在杨柳青第五小学院内,校方对此甚为担忧,唯恐瓦片一旦砸在学生头上,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上报区人民委员会文教科(当时无教育局)申请拨款进行维修或者拆除。当时翟毓昌同志(现区建委付主任)和笔者在区文教科主管全区中小学基建修缮事宜。经过现场勘察也认定文昌阁年久失修阁顶损坏严重,但全区中小学修缮费仅三几万元,如果维修要占去全区修缮费的一半或许还要多一些,且维修后对学校和教学其使用价值不大。如果拆除也仅在基础部分拆下一些青砖,也不够盖一个教室之用。再说此文昌阁是全镇唯一古建筑阁,为慎重起见,我们请来市文物处的同志进行鉴定有无保留价值。经过文物处的同志现场勘察,认为该阁不足三百年以上,且风格一般,保留与否可由区里酌定。其后几经研究并取得领导和镇文教科的同意,最后决定拆除文昌阁,并从全区中小学为数不多的修缮费中挤出4400元作为拆除的施工费。但是,在镇文教科和镇五小学准备进行施工拆除时,被本镇十六街干部和群众发觉,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文昌阁是杨柳青古镇仅有的一座古建筑,拆除了其社会影响不好,得不偿失,绝对不能拆除。经过多次磋商,最后十六街负责同志提出一个方案:区里原定拿4400元拆除文昌阁,可将这笔钱交给十六街。维修需添工添料由十六街包了,保证把文昌阁修葺一新,不仅不掉瓦片而且叫它既坚固又漂亮。此事报经各级领导后,一致认为此方案为上策,既尊重了群众意见,又把古镇的这一代表建筑物保存下来,于是决定将区文教科下拨的4400元修缮款,由第五小学转拨十六街,由十六街进行施工维修。当时白家作坊还有较强的工艺技术传人,经过近一年的施工,隔扇门窗栏杆及脊兽风铎均已配齐,油漆后红绿分明,光泽照人。十六街确实在施工中添了不少工料,为恢复这一古建筑作了贡献。为了防止再度雷击,又申请区文教科拨款三百元,安装了避雷器,使之再也不怕雷雨恶劣天气了。大修后的文昌阁焕然一新,确实成为杨柳青的一个景观,也成为杨柳青的一个象征。事隔28年,每每望见文昌阁依然耸立于杨柳青镇南,每每读到描述文昌阁的文章,总是想到十六街的干部群众和杨柳青人民的功绩,是他们使这一古建筑保存至今,否则的话,我们今天看到也只是纸上的文字画卷而已。
  从以上经过应该得到一个经验教训,就是:古建筑文物,应归口文化管理部门,而教育经费理所当然的不能拿去修缮文物。将来财力有可能的话,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一古建筑物,如果将第五小学迁出,归口区文化局管理,进一步充实内容,恢复崇文书院原貌,那将是发展旅游之幸事,对改革开放,使更多的人了解杨柳青镇的文化历史,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也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培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