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话说“赶白沟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75
颗粒名称:
话说“赶白沟河”
分类号:
F127.21
页数:
6
页码:
104-1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赶白沟河的情况。其中包括去白沟河沿岸经营的缘起、几家经营字号的简史、从在津市组织货源到结束、结束语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市场
经济
内容
杨柳青有句俗话:“叫赶西北”,这赶西北指的是到杨柳青西北方向的外地去做买卖。远的是去新疆(赶大营),近的是去雄县、新城的白沟镇和文安、固安、涿县、涞水、易县等地(也统称为赶白沟河)。去白沟河做生意要比去新疆的年代早的多。
一、去白沟河沿岸经营的缘起
在清代康熙(1662—1722)年间,杨柳青有一种“大帮摇”商船,专门从事子牙、大青、南运、北运、蓟运等五条河流沿岸杂货商品的批发零售,这些经营者有的是船户自己开办的,也有的是受雇于跑单帮的货主,人们俗称为“跑某河的杂货船”,其中业务以大清河一线最繁忙,大清河全长只有一百多公里,再下即为白沟河(今称拒马河),在大清河尽头处的新城县有一个白沟镇,是沿岸最大的水陆码头,由于地理位置很好,每十天有两大集市,不但方圆百数十里以内的小商贩,都到这里趸货,有时远在保定、满城、正定的商人也来选购。杂货船总是计算着在集市的前一两天赶到,它们载来的货物到集日市场罗列出售,如果当天不能在集市上完全出手,就要再等五天下一个集日,或委托当地人代为看管,为了尽量的把货摊销完,所以他们的经营手段,是薄利多销,以广招徕,当时那些零售商品,利润差价是百分之十,最低的只有百分之五,批发是主流,利润更小,勤来勤往,沾利就行,以多取胜,虽然利小,但年终结算都有盈余,其所以如此,从业人员少,处处精打细算,从直接来货的批发商家进货,大部分是以个人信誉,采取赊欠形式,卖完货后还清欠款,不占资金。它们始终本着细水长流,久而自富的一套买卖经。
二 几家经营字号的简史
杂货船每年只有八个月的运营时间,其余四个月为冰冻封河期,由农历十月到转年二月,还要再经检修后才开始运转,所以每年春节的销售旺季却参加不了,多年来的这种情况,渐渐的引起了杨柳青握有资金的大商业主关注,他们断断续续的到白沟来投资建店,到清代末年,属於杨柳青人经营的大小店铺总有十几家,现将当时比较著名的字号,简介如下:
恒义源 恒义源原是杨柳青河沿六街中段小渡口迤东(今门牌153—159)一家老字号,资东姓王,也是全镇号称“八大义”家族的首户(在镇内外其它有广顺义、同兴义、天增义、天泰义等等)。它家是一个从江浙等省直接来货的大批发商,主要经营生漆、桐油、颜料、各种纸张、茶叶、红、白糖、明矾、信石、胡椒、以及腐乳、绍酒等调味品和南烟等等。他家于道光二十年(1840),在白沟镇创设分店后,每年营业额占总店的百分之六十,从而获得了超额的利润,其所用经理职工人选全是老成持重,从不投机取巧,因而博得了一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信誉。民国后运河梗阻,各类货源多靠海运集中天津,他家守旧的经营方法,从抓货源来看,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生意总是停在老路上,再加老资东死后,王作礼、王作瑞兄弟二人管业,对业务经验学习不足,缺乏具体指导,每年只看看结算清单,其它很少过问,好在家底大,又有土地等收入,解放前大部迁往天津市内,营业亦收市结束。
天丰号 天丰号系合资企业,经理姓安,住杨柳青天齐庙前,人称安五掌柜,自己有一大股,当地人称他家的买卖是:“上自绸缎,下至葱蒜”,集副食、食品、生活、生产等品类齐全的综合企业,他家有位糕点技师,会做一种膨化糕点“蓼花”,因为这种“蓼花”的第一工序各地食品店技师都掌握不好,天丰的蓼花很有名,后来就制成半成品去各处推销,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各省都从天丰进货,半成品叫“蓼花胚子”,把它切成小块,经过油放,体积膨胀到十几倍,再在白糖中滚一下,即为成品,特别口感酥松细腻,经久不软,这种坯子就成了专利产品,民国十年(1921)这位安五掌柜年事已高,自己腰里也有几万元的家私,就将营业的大部分股盘兑出去,杨柳青人梁栋源、石少华,古佛寺的王少甫都有些小股,正式的大股东是市里人姓高,高在白沟呆了几年,又回到天津,由石少华继任经理,石少华共有四子,长子石毓泉被派为驻津采购老板,王少甫来往于天津、白沟之间辅佐,大股东高某监督,生意依然干的很红火。
明盛号 明盛号创业人姓周,这家也是在西北开业最早的老字号,周本一名运输工,自有独轮小鬼头车一辆,可推载四~五百斤,为涿县商户运输货物,每十日一往返,杨柳青有座报恩寺(大寺),庙中住持与涿县西峪寺监院僧是师兄弟,常有书信馈赠等往来,皆托周氏代劳,周到涿县也常以西峪寺为落脚地,后在庙僧支持下,遇有庙会周也自采一些货物在庙前赶会推销,年深日久,逐渐成为座商,后在涞水、易县创设两个分号,因业务繁忙.大批货物先到大清河尽头的白沟镇,再等拒马河船中转涿县,迂有价格适宜,也可在白沟镇推销一部,因此就有了“四大明盛”的称号。
春毓永 春毓永最早为杜春第、杜春稠兄第二人所经营,开业以来,自东自掌,杜春第在白沟经营管事,杜春稠在家采办托运,俗语说:“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人锐意经营生意越干越好,不几年营业已扩大了数倍。民国后杜春第病故,继由杜春稠自己掌管,一度在杨柳青后大街与大寺胡同拐角处设同兴栈,采办运往白沟商品,后因内河航行停止,南方货物全由海轮集中天津卸载,就又在天津市针市街隆顺里设庄进货,他任用了一位陈某为驻津采购员,陈早年在市老茂生水果糖厂学过制做水果糖技艺,并认为进口洋糖价格较低,质地洁净,虽不如国产蔗糖甜度高,但当时蔗糖还是采用土法制造,含有杂质,制做糕点必须先溶化后,将杂质过滤提纯,行业术语叫“提浆”,用洋糖可以减少这一道工序。后被提拔为管事经理,去了白沟企业中又添了自制冰糖水果糖等经营。天津采购员一职换了杨柳青人张富春,张为人老练,把业务做的很出色,可与恒义源、天丰鼎足而三,张富春对于颜料颇感兴趣,因而进货路子广泛,他和下行(进口洋商)及市内各大颜料庄的业务员、经纪人都联系的很密切,在信息上很灵通,七七事变以后,人们都记得,民国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颜料都停止进口,行情扶摇直上,凡是手里握有颜料现货的,都发了大财,因此东伙计议,抽出一定资金,大量买进,本来春毓永平时就注重颜料,又借此涨风机会,更做好涨价原因宣传,另一方面在每月运往白沟的货船上,没有一次不装载了大批硫化青、臭碱、靛兰、阴丹士林、禅绿等,到白沟后出手也很快,不仅获得了大笔利润,还带动了其它物品的销售,扩大了业务。杜春稠于抗战后期去世,到现在他的部分后裔还在西北。
富兴德 富兴德是一个中等户,比不上前列几家的买卖资金雄厚,开业也较晚,经理韩丹林杨柳青人,文化程度较高善于市场预测,七七事变后,他认为日寇说“三月内可扫清黄河北岸,一年内可以占领全中国”,这完全是梦话,战争一起来,就三几年不会解决,他说:“以后市场茶和糖是俏货,但茶的叶片易氧化,不耐久存,糖价每斤只一两角钱,脱手容易,如果中国交通因战争被切断,光靠日本货是不行的,从此他在天津大量采购白糖,在白沟门市的营业室内,到处码满了糖包,后来室内存不下,又租赁了几间民房,一九三九年天津大水灾,市内各货栈仓库大部进水,存糖泡汤成了空袋子,转年春季物价大幅度上涨,其中以粮油价格最为强烈,远远的超过了糖类的比价,到了一九四一年日伪把白糖实行了限价出售,街面上有行无市,日本洋行在市内立了几个网点,每人限购一斤价格八角,许多劳苦大众,由夜间去排队,到天亮后发一次顺序号,等到八点开始按号销售,但每个网点只卖二百人左右,就关门停售了,他们挤出的一斤白糖,舍不得自己享用,转卖给本市的糕点餐饮业,每斤一元六角,杨柳青前大街有一家春义祥糕点店,经理姓孙,他因没有白糖做中秋月饼很着急,后经过许恩泉老先生(本书编委许伯年之叔、曾在白沟工作过)与白沟富兴德联系,搭船运来白糖一百包,缓解了生产上的困难,富兴德从白糖大量买进存库,并又随销随进,至一九三九年天津大水灾后货源日渐枯竭,最后利润虽然都翻了几翻,但比起玉米的价格涨象(一九四二年夏,玉米每石六百七十元左右,至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已经到了两千元),他却是始料不及的,若以粮食折算,生意“虚赚实赔”,没等到抗战胜利,把货售完,也就清理歇业了,一九四三年韩丹林在天津谋得一教师职务,一直到解放后。
三、从在津市组织货源到结束
白沟镇内商业最兴旺繁忙的时期,是在清道光二十年(1884)开始,那时市场上所销商品,从杨柳青运来的约占百分之八十,先代人的工商业者,商德观念很强,货物都是原装原卸,即使是拆零销售,也没有勾兑掺假或缺斤少两,而且仍保留当年杂货船的微利推销传统,真正做到物美价廉,使邻近各县大小城镇商号,争相竞购,形成了二级批发市场。
就在这一年,爆发了鸦片战争,由于列强侵略,迫使腐败的清王朝割地赔款,门户开放,外国的轮船不但在我国领海,横冲直撞,并任意驶进内河的长江,这样就完全打乱几百年来京、杭大运河的正常运输秩序,再因清政府的内外战争,治河经费枯竭,造成运河北部多处淤塞,从同治到光绪末(1862—1908),海上的轮船渐渐的代替了河运,杨柳青的卸货码头,也就随着衰落下来。白沟的商户们,为了适应形势,抓购货源,他们派出采购人员,常驻天津市针市街顺隆里一带了解信息,组织采运,同时在大清河专线运输的几家船户,也由原停泊杨柳青乔三道码头迁至市内大红桥北岸(人称西河码头),另外在针市街还有一经纪人王保(杨柳青人)专为各船户联系客商,张罗货物,收取佣金。此后经过辛亥革命,改建民国,北洋军阀混战,北伐战争,直至七七事变。这时日军占领了华北广大地区,为了控制津、京、保三角地带,派驻了重兵。一时汉奸、流氓、伪警、匪特,摊派聚敛,奴役人民,再加苛捐杂税,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白沟的工商业每况愈下,直至不能维持,纷纷闭门歇业,迫使“赶白沟河”的杨柳青人返回故里。
四 结束语
白沟镇是内地的一个好市场,有名的水旱码头,南北货物的集散之地,杨柳青人从大清河杂货船的流动批发到设点开业垂二百余年,但当年的白沟毕竟是一个消费城镇,又经日本、国民党的战乱破坏,多年来就恢复不了元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发布了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当地及附近人民以箱包生产得到蓬勃发展,一着胜利,带动全局,进而丰富了市场,它们汲取了过去的“货色齐全,薄利多销”等传统经验,使白沟迅速振兴,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商业城镇。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老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