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麻行业产销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61
颗粒名称: 杨柳青麻行业产销史话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6
页码: 82-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麻的收获季节也是上市旺季,主要的销售市场是天津市内的麻袋厂和麻绳业。天津东亚麻袋厂是最大的用麻厂家,需要大量的青麻作为原料。此外,市内还有许多麻绳行业从事青麻的加工和销售。在解放后,随着党的领导,青麻种植和麻行工业得到了发展。政府组织青麻的收购和流通,贸易部门建立了收购站,实行派购包销制度,提高了青麻的质量标准,并调整了价格差距。同时,对青麻的检验技术进行培训,改善了原麻购销的质量和效益。然而,在1963年发生了大水灾害,造成了青麻的大量损失。由于洼地改造成粮田或园田,青麻种植的规模逐渐减小。
关键词: 杨柳青镇 麻行业 产销

内容

(一)
  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品类很多,有青麻、黄麻、洋麻、亚麻等。自清代以来,在津西一带利用低洼之地种麻已渐兴盛。如西青区的杨柳青、当城、水高庄、第六埠、静海县的二堡、三堡、王口,以及霸县的杨芬港、蔡家堡、肖家堡。沿子牙河、大清河、中亭河西岸东淀、莲花淀等地很适合种麻。特别是种植青麻。
  自清朝末年直到解放后,百余年来种麻相沿成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常获丰产,被人们称为“麻窝子”。东淀是天津市麻纺工业和制绳生产的主要原料基地。
  往昔沿子牙河的莲花淀、东淀,地势低洼,每年雨季排水不畅而造成沥涝、别的庄稼受灾淹死、唯青麻耐涝、不怕水泡、且以生长较快,管理简单,还能就加地工沤洗成麻、可以说是成本低,价值高、收益大的一种植物。
  在旧社会,这地区除种小麦、吉豆外、大都种植青麻。杨柳青的八大家,如同盛和、聚德、玉盛、鼎兴、成兴平和有名的戴华堂、肖万成等,还有当城的高占发、高占林、高广庆、高广平等大户,都有大面积的土地,雇工种麻。当城高虎文种麻发财后,在杨柳青置的大瓦房,在天津市内投资开买卖、成了巨富。
  有地不多的自耕农、也大都种麻。在解放后,翻身农民分得土地,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种麻积极性,在五十年代,津西一带及东淀种麻多达二万余亩,每亩平均产150市斤,总产达四百多万市斤。
  青麻的收获,拔下来是连根代杆的麻棵,须经沤洗、剥皮、方能成为商品和工业原料。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经过拔麻、沤洗、剥麻,晾晒成捆四道工序。由于工序多,占用劳动力多,在收麻季节里,有不少贫农卖短(打短工),干拔沤洗捆等农活,为种麻大户劳作。
  临时卖短的季节工,拔一天麻累的腰酸腿痛,手臂和背部、经过麻棵的磨擦,有了血道子,在剥麻时、整天站在水中泡着,闻着麻胶臭味,在脏水中剥麻,更是难以忍受。
  地主老财为表示慰劳,对麻工管吃,准备的一般都是细粮,吃熟菜,工资也比其他农活多些。
  (二)
  在青麻的收获季节,亦是上市旺季,麻的销路,主要是天津市内,以麻袋厂为主,其次是麻绳业。
  当城、水高庄、第六埠在四十年前,原属静海县。在旧社会由当村有钱有势的人把持收购运输销售。
  杨柳青经营麻行的有:
  一、姜记麻行
  经理是姜树荣(原是脚行头)有伙计十余人,每年夏秋之交,经营三十万斤左右。
  二、诚记麻栈
  资东是新疆发财户穆春弟,代理东亚麻袋厂收购青麻,地址在东当铺内,每年经营约计有四十万斤。
  三、永顺德棉花栈
  该栈是冯玉华集资办的,在棉花淡季时,经管一段时间,主要主顾是杨芬港、肖家堡的种麻户,每年大约能收二十万斤。
  四、德和货栈
  是冯德出资经营,有五个同事帮忙,他家原以经营花生葵花等乾货为主,兼理青麻,每年代客成交十五万斤左右。
  五、顺德绳铺
  亦是冯德出资开的,由陈宝昆任经理,以产销各种麻绳为主,有八个伙计摇绳,自收自用,每年需十万斤左右。有时也倒买倒卖青麻,等行市好时再出售。
  其他如王记绳铺,杨家四顺铁铺等经营数量就微不足道了。
  天津东亚麻袋厂是最大的用麻厂家,它是由天津市有名的资本家宋斐卿开设的,杨柳青绅商单聘三在该厂有很多股份,于一九四〇年开工生产,那时正是日本统治时期,麻袋不能进口,市场很缺。该厂开工后,需用大批原料,近郊县产的青麻,由厂子派人直接组织收购,或委托商号代购,杨柳青有的商号就是通过单聘三介绍而直交东亚麻袋厂的。
  单聘三原是新疆赶大营的,其父辈曾在新疆文丰泰京货庄塔城分号任经理,以后发了财,回家置房置地,并投资企业,单聘三在杨柳青镇承办过慈善事业,一度是万字会的负责人,因此在镇上很有名气,他曾留一口的长白胡子,人们背后都称他单大胡子,解放后死在北京。那时东亚麻袋厂每天生产麻袋5000到7000条,用麻三万余斤,年需一千多万斤,在津西能解决四百万斤,其余在河北省各地解决。
  解放前,天津市麻绳行业有一百多家,主要集中在东浮桥附近,即现在金汤桥西岸,他们购麻组织麻绳生产,在上市旺季时收麻大部存在贷栈,同时货栈亦组织青麻购销业务,代客成交,吞吐量很大。
  但有些商人为了谋暴利有掺水作假的现象,往往影响经营信誉。
  (三)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麻行工业蓬勃发展,促进了青麻面积的扩大、农业部门推广了优良品种和科学种田。水利部门进行了洼地改造,使洼地涝能排,旱能灌,给青麻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贸易部门特别是供销社在郊县产地建立了收购站,受国家委托,对青麻实行派购包销,在市内由华北区原麻联合采购处,河北省供销社、天津专区供销社分别培训了原麻检验技术人员,实现了青麻购销标准化,并调正了麻粮比例,等级单价和季节差价,据一九五二年资料见附表。
  当年西郊区供销社的各收购站,对青麻收购加强了质量检验。严格按标准办事,执行了“优麻优价、劣麻低价”的物价政策,杜绝了旧社会遗留的掺水作假等不法行为。给国家麻纺工业提供了良好工业原料。并对麻绳行业原料用麻纳入计划,由国家统一安排。
  在市内宋斐卿开的麻袋厂,已改为地方国营天津市东亚企业公司麻袋厂。由于原料质量提高和工人觉悟的提高,从日产7000条增产到日产15000条,满足了市场需要,支援了新中国的建设所需。
  杨柳青、当城及其他收购站,在收购旺季,农民都积极把好麻交售给国家、每日大车小辆、人潮似海,随收购、随调运,日达十万斤。一个季节下来,收购总量达四百五十多万斤,其中当城站290万斤,占65%,杨柳青站135万斤,占30%,其它站数量就很小了。
  一九六三年罕见的大水侵袭了天津市,方圆百数十里的东淀成了大水库。当时正是青麻收获季节,大批的青麻正在沤洗期间,大水的突发,来不及抢救的青麻,都被冲走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时当城、水高庄、第六埠有少数农民,顶急流,架小船冒险抢回了不少麻排,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那年月当城收购站边防汛、边收购,大灾之年竟然收青麻80多万斤。
  经过根治海河,大洼改成了粮田,有的改造成了园田,因之,青麻种植也就微乎其微了。
  (1991.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伯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