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顺和油厂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83
颗粒名称: 双顺和油厂轶事
分类号: TS224.3
页数: 5
页码: 114-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双顺和油厂轶事,其中包括农户兴家初建油坊、设备更新产销两旺、好景不长遭匪抢劫、移地重建再展宏图、火灾降临片瓦无存、竭尽全力再建新厂等。
关键词: 庆云县 榨油作坊 刘常顺

内容

一 农户兴家初建油坊
  在1908年庆云县农民刘常顺夫妻率四子景新、景春、景泰、景山,六口人迁到前桑园村在族弟刘常明家东边建房定居,务农为业,以勤奋耕耘八年的积蓄,於1915年用土坯建成榨油作坊,取名“双顺和”,当时是用螺马拉大石碾,将黑豆或黄豆轧成薄片,在工字形铁立柱上,挖长孔楔硬木楔子式的轧油杠,在一块带园油槽和流油嘴的石坨上累放七层,用一种扁叶形的草裹放豆片在两个铁圈内,称为豆坯,再经人力用木楔子加压多次,而将在铁圈四周流下的豆油,经石坨上的油槽油嘴滴入油桶内,待压到程度再撤楔子取豆饼。这种古老的榨油方法不仅费力,而且出油率低。
  二 设备更新 产销两旺
  因生产销售顺利,深感设备陈旧,生产量低,因此购进两架四杠的人工手推式轧油机,这是用带横肖的铁杠,推动六眼铁元盘上的罗旋杠,加压力轧油,因为压力大,速度快,大大增加了产量,基本上满足了市场需求,缓解了当时农村无化肥和豆饼短缺的难题。所产豆油在当地另售外,也供应附近村镇的商贩。原料大部由杨柳青集市购进,由于产销两旺,生产逐年兴盛起来。
  三 好景不长 遭匪抢劫
  1925年初夏一个深夜,在几声枪响之后,被一群匪徒砸门跳墙而入,住房门窗被砸,进屋翻箱倒柜,对其家人强打谩骂,并以香火烧身,抢走所有钱财衣物,捆成几个大包袱,把油坊帐桌砸开将银元抢掠一空,后又鸣枪把刘景春捆绑到铁路洞口,稍后把刘放回,众匪徒逃走,当时村民都惊恐万状,无人敢管。致使刘氏全家数年积累荡然无存,为免除后患全家和油坊都迁往杨柳青镇,以策安全。
  四 移地重建 再展宏图
  他们到杨柳青镇在大楼胡同一个四合院为住宅,在牌坊迤东的北河沿大街(火神庙对过)重新建厂,到1927年才恢复生产,因当年杨柳青电灯房发电量少,经申请被批准为深夜用电。门前悬着白天限电牌,因此由刘景春和其父常顺商定,增设了一台柴油发动机为动力,当时本镇虽有豆油坊数家,因新迁来的双顺和油坊有不少的交往关系和多年生产经验,因而进销两旺,大部产品装运天津西关食油市场存栈,由景春常驻推销,将货款存入北门外针市街银号为储备用,豆饼则由景山和侄子刘贵荣负责对本镇和邻县农户销售,也供牲畜饲料之用,还远销静海、武清、王庆坨等处。基本上是产多少销多少,很少积压。后来又租用了东邻成春堂药店对过的三间房为存黄豆和黑豆的仓库。到1935年除本家有七口人参与经营外,又雇工10多人,其经营规模居全镇首位。此后又在老警察局以西赁了一套双四合院砖瓦房,将大楼胡同住房卖出,增加了经营能力。
  五 火灾降临 片瓦无存
  在1936年初夏一天夜晚,当工人们各到操作岗位等待开动启动机时,王姓工人在距离发动机不远的汽油桶前,用油勺向小嘴油壶注油时,因失手将汽油滴洒一地,而在摇动启动手柄时又因发动机上油咀罗丝没拧紧,造成火花冲出,引燃了地面滴洒的汽油,顷刻间就引燃了汽油桶,一瞬时火光冲天,更引燃到豆油缸和豆油桶,由于存油多,难以挽救,当时虽有一口水缸,但也无济于事。本镇各火会先后赶临现场扑救,当水枪喷到油缸、油桶时,油液四溅,火趁油势、油助火威,把火烧得更加旺盛,当时驻镇部队二十九军某连也派多人助阵灭火,也是一筹莫展,就这样直烧到日出天亮才熄,油厂被烧得房倒屋塌,所幸全厂二十三人均无伤亡,没有殃及邻居,当全厂人员跪送各火会和部队离去时,已红日高升,全家老幼和工人们痛哭失声,泪流满面。
  六 竭尽全力 再建新厂
  双顺和自迁至杨柳青十多年间由于产销两旺,积蓄较厚,虽然遭受了火灾损失事故仍在天津银号还有大额存款,还有在天津不少同行好友相助,并通过天津元纬路祥泰和机械厂的协助经过一年多努力,创建了一个棉籽榨油厂,在1938年基本建成,这在当时还算比较先进的工业。在原厂址兴建起高有12米的青砖烟囱,五节卧式蒸汽锅炉,由天津祥泰和机械厂派来技师帮助按装。成套机械设备有起动机、棉籽园筛、克皮机、棉籽仁园筛、五轴连轧轴滚,机动炒锅,蒸汽机、榨油机、搅动清油锅、炼皂锅,还有切皂机与打印机等,在运转试车时,由于景春景山兄弟二人与二侄刘贵荣等参与安装运转亦学会了技术,同时重视了防火安全,在储运库和油库间增添了防火缸,小铁桶等防火设备。起初投产时,在祥泰和机械厂技师指导下,对于操作规程、技术工艺要求严格,主要环节都由专人司理,其产品是精炼卫生油(即棉籽油)和日月牌肥皂。炼油和制皂都要掌握精确的火碱(氢氧化钠)浓度和投放量,以保证质量。榨油机要控制好棉籽饼压延薄度和速度,直接影响产油量的高低,所以确定专人掌握。这里已由景字辈以下的五侄刘贵祥(本文作者)担任会计。该厂经过七年奋斗,得到复兴,全厂发展至三十多人,仍又成为杨柳青镇制油业首户。所产肥皂更受欢迎,在沦陷时期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缓解了民众所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日货的作用。
  七 生产受挫 转营土地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来后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农产品棉籽和煤炭等原材物料更为紧缺,终因购不到原料而被迫停产,逐步辞退了大部雇工。同时在银号的存款,又频频贬值,迫于生计,就以大量资金买进土地十多顷,以供出租和全家分种。对油厂所有设备,由家人轮流守护,此时全家将房地产分掉,各自谋生,有的子姓到天津商号当职员,这样的度过了暗淡的岁月。
  八 利国利民 转为国营
  全国解放后,在党的鼓舞号召下,停业多年的双顺和油厂,于1950年恢复生产。但因资金不足,从人民银行贷款1万元,并请回原来技术工人重新生产卫生油、棉籽饼和肥皂。
  当时杨柳青经济恢复很快,许多人投入工商业活动,虽然双顺和油厂久负盛名,但因经营不利,所以开业恢复生产仅一年时间,就不得不再次停产。一年后由天津专区工业局按照党的赎买政策,按民族资产阶级企业接收了双顺和油厂。另行成立了天津专区地方国营杨柳青制油厂,在建国初期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贵祥
责任者
刘常顺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双顺和油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庆云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