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柳青五大建筑作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5956
颗粒名称: (一)杨柳青五大建筑作概述
分类号: TU22
页数: 5
页码: 65-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五大建筑作概述。其中包括贾家作、吴家作、周家作、杨家作、白家作等。
关键词: 杨柳青镇 建筑 概述

内容

早年间,杨柳青没有建筑行业这一说。当初人们,搭盖房屋,都是以互助形式,待房主把建筑材料准备充足后,召请邻居亲友帮助施工,主家只需要按时供应茶、饭就可以了。这种乡俗直到如今尚有故影。
  在明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五方所聚,市场繁荣,外来的官僚、商贾,到此定居的逐年增多,这样被雇做泥瓦工的人,也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几乎全是没有耕地或只有少量土地的贫雇农,在青黄不接的季节,赚些工钱填补生活,后来有些较大建筑工程,需招雇大批工人从事作业,雇主从众多的工人中,选派出一人当为领作,被选的领作者,必须熟知工作程序,能预算工料,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特长。既能按雇主的意图,建成称心如意的宅院,又能根据工人的特长,安排活计,这样日久天长,领作人就具有了权威性,成了不竖牌匾的建筑作。如有雇主打算修建房子,就直接找领作人具体商量,准备物料,订期施工,从而给劳、雇双方带来方便。清代中期以后,大船户,工商业户、官僚、地主户增多,他们互相炫耀财富,争强斗胜,新的豪华住宅,相继而起,有的大工程工期竟长达两、三年。到清末杨柳青就有五家较大的建筑作先后形成,他们也各有主顾,不但每年要建新的住宅,且对已为各家建成的房屋进行维修和拆改,这样五家建筑作就扎下了根基。
  甲、贾家作
  贾家作成立於明代末年,据后期领作人贾耀和介绍.在明末重修文昌阁,建玉皇庙,以及清代建紫竹庵,全是他家领作承修的。住北岸的多经营商业,有的还进入仕途,并盖有家祠。住南岸的则大部分为建筑工,多是生活上比较困难户。贾家作在道光年间曾一度解散,后为贾耀和的高祖又重新组织起来,传到贾耀和已经五世了,到民国时期,从事建筑的除贾耀和与其弟贾耀田外,还有叔伯兄弟贾耀海与贾耀清共四人。他家领作的最后一批活,雇主是安文忠,安文忠是在新疆伊犁经营文丰泰京货店发财还乡的百万富翁,置买了估衣街施医局胡同西侧的四所宅院,拟将临街的一所四合院推倒改建家祠,因原房底建筑、维修都是贾家作一手承办的,所以这项工程又给了贾耀和。后来因地方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富室多外迁避难,每年只有些零活,从事建筑业的人们生活时陷困境,解放后贾耀清改营蔬菜,贾耀和、贾耀田与贾耀海三人参加了建筑社。贾耀田年仅三十,他感到过去自己从父兄处只学会搭墙抹灰的活计,挣钱有限,日子很苦,现在按月能领到工资,生活上很满足,他潜心钻研钢筋水泥等新工艺,四处拜师求教,他所负责领做的各种水泥构件,或大型浇灌等,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现老人已退休在家,当笔者前去访问时,见老人仍在研究一些古建筑,他用一些废旧木料、石膏、水泥等,制成了旧药王庙戏楼、牌坊和现存的文昌阁等模型,其中两个牌坊,一个是水泥和石膏做成的,一个是木制的,都高约四十厘米。贾耀田说:“我做这个一方面是为锻炼恼力、指力,使之不致僵化,同时也是为着让下一代人知道杨柳青过去的三宗宝。我衷心感谢共产党,没有党我怎能有这样安乐幸福的晚年生活。”
  乙、吴家作吴家作成立也很早,地址在后大道关帝庙前,成作之初,大小活都揽,主顾颇多,东起小梁庄,西至改善街,南至运河沿,百分之八十是他家的主顾,人们对他家的评价是;基础扎实,坚固实用。他家夯的地基坚实,在灰土打实后,领作人要在夯上上面走两趟,凭经验认可后,才能铺砖搭盖,所以经他家施工的房子多少年来,很少有裂缝、倾斜等现象,因此历传十馀世而不衰。光绪十年(1884)后,新疆红庙子(迪化)初建省会,杨柳青人兴起了“赶大营”的第二次高峰,当时领作人吴顺栋也想去趟新疆,正当他筹措路费时,有专营湖州漕粮船户聚源号李家,打算在东当铺胡同与天泰大街拐角处一侧翻盖新房,叫他暂时留下,等完工后再走,这样他又延迟了一年。他认为这是最后的一次领作,把各项的活计都严格把关。完工后,除工资外又酬谢他一百元钱,次年把领作业交给儿子,自己就西去了。聚源李家的这所房子历时八十馀年,在六十年代建设光明路拆除吋,房屋衣然完好,没有一点潮碱斜裂现象。民国后其孙吴金松管业,此人技艺灵巧,一改其祖父墨守成规的作风,首先釆用钢筋水泥、水磨石等新技艺,解放后他参加了建筑社,被推选为社长,管理各处施工,经他建有天津地委党校(镇政府现大楼北院)及专员公署、对解放后各项建设,很岀一把力,文化大革命初期病故。
  丙、周家作
  周氏家族来杨柳青落户,约在明永乐十年(1412)左右。其光祖周缙,湖北武昌人,在洪武末年来河北,任永清典史,代理悬知事,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起兵南下,附近各地官吏都闻风迎降,惟周缙独自组织抵抗。后燕王在南京做了皇帝,周缙被捕抄尽家财,并充军兴州卫,以罪臣家属,由信安迁来杨柳青莲花淀边,隐名定居过着贫苦的劳动生活,五世后始遇大赦,将居住地定名为周家庄(今场柳青镇西头十三街),以后族支繁衍,部分外迁落户,滞留者多为贫雇农,周家作成立后从业者,多为本族人,他们都能担负重体力劳动,尤以做条石工见长,经周家作修盖的典型住房至今尚存者,为猪市大街乔家疙?北口东侧之石姓宅,宅主石蕴轩在光绪间做过扬州知府,其子石秋潭即在此建府第,由周家作承担施工,建成两个大四合院。厅房宽敞,气宇不凡,特别是大门外石阶五级,两边又加护阶条石,街心东侧设上马石,更显得一派豪门气派。民国后石秋潭外迁定居,将全部房产与家俱陈设、尚有部分土地做价十万元。卖与新疆同盛和归客周玉丰。周原为周家作成员之一,其父周乾义为石工,后去新疆发迹的。所以周玉丰不无感慨地说:“想当初我还在这里提过泥兜呢(建筑小工)!但他买后仅十馀年,因“七七事变”全家迁往天津,此房即闲置起来,而今虽年久失修,阶石残破,但其工艺特色,仍可见一斑。
  丁、杨家作
  杨家作地址在今八街盘香胡同,他家成作较晚,仅传三世。光绪间,领作人杨如金赴新疆谋生,由人称二掌作的杨如春承接,该人心灵手巧,技艺娴熟,其雕刻艺术,尤为同行所钦佩,在他手下的工人有许多能手,如民国二十年代修盖裕盛董宅时,桂三师夫一日能垒砖一千馀块,很受雇主赞赏,还有一位叫李老黑师夫,夯土号子唱的悠扬顿挫,娓娓动听,他会几十段词曲,能够根据施工场合及雇主家庭门第爱好,选唱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词曲,博得群众喜爱。同时他铺瓦、勾灰的手艺也比别人既快又好。因此、他家的业务也不断扩大,就连距离较远的十三街、十四街几家宅门的房屋修缮,如乐一堂张家等等的工活,也都被他们所承揽。后来杨如春也去了新疆,由其弟杨如和接手领作,解放后杨如和等参加了建筑社。
  戊、白家作
  白家作兴起年代不详,但应不晚於道光末年,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军之役,文昌阁被焚毁,五年后(1858)重修时,就是由白、贾两家从业工人合作修复的。同治末年,由白永泰与其弟白永和接管领作,兄弟二人均聪颖过人,且好学肯钻,许多高难工技,都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尤擅砖雕,能做大型拼接、镶嵌等工艺,因此深受本地富户石氏家族所称许,在前大街天锡堂和其他老宅各堂号所有建筑的拆改维修等活计,几乎全被他独揽,他手下有很多从业工人,也颇富有才干,可惜兄弟二人在清末民初时,都相继去世了。
  民国之后,在杨柳青又有一些从业工人,自己领作,另立新号,如赵家作、于家作、高家作、徐家作、何家作等。但存在时间都比较短,没什么可供记载的。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六册

《西青文史第六册》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青史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史海钩沉、艰难岁月、红旗招展、乡土百说、工商旧貌、故里采风、人物述林、民俗民风、文物古迹、武林轶事、掌故传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石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