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著名爱国诗人杨光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015
颗粒名称: 清末著名爱国诗人杨光仪
分类号: K825.6
页数: 3
页码: 136-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光仪是清末天津的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多部著作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见长。杨光仪出身于文化名门,曾在辅仁书院讲学并总领院务。他的诗作多以现实社会为题材,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和爱国情怀。其中,《碧琅玕馆诗钞》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他的诗中也赞颂了在大沽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将士。杨光仪能够勇敢地用诗作武器,直指帝国主义和腐朽政权,并表达对人民的同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通过阅读他的诗作,我们可以缅怀他的为人和他对国家的贡献。
关键词: 西青区 诗人 杨光仪

内容

说起津西近代的文化名人,人们已熟知当年杨柳青崇文书院的山长高善观和著名的两位翰林刘学谦、杜彤等人。殊不知比他们成就高、影响大、著作多,道德学问俱佳的当属著名爱国诗人杨光仪。
  杨光仪是文学史家早有定论的清末天津诗坛的领袖人物。生于清道光二年闰三月初一(1822),卒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初三(1900)。字香吟、杏农、庸叟。清咸丰壬子(1852)科举人,授河间府东光县教谕,拣选知县,敕授文林郎,以子署衔候选训导加二级,诰封奉政大夫。著有《碧琅〓馆诗钞》、《碧琅〓馆诗续钞》、《碧琅〓馆文钞》、《有余斋诗钞》、《津门续诗钞》、《髦学斋晬语》、《消寒集》等。其中以刊行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的《碧琅〓馆诗钞》影响最大,为其代表作品。除出仕之外还曾应邀就任著名爱国诗人梅成栋创建的天津辅仁书院(址在天津城西北文昌宫,今西北角回民小学)山长,讲学之外并总领院务。晚年在天津组织“九老会”、“消寒社”等诗社,使天津诗坛盛极一时。
  杨光仪祖籍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减村,其先祖杨发时于清康熙年间率子北迁,留籍直隶天津府静海县木厂庄(今西青区上辛口乡木厂村)。太祖杨世安于清乾隆初年办理长芦盐务,颇得皇帝垂青。从此之后,杨门后裔散居于木厂、天津、北京等地。我们比较熟悉的杨光仪诗《木厂庄夜归》:“回首长堤落日园,一鞭归去暗前川。惊狐仄岸冲人过,栖鸟荒林抱叶眠。大野星光垂到地,远林灯火闪连天。无端涌出沧溟月,咫尺蓬壶思渺然。”就是他吟颂家乡木厂的诗篇,也是诗人从沙窝寨(今上辛口乡大、小沙窝村)、辛庄(今发展为上、中、下辛口三村)返回天津城中的感受。诗人死后葬于木厂。
  杨光仪是位富有忧国忧民思想的爱国诗人,他的诗篇多以当时的现实社会为题材,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收录在《碧琅玕馆诗钞》中的《河楼题壁》、《赘言》、《乐将军挽歌》等诗作都是这类作品,是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社会背景创作的一批愤世之作。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帝国主义首先挑起,继而英法组成联军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下大沽泡台,并占领了天津。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以后,联军撤走。1860年8月贪而无厌的英法联军又两次攻陷大沽口,占领天津城,清咸丰帝逃往热河。10月中旬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在火烧园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以后,这次侵华战争才告结束。
  在三次大沽之战中,炮台爱国守军激于民族义愤,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还击,使敌人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沙春元、陈毅、常荣魁、史荣椿、龙汝元、乐善等守台将士面对蜂拥而来的英法侵略军,满腔怒火,顽强抗击,为保卫国家的尊严而英勇牺牲。与此相反,以清咸丰帝为首的统治者对人民采取“御外以靖内为先”的反动政策,实行严密地控制和残酷的镇压,专门设立“支应局”,为侵略军提供食品,乃至与侵略者签下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杨光仪的《河楼题壁》一诗就记叙了三次大沽之战前后的社会现实。诗中写道:“络绎艨艟频入寇,仓皇将帅又登场”,“却喜有人能缓敌,军前几度馈牛羊”。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给予了无情地抨击和嘲讽。“万户流离感不禁,愁云如织昼荫荫”,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同胞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控诉。诗人在《赘言》一诗中以极大的热情赞颂了在大沽抗战中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爱国将士。诗中写道:“战苦神弥旺,刀头带血扪。垒边飞劫火,天上返忠魂。”在《乐将军挽歌》一诗中,诗人对以身殉国的提督乐善将军作了极高的赞誉:“将军浩气压千古,将军遗恨天莫补。沽水凄咽海水飞,想见将军独战苦。”“将军威武冲前锋,风云叱咤惊龙宫”。“将军嚼齿齿尽碎,裹创杀贼贼不退。力竭沉渊面如生,乱踏碧血警涛沸”。
  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杨光仪能够勇敢地以诗作武器,把矛头直指万恶的帝国主义和腐朽的满清王朝,把颂歌奉献给了爱国将士,把深切同情给予了人民群众,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无怪乎当时就有人评其诗为“浩浩忧时泪,茫茫远别心”(《高树宝题词》),“高歌一曲海天惊,此是燕南旧筑声”(《边守元题词》)。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诗作,缅怀他的为人,也应在津西文史百花园中为其寻觅一席之地,故撰此短文,以表永志。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白延年
责任者
杨光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