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尊美堂筹建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59
颗粒名称: (四)尊美堂筹建始末
分类号: F241
页数: 5
页码: 7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镇尊美堂筹建始末情况。其中包括大兴土木念头的萌生、“五大作”冬季施工、来自北京的师夫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尊美堂 筹建始末

内容

甲、大兴土木念头的萌生
  尊美堂石宝珩在道光初年与他的三个哥哥分家后,各立门户,他有三子,长子石元俊,字筑岩;二子元仕、字次卿;三子元杰、字蓬仙。元俊自幼聪明颖悟,勤奋好学,在咸丰十一年(1861)考中辛酉科举人。此前,他这一直住在老宅区内,因其父忙於理财,他自己又勤於学业,家中人口日增,虽感住处窄小,也无暇考虑建房问题,中举后,他拜会了在保定、北京、天津的许多同年,(同科中举的称同年)见到很多建筑宏丽的庭院,才意识到自己家中也当有接待贵宾的厅堂,怡悦性惰的馆舍,他很爱北京式的大四合院。这时姻亲张之万(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状元)正在北京任礼部侍郎,兼辖工部。石元俊就夤缘得到一个“工部郎中”的挂名差使,从而接近了许多桅厂(为皇室王府等处的大型建筑作)的管事人,而后在杨柳青购买了南由河沿街,北至估衣街的一片宅基地,拿着弓口四至的平面图纸,到北京与桅厂的两位设计师夫研究规划草图,按照石元俊的想法,宅基地尚嫌不足,这块房基地西邻还有相当於石元俊所购基地的三分之一为本族长门九思堂与馀顺平李姓两家所有,经托人说合,九思堂裁让了一大部分,仅馀西侧一个小院,盖了个澡堂出租(估衣街聚华澡塘)。其西南一角,经过往覆协商李家坚决不卖,因此去掉原来设想的小花园、书房,重新制图,准备物料兴工。按照北京师夫的设计图纸,一切砖、瓦、灰、石及木料等等,都需到外地采购,要从四川、湖南等地买进松、杨、楸、黎、檀等各种元木,从苏州买进用澄浆烧制的瓦片与灰白砖,从顺德、阳曲等地买进条石、石鼓门墩.从房山买进青石石鼓、护阶石、护栏,从易州等地买进青灰、石灰等等,在同治年间的前期,正是太平军、东西捻,一再撼动朝廷宝座之际,运河两岸,峰火连天,这时到南方购置,运输砖、瓦、木料,都很困难,所以直到同治十年(1871)以后,才置办完毕,开始启运。木料运来后,在上辛口对河上岸,圈出一块土地存放,由冯高庄佃户李氏负责看守,所以木厂村的村名,也就从那时留了下来。砖、瓦、石料运时工地,才算万事俱备,只待施工了。
  乙、“五大作”冬季施工
  同治十二年农历八月,大运河由南到北,堤岸数处溃决,幸水情较晚,秋粮大部已收,但受邻区灾情影响,粮价依然上升一倍多,转年春初,五家建筑业领作人,争相到尊美堂接活,同时北京的设计人员,也来到杨柳青,验看了准备的物料,建议再在本地制砖四十万块,并商定戏楼、鸳鸯厅、暖厅,以及各垂花门楼,院排水线,均由北京派技工与本地工人合作修建,其馀按照图纸,完全由本地瓦木匠施工,要求年内做好准备,次年春季动工,据此当时把五大作的青壮工全部派往运河南三里处盘了三座砖窑,制坯烧砖,把瓦、木石工人留在工地上进行磨砖,片木、凿石、雕刻……。历时半年,眼看天气渐凉,在露天干活,已感不便,於是五大作便按照图纸,开始分段挖沟夯土,先筑起围墙房屋,到上冻时房屋苫好了上盖,只是没有上瓦。早晚间各屋生了炭火盆,有的进行了内装修,有的磨制构件雕刻,有的打制门窗等等。一直干到旧历除夕,才算告一段落。在这一段时间里,五大作的总负责人是白家作的白永泰,石家派出的是账房的一位王先生,他俩除每天发放工资外,还负责其它事项的沟通。到除夕这一天,工人们很早来到施工现场,打扫了场地,又把一些凌乱散放的东西归置起来,还不到中午,一切安排就绪,专等候领工资回家过年了,这时账房王先生由五位领作人陪着,来到工地围场转了一圈,然后对大家说:“昨天主家发下话来,叫我查一查今年开工后一共下了几天雨,大家没能上工?我查了一遍回了话,总共是十二天,我和五位掌作的核对过了没有错,现在就发给大家领走,回家包顿饺子吃。”说完,由各领作人连本日的工资一起发给了工人。
  丙、来自北京的师夫
  转年农历二月初,北京的两位设计师夫来到这里,就在工地上新建的房子里安顿下来,账房王先生每日相陪,酒饭款待,他二人勘查了鸳鸯厅、戏楼、和暖厅等地方的划线,又与图纸核对了尺寸,决定开槽,拌土兴夯。本地的青壮工全力以赴,一层灰土夯实后,泼一层江米汤,再夯第二层,就这样层层夯实,大约有半个月的时间,去北京的大船接来了四十名工匠,又从本地的熟练工中挑选了六十名技艺较强的工人配伍,立即投入建筑施工。白永泰也参加在内,与二位设计师连络指导。来的这四十名工匠,确实身手不凡,他们垒砌的底碱既快又好,特别是每层砖砌好,还要灌一次灰浆,都是自己接过来浇灌,(本地浇灌都由壮工干,活计粗糙)然后刮下浮浆,再垒第二层。他们在工地上干活,寡言少语,目不斜视,除了设计人员用建筑术语指点外,无论何人与他们谈话,均不理睬。起初使本地师夫们对此很反感,认为他们太傲慢,摆臭架子,后来才明白,北京与外地不同,他们经常承修皇家宫室、园林和王公府邸,在去工地干活前,先由桅厂四角立上桅杆,搭好架子,用席上下封严,留一个出入口,工匠们只能在这工地的小圈子里低头干活,就是这样内务府的官员和管事太监,还要到场监视,不准四下张望或交头接耳。每天上、下班,必须由官员们领进领出,这就是俗语所说的“有尺寸的地方”。他们收工后到宿舍,也照样有说有笑,日子长了,大家也逐渐融恰起来。有心的师夫,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高难技求。如吴家作的吴顺栋,白家作的白永泰,在诸如施工程序等方面,得到了不少教益和启发。吴顺栋对北京师夫浇灰灌浆,亲手自垒自灌,深感兴趣。在垒砖时,砖的横面楞角处,都轻轻的抹上一层灰膏挤住,这样浇灰时,灰浆就全部进入缝隙,没有跑漏现象,既保持了墙面里外整洁,又使墙身粘连在一起,增加了强度:本来吴家作以前就有“基础扎实,坚固实用”的美称,再经他吸取了人家的长处,精益求精,就更为人称赞了。这里收获最大的还得说白永泰,他在与北京师夫们共同操作中,不但掌握了戏楼与鸳鸯厅的木架结构尺寸,还洞悉了垂花门这一复杂工艺的奥秘,并能加以改进运用。垂花门不但杨柳青先前没有过,即外地也很少见,尊美堂却一气建了三处。一处是戏楼外的大门,另两处都建在中轴线通往后门的甬路上。它是前重后轻的一种木结构,前面主要靠镶嵌在大门框柱间的撑拱,以承托枋梁和垂花吊柱,后面是依靠扛捍原理牵制拉押,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前倾现象。后来他给天德王家(本镇富绅,石氏家族姻亲)修盖大门楼时,在门后试建了垂花门,曾使石元俊惊叹不已。后来石氏家宅每年维修拆改等活计,几乎全为白家作所承揽,成为五大建筑作的首席。
  本年度从农历二月,北京桅厂派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到中秋节后,历时七个月,几项大型建筑和排水工程,大部完成,他们认为其馀的一些工活,本地的建筑作都能胜任完成了,就全部撤离回了北京。其实也并非如此,内外装修,还有许多细活要做。真正的原因,是本地的木工用楠木打制门窗,使他们很后怕,按清朝的封建制度,除皇宫、王府、坛庙以外,是不能用楠木来做建筑材料的。当年大学士和绅被参刻的二十条大罪中的第十三条就是:“私盖楠木房屋,潜移逾制……”,到清代晚期,许多禁令虽已渐废驰,但做为常年受工部衙门趋使的桅厂工人,还是不敢担此沉重。
  清光绪三年(1877)尊美堂主人全家开始进住,以后仍经常不断地雇用瓦木工人,进行修建、改建、装饰,经五十度春秋,到民国十二年(1923)全家迁往天津市止,才具有了当时那样的规模。
  以上材料是木工王春(十五街人)老师夫当年向我提供的,至解放时他老人家,年纪已经八旬开外,他自幼随同师夫在尊美堂干木匠活长达四十馀年之久,尊美堂全家迁往天津时,才被解雇。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石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